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临空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存在着起步晚、基础薄弱等明显不足。发展孝感临空经济,应发展以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为主体的临空产业体系;培育以商务金融、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体系;完善以公共服务、社区建设为重点的民生保障体系;构建以区域交通、现代信息为支撑的开放合作平台;营造“两型”发展、水岸栖居为灵魂的生态环境体系。
推进临空经济发展,是发挥孝感市紧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这一独特地缘优势,加快融入武汉大都市圈步伐,实现孝感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举措。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孝感临空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导入有序推进,体制机制逐步理顺,正实现从开发前期到中期的跨越。在这个关键时期,探索孝感临空经济发展的战略路径十分必要而迫切。
孝感临空经区的优劣势分析
孝感临空经济区位于武汉北部航空、铁路、水运、公路组成的大物流复合走廊内,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既有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承载能力强等优势,也存在着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足等劣势。
(一)孝感临空经济区的优势
1.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孝感市临空经济区位于孝感市域东南,毗邻武汉,是武汉城市圈西北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与孝感市中心城区相距15公里,与武汉市主城区相距16公里,是两市同城化发展的桥头堡。距离天河机场5~10公里,是武汉临空经济区第二圈层(航空城范围)西北部重要的产业功能组团。
2.开发建设推进速度快。
目前,全区“五横六纵”主干路网、110kv杨家田变电站、区域供水管网、综合管廊等重大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孝汉城际铁路闵集站已经建成使用,闵集、高庙、道兴三个安置社区建设基本成型;先后引进了3家过300亿元的重大项目,保利凤凰旅游区、省交投生态智慧新城、佳兆业空港凤凰科技城三大重点项目落户,物流园已投入运营,为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环境承载能力强。
孝感市临空经济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范围,是省住建厅评定的首批省级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创建单位,生态环境良好。临空经济区全区总面积97.1平方公里,农地、林地面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区内拥有河流、湖泊、湿地、鱼塘民垸等多类型水体,水体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3,人均水域面积1079.44平方米。丰富的土地与生态资源为孝感市临空经济区人口、产业集聚与城市建设提供了较大的环境承载容量。
(二)孝感临空经济区的劣势
1.区域合作推进缓慢。
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区域互联互通建设受行政区划阻碍推进缓慢。连接武汉、孝感的陈天大道尚未建成,孝汉城际铁路临空区站频次过低。孝感与武汉的产业互补性不大,配套层次不高,不利于构筑紧密合作的产业链。临空经济区内市政设施由于远离孝感市中心城区,无法统一布局,也未能跨区域共享临近的武汉市市政资源。
2.起步发展基础薄弱。
目前孝感市临空经济区产业以农业为主,尚没有规模以上工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区内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期,除孝汉大道和若干主干路等重要通道正加紧建设外,整体的道路网络系统尚未成型。全区本地就业不足,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55.16%。
3.公共设施配套不足。
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设施不完善。学校有乡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村庄小学2所,规模较小,师资力量薄弱。医院有乡卫生院和血防站,设备和医护人员较少。商业主要是服务于本地农村居民的小型餐饮、集贸、美容美发等。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分布分散。供电、给水等公共设施仅有少量建设,自来水普及率仅为14.3%,燃气、排水、污水处理、环卫等公共设施系统尚待完善。
孝感发展临空经济的战略路径
孝感发展临空经济,要充分发挥优势,努力弥补不足,紧抓开放与创新两大抓手,努力实践高端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三大战略,坚持以高端发展聚集和营造物流城、科技城;以跨越发展提升和扩大文化城、时尚城;以绿色发展塑造和美化宜居城、生态城。
(一)发展以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为主体的临空产业体系
1.加快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
以大临空国际航空货物转运中心为载体,凭借区位和土地成本优势,配合多式联运的交通运输条件,推进物流中心建设。利用天河机场的国内航空货运集散中枢功能,优先发展仓储、中转、航空快递等物流行业,扩大临空物流运输规模。适时吸引物流企业在临空经济区设立区域物流总部,建设医药物流、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等园区,积极发展保税物流、冷链物流、商贸物流、物流服务业(第三方物流)等物流行业,形成转运全国、辐射中部的临空高端物流产业集聚区。
2.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以先进制造产业园为载体,依托大规模物流的流通优势和靠近机场的航空、公路等多式联运优势,按照临空指向性特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应用、生物医药、通用航空制造等产业,以适合航空运输的技术含量高、产品体积小、更新换代快、运输时效性强的产品为主,同时生产适合公路运输的体积较大、可标准化批量制造的产品,形成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面向国内外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3.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发挥临空区位优势,促进孝感装备制造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的结合,组建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实力。以企业孵化园、研发服务中心为载体,培育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加强研发环节的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建设标准厂房,以租赁方式解决先进制造业的过渡升级问题;设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保障临空经济区企业的生产质量,促进企业规范生产流程,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二)培育以商务金融、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体系
1.吸引商务金融业开放发展。
促进总部金融、商务商贸、航空服务等行业在核心区内的中央商务区集聚,形成包括临空金融港、总部经济区、商务服务区、商贸服务区、航空事物中介基地的临空高端服务中心。
2.加强会展业综合发展。
高标准建设会展综合服务区,打造白水湾国际会展中心和临空会议与接待中心,由会议中心大楼、商务办公大厦、商贸展览大厅组成,加强园区企业与制造商、贸易商、会展商的战略合作,举办国际品牌产品发布会、博览会和展销会等展示活动,发展会议组织、展览策划安排、广告宣传、信息咨询、秘书礼仪、设计安装、运输仓储、设备租赁、后勤保障等业务;加强商务会展与商务旅游产业的结合,拓展与会展业相关联的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节事庆祝等功能。
3.促进商业服务业高端发展。
以临空经济区高端商务人士和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发挥临空滨水生态资源优势,建设水城一体的高端商业发展区,包括临空“运河城”、五星级酒店及配套设施,打造武汉临空经济区内独具生态特色的休闲商业中心。
4.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深入挖掘湖北省和孝感市文化艺术资源,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由天河艺术村、孝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心、文化创意孵化园、奇幻动漫创意产业园、创E设计基地、华中智慧软件园、华中临空港纺织服装时尚文化产业园等园区组成,吸引国内外知名创意设计公司和文化人士入驻,培育发展艺术创作、表演展示、动漫原创、创意设计、软件研发、专业设计等产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向支柱性产业方向发展,形成华中创意产业和人才高地。
5.引导休闲娱乐业多元特色发展。
整合临空生态及文化景观资源,在白水湖西岸、白水湾国际会展中心以东和以南地区建设户外运动公园、创意世界游乐城、航空科技主题公园、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等大型游乐项目,发展主题游乐、湿地观光、民俗旅游、文化体验、体育保健等休闲活动,积极引进知名文化休闲产业经营企业,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影视娱乐基地、主题公园、电子竞技游乐场、航空主题展馆、飞行体验设施和度假村等体验式娱乐场所。
(三)完善以公共服务、社区建设为重点的民生保障体系
1.完善教育服务。
提升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补充高级中学阶段教育空白;建设职教基地,满足临空企业对高技能专业劳动力的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提供职业教育服务;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支持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和转移就业。
2.加强医疗功能多样发展。
采用政府、社会、企业合作方式,建设临空综合医院、特色专科医院、环境卫生健康中心等不同类型的医疗设施,满足临空经济区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
3.促进养老功能综合发展。
依托临空环境优势,鼓励包括中国人寿等养老保险公司、万科等养老地产企业、亲和源等养老服务机构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临空健康养老基地,包括老年公寓、保健中心、娱乐中心等设施,综合居住疗养、医护康体、文化运动、健身锻炼和休闲种植等功能。临空健康养老基地与社区老年公寓共同构成临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医疗、保健、养生、居住、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综合养老服务,满足临空经济区老年人养老需求,并吸引周边地区老年人口。
4.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
形成“全区—社区”两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集中临空各政府机构的社会管理职能,在孝汉城际铁路闵集站以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方便居民日常公共事务办理;结合城市新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服务。
5.建立多层次居住保障体系。
通过建立商品住宅、公租房、人才公寓、集体宿舍等多类型住房体系,集中当地农村人口,吸引外来居民,满足临空经济区人口住房需求。
(四)构建以区域交通、现代信息为支撑的开放合作平台
1.构筑大交通网络。
充分发挥孝感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城市和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打造辐射中部、对接全国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
2.建立大开放平台。
全面加强国内外开放合作,构建一站通关、综合保税、口岸互通、融资便利、监管规范的开放平台。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构建面向亚洲为主、联通欧美澳为辅的大通关体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模式。积极对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抓住有利政策机遇积极推动区域关检互认、执法互助、信息共享,努力构建中国内陆的开放高地。
3.构建“互联网+惠民”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服务行业,利用互联网覆盖面广、实时动态的特点,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政府和社会服务模式。
4.强化区域合作对接机制。
在湖北省临空经济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抓住全省大力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加强与省临空经济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他省直部门和两市临空经济区办公室等领导机构的沟通,利用重大战略问题咨询研讨会和临空联席会议等交流机会,促进机场口岸建设、保税物流园区扩区、自贸区合作等区域协调议题纳入会议议程,形成协商一致的规划、政策、决议,改变孝感市临空经济区偏离区域发展重心、难以共享政策红利的不利形势。
(五)营造“两型”发展、水岸栖居为灵魂的生态环境体系
1.坚持资源节约集约有效利用。
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整合产业用地,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加大迁村腾地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土地利用增减挂钩试点。健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机制,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开发强度,设定建设项目最高能耗限度和最低税收贡献度。全面推行用水分类分级管理,鼓励生产、生活节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
2.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路,贯彻环境保护和严控污染的基本方针。通过设定“负面清单”,严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项目落户。鼓励企业采用燃煤热能设施脱硫脱硝、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企业碱回收、废水治理等环保工艺技术,降低污染排放,
3.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生态城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绿色节能、低碳生态、循环发展引领计划,降低生产生活、建设运营环节的能源消耗,提升交通组织和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行水平。今后五年重点推进产业园区示范工程、水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绿色低碳交通示范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
4.加强生态文明创建。
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低碳化的生产生活体系。建设低碳工业园,应用仓库低能耗维持、物联网智能管理、建筑屋面生态利用等技术,打造绿色生态文明社区,以绿色宜居为标准统筹布局生活空间、生态空间。通过道路交通情报通信系统打造智能公共交通体系,采用电动新能源汽车,为区域内公共交通、观光游览提供服务。通过互联网和公共媒体大力宣传绿色生产生活理念,倡导绿色消费,举办绿色行业协会论坛,开设特色宣传栏目,提升居民、企业生态责任意识,让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来源:李冬梅)
中机院致力于各类自由贸易区(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口岸经济区、临空经济区、陆港经济“一带一路”发展项目的研究、规划及招商运营。先后为满洲里、天竺、杨凌综合保税区进行规划;于北京新机场、武汉、张掖等地规划临空产业经济建设;于成都、菏泽、安宁等地规划陆港经济产业建设;为泰州、孝感、贵阳、霍尔果斯等地进行经济开发区规划。均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成为当地产业(园区)经济建设的行动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