在近日举行的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清洁能源与安全应急科技产业园、昌平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等重大创新平台揭牌成立。昌平区还发布了全国首个能源互联网产业支持政策,企业最高可享3000万元资金支持。
近年来,陕西持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取得了一系列重点突破,产业生态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8月16日,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西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重点培育氢能在工业、分布式发电、民用等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氢能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
从当前储能技术的发展来看,锂电储能是最接近大规模商业化的一种新型储能技术。本文分析了锂电储能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锂电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规模,提出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解析我国氢能规划的重点方向,分析当下氢能动力的技术路线、氢能发展路径与潜在的应用场景,阐述我国氢能产业与应用端发展现状并给予趋势研判、发展建议。
结合氢能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对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年度的氢能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了基于氢燃料电池、氢能分布式发电、氢燃气轮机、氢能航空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燃油机动车辆替代、燃气发电替代、天然气掺氢供热、居民用氢燃料电池等六大领域应用场景,提出了制定氢能中长期战略规划等政策建议。
近年来,政策、资本赋能各地氢能产业,在“双碳”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政策多点开花,企业加大投入,进入2023年,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正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近期,多个省市或将氢纳入重点发展产业,或出台专项补贴政策等。
海上风电制氢是一种新兴的海洋能源综合利用方式,随着能源转型升级压力的不断增大和海上风电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未来发展前景可期。对海上风电制氢产业发展进行积极引导,助推广东省能源转型升级,这是广东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
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1个省级及69个市级出台相应的氢能规划,其中省级政策中,到2025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的数量合计为11.1万辆,建设加氢站合计超千座。截至到2022年6月,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数量达到一万辆,截至2022年10月31日,我国累计建成加氢站296座。目前的数据相较于各省市的目标相差悬殊,未来三年在政策的激励下要加速脚步。
到2025年,力争全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培育不少于5家在产业链核心零部件领域排名全国前五的头部企业,引领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打造覆盖全产业链、技术先进的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整车研发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