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各地政府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十四五投资机会研判等需要,中机院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加紧开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方向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一、机遇与挑战
1.面临机遇
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催生新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曾指出:“现在世界科技发展有这样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不同产业之间边界渐趋模糊,新兴产业的空间巨大广阔。
高质量发展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及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
健康观念转变,推动产业链向高价值环节延伸。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随后出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大健康产业将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动力。70后、80后正逐渐成为社会各领域的中流砥柱和财富的主要拥有者,同时也是主流消费人群,他们崇尚自然、高品质的消费观念,与50后、60后有本质不同,也正是由这批高收入、健康理念先进的人群带动,关于健康消费的社会价值观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人们从关心治疗逐渐转向关心预防、养生及整体健康管理。
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五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保持平稳上行,预计将达到65%左右。在流通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缓步回落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持续上升,个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中有增,社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渐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将走向深度融合。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与传统业态日趋融合,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新引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国家战略。随着长三角战略“升格”和更高质量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泰州作为江苏中部支撑节点城市地位更加凸显,泰州医药高新区应抓住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到区域开放格局中去,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集群,进而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
“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未来五年,将会进一步释放。
2.面临挑战
未来五年,人口自身均衡压力进一步增大。我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关键转折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于预期、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老化程度加重等问题凸显。“人口自身均衡发展”这一历史性任务不光是在“十四五”期间要有所应对,更应是未来10年、20年考虑的重点。鼓励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家庭能力建设、强化养老保障等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各地区重点着眼的问题。而“人口吸引力”“人才竞争力”也成为各地区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未来五年,“卡脖子”技术制约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加大。东部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中部和东北将进入工业化后期,但西部地区进入工业化后期难度较大。我国工业化仍具有市场空间,工业仍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压缩式的工业化”导致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卡脖子”技术制约,工业化的根基不牢,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对外依存度仍在50%以上。受中美贸易战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核心技术所面临的风险增大。
未来五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将会有所下降。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率逐步下降,技术创新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综合考虑国际经验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未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将会稳中有降。“十四五”期间,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鼓励创新等措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
未来五年,我国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40年来,我国经过了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积累的环境问题在“十二五”时期集中爆发,“十三五”时期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攻坚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了改革发展的关键转折。“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但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此外,“十四五”时期也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期。
未来五年,我国面临大国战略竞争的严峻考验。随着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步加大,突出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全球性保护主义叠加劳动力要素供给下降和生产技术水平停滞,导致各国潜在增长率不断下降;国际贸易增速前景堪忧,国际直接投资稳定性严重不足;全球债务水平持续攀高,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风险日益集聚;各个经济体增长周期不同步,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负外溢性凸显。
二、国家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
1.推动新旧动能转变
国家将重点发展新动能。一方面,要培育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动能,着力推动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物经济、海洋经济和绿色经济等五大新经济形态将成为引领未来五年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要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老树发新枝”,促进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高新区尤其要以培育新动能为主,推动国家新旧动能转变战略实施。
2.培育强大国内市场
培育夯实国内消费市场。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相关报告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在人均GDP达到25000美元之前,中国在大健康管理、流通服务业、出行、住宿餐饮、金融保险、文化体育娱乐和以居民服务为主的其他项目的消费占支出比重都会提升。利用国内外优势条件培育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培育适合中国市场的金融保险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者服务业。
3.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未来五年,我国经济风险仍然存在在三大风险,即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投资、地方基建的债务风险,集中体现在金融领域的风险。未来要着力推动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优化结构,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体系,夯实防控风险的微观基础;三是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将金融风险对经济社会的冲击降至最低;四是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各种干预对市场机制的扭曲。
4.深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到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将激励全社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擦亮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闪亮名片。未来五年,将集中精锐力量实施核心技术产品“攻尖”工程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计划,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着力实现核心技术的全面突破。
中机院立足于产业规划10余年,总结“十三五”成果与问题,认清新时代发展特征,深入领会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有关指导政策的基础,结合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细致研究,编制出专业、严谨,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课题研究,现面向全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服务。600+专家团队,200+相关五年规划案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