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和中川陆港以及中川空港的优势,结合兰州的对外贸易情况,聚焦国际贸易通道对企业的吸引力、对兰州的产业带动、对周边城市地区产业的聚集效应,即发挥兰州的通道优势使其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产业效益、人才效益。这也是举全省之力打造国家级新区,打造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兰州市将规划设计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当中的应有之义。
 
兰州口岸经济规划,兰州口岸经济可行性研究
 
兰州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联点,“座中六联”,是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随着我国深化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借助和利用国家通道、国家平台、国际机制,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已成功获批为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国家一类铁路开放口岸、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兰州新区依托铁路口岸、航空口岸以及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即“两口岸一平台”的对外开放格局已逐步成为向西开放的陆路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背景,研究兰州发展口岸经济,将通道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现状、瓶颈和可行性。

兰州发展口岸经济的现状
(一)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建设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以下简称“国际陆港”)于2016年获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兰州市“西大门”,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兰成、兰渝六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依托在全国大物流格局重要的地理优势,相继开通发运了中欧、中亚、南亚(加德满都)、中新南向、南亚(伊斯兰堡)等国际货运通道。截至目前,国际陆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亿元,发运国际货运班列300余列,货值约60亿元。国际陆港始终坚持“边建设边运营”的发展理念,已经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产值1 00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50亿美元、物流量1 1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0万标箱的目标。2018年,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正式评为国家级第二批示范物流园区,成为甘肃省唯一获批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2019年,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升级为省级开发区,被纳入省级开发区序列进行管理。
 
首先,国际陆港于2016年5月11日,首发开往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兰州号”南亚国际货运班列,行程全长3155km。此班列铁路运输至日喀则,再由公路运输经吉隆口岸报关出境,运至加德满都。两年之后,国际陆港在2018年10月23日开辟了第二条通往南亚的多式联运线路,行程全长4 500 km。该线路先由铁路运输至喀什综合保税区,继而转为公路运输,经红其拉甫口岸出境,最终运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两条南亚线路都是开全国货运班列之先河,分别克服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公路严苛的自然条件,为甘肃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做出了杰出贡献。南亚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不但运时大幅缩短,而且运输过程安全可控,运输风险明显降低。截至目前,已发运4 556车、7.6万余吨,主要商品为日用百货及食品。正是因为国际陆港敢为人先的勇气,成功打造了中国通往南亚两个方向的多式联运路线,根据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甘肃省通道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估计到2020年,兰州国际港务区多式联运综合体基本建成,计划投资170亿元,打造南向通道的副中心和西北区域中心。
 
其次,在全国35个城市竞发中欧班列的同时,2017年8月,陇渝黔桂4地签署《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次月,兰州国际港务区抢抓兰渝铁路全线通车机遇,及时开通了中新南向通道班列。2019年1月,“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陆海新通道”,陕、甘、宁、青、新、渝、黔、滇、桂8省市区合作共建。目前班列已实现每月4列常态化发运,累计发运39列、货运量约3.4万吨,货值约5亿元。主要组织货源有甘肃本地苹果、洋葱、百合、有色金属、工矿产品、中药材、高原夏菜等,与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市场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市场互补性高。2018年1月30日,首列中新南向通道国际回程班列抵达兰州,货品有氧化铝、热带水果、冰鲜水产。生鲜产品有不易保存、周转率高、物流配送要求高的属性。过去,包括甘宁青在内的西北省区,80%以上的进口水果需要通过汽车从东南沿海港口运输。现在借助“陆海新通道”货运班列,全程运输时间比汽车节省20多天,运费降低了10%以上,到达本地市场铁运生鲜质量好且价格相比同类公路运输到达产品要低。
 
(二)兰州新区“两口岸一平台”建设
兰州新区坐拥秦王川腹地,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5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在目前19个国家级新区中,是唯一一个被定位为“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的国家级新区。“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凸显了兰州新区优越的战略区位优势,将甘肃兰州这个不沿边、不靠江、不临海的内陆省份城市,推到了向西开放的前沿。围绕践行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的目标,兰州新区已建成以综合保税区、中川国际航空港、中川铁路口岸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平台。
 
首先,如今的兰州新区深化互通互联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新欧亚大陆桥黄金通道上投资开发建设的热土,是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纵深区、大后方,是国家政治和国防安全的重要腹地保障区。按照国务院对兰州新区“西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的定位,兰州新区在“一带一路”欧亚大陆桥黄金通道的优势更加明显。
 
其次,全方位打造空铁海公黄金枢纽,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正在释放新的活力。一列列国际货运班列,架起一条条移动的桥梁,成为甘肃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纽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升的催化剂,国际货运班列的常态运行更是打开了一个新窗口和平台。截至目前,兰州新区铁路口岸(中川北站)现有8条铁路装卸线,累计发运109列,年铁路物流量1000万吨以上。通过兰州中川铁路口岸这一对外开放新平台,加快了甘肃省进出口贸易跨越发展,加快了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2018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开通了定期国内货运包机和不定期国际货运包机,结束了甘肃长期以来没有正班全货运航线的历史。一些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寻求发展合作商机,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
 
再次,“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已成为推动兰州向西开放、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条重要国际物流通道。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已经实现了在中川北铁路口岸的常态化往返运行。随着货运量不断攀升,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众多“中国制造”“甘肃制造”“兰州制造”搭乘中亚国际货运班列走出国门,铁路货运品牌效应愈加明显。在与中西亚、欧洲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实现货物保税,是本地区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能满足中西亚和欧亚大陆桥外贸需求,致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内陆进出口集散中心。兰州新区进口商品批发中心同样依托保税区平台,是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卖场,其进口商品涉及亚洲、欧美的各个国家。保税区的优势在于进口货物出区再交关税,销路不好则可以不出区直接运往其他市场,便于企业周转;出口货物进区即退税,利于西北特产的出口。

兰州进一步发展口岸经济的可行性研究
(一)协同合作
2018年7月,国务院批准兰州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既有利于提升兰州市在国际物流大通道上的节点城市功能,也有助于促进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地区的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商破除了交易主体所在不同空间的界限、传统交易方式一对一的界限、支付方式面对面的界限,重点是要打破藩篱,将商业触角延展到全球每一个角落。培育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重点则是要“通”,要打破阻碍货畅其流的制度藩篱。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以及中川北站铁路口岸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的通关运营,兰州国际港务区的兰州陆港服务中心和跨境电商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的建成运营,为兰州跨境电商通关提供了硬件基础。兰州要利用好四大国际贸易通道,特别是“陆海新通道”西通中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东连长江黄金水道,南经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新加坡等国相连,可以辐射中亚、南亚、东盟等区域。未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需要完善物流配送仓储体系,合作建设跨境电商物流园,首先,必须统一转运、装卸等物流标准,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其次,搭建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平台,引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提高集约利用和信息共享水平。再次,培育供应链物流、快递和电商物流新模式,促进物流体系智能、绿色、高效便捷发展,培育龙头示范企业,形成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
 
跨境电商这个新兴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可以学习其管理制度和规则,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此外,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宣传兰州特色产业产品,提升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

(二)优势分工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和兰州新区发展国际贸易应避免同质竞争,集中资源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在全国200多个一类口岸中如何定位,与沿边沿海等有先天优势的口岸相比,实现什么目标,这是立足实际,探讨兰州发展口岸经济的核心。
兰州应该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整合甘肃省各地的资源优势,对马铃薯、苹果、百合、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展产业链。注重品牌建设,申请地理标志保护,避免恶性竞争。尤其要重视的是出口农产品必须符合欧洲等目标市场的标准问题。
一方面,基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的位置优势,应重点发展物流业,将“陆海新通道”、南亚班列、中亚、中欧班列运输来的农副产品、生活用品通过铁路、公路运输送到西北5省区的消费者家中。尤其要首先满足并深耕兰州本地及周边市场。所以,加强与市民、各大超市、市场的互动是关键。
另一方面,凸显兰州新区的政策优势、面积优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大规模、集群化的产业,找到产业结合点,带动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在大宗贸易大宗物流上,如在大宗粮食进口方面发展粮食仓储、粮食加工等新产业。此外,充分发挥中川机场空港优势,拓展高附加值的货物跨境电商物流贸易市场。

(三)服务企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同是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中欧班列数量最多、带动最强,国际通道作用明显,多式联运扩大了物流辐射的版图。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物流大通道、水陆空口岸这些“硬件”,更重要的是配套的“软件”。一系列推动贸易便利化的举措,多方面改善营商环境的改革,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来,让企业做贸易更容易、更有获得感。
近年来,甘肃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持续增长,外贸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18年甘肃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54.9亿元,增长15.5%,占全省进出口的39.3%。目前正在合作运营的“陆海新通道”为甘肃这样的内陆省份提供了出海口,建立了甘肃省与贵州、广西、四川等沿线各省货物交流互补的重要平台。发展口岸经济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企业。国际贸易遵从国际分工的原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商品才能在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上立足。“先天不足”的兰州因为生态环境、资源禀赋、国家战略考量等因素难以发展规模经济,那么,如何发挥后发优势、找准方向,政府无法替代企业开展贸易活动,却能围绕企业的需求积极营造有利的创业条件。在制度建设方面,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和成本,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在依法履职方面,提高行政效能,避免对市场活动的过度干预;在工作方法方面,听取民营企业的诉求和意见建议,精准精细施策,定向定项服务。(来源:王世馨)

 


中机院致力于各类自由贸易区(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口岸经济区临空经济区、陆港经济“一带一路”发展项目的研究、规划及招商运营。先后为满洲里、天竺、杨凌综合保税区进行规划;于北京新机场、武汉、张掖等地规划临空产业经济建设;于成都、菏泽、安宁等地规划陆港经济产业建设;为泰州、孝感、贵阳、霍尔果斯等地进行经济开发区规划。均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成为当地产业(园区)经济建设的行动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