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是我国管辖海域总面积最大、最南端省份的地级市, 国家最年轻的城市, 要牢牢抓住重大的战略机遇, 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 (港) 建设下, 作为海域旅游资源最丰富的海域城市, 可以更有所作为。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 (港) 建设下的三沙市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1. 开发特色休闲旅游产品
伴随着技术进步, 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不断深化, 海岛观光旅游也派生出很多具有创新性的特色产品。三沙市基础设施不健全, 在海洋观光、海底观光、度假旅行等产品上存在劣势, 现阶段主要侧重开发有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海岛专项旅游产品专门为爱好海洋主题的游客量身定做了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 比如游艇旅游、体育旅游、保健旅游等。特种旅游产品则为具有特殊技能、爱好冒险追求刺激的游客提供了属于他们的旅游项目, 比如神秘地带旅游、海底旅游、探险旅游等, 在这些项目中, 游客可以借助专业的设备, 在特殊的目的地或路线上进行旅游活动, 以此满足这类游客带有参与性或竞技性的个人需求。
2. 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任何旅游品牌的发展都离不开成功的宣传和推广, 要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充分利用其国防、海疆地位赋予的神圣、神秘的气息, 结合独有的人文景观资源, 创新旅游新业态。与其他开放旅游的岛屿相比, 三沙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因为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差异, 世界各国或地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 利用自己的特色打造的品牌, 是很难被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复制的。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只要把独特的文化融入其中, 应当借鉴世界各岛屿旅游的先进模式与理念, 贯彻“一岛一特色”的旅游开发路线, 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旅游文化的优势, 适应市场的各种需求。三沙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 人文景观与历史遗产都颇具特色, 并且依托海南岛的旅游发展条件, 海南岛的旅游产业可以为三沙市的旅游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因此, 大力宣传三沙生态型、原始型、文化型旅游特色, 提高其社会知名度。
3. 建立完善高效的旅游管理机制
根据旅游产业的特性以及目前成功的海洋旅游开发经验, 政府在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建立和完善三沙市旅游市场监管“四位一体”模式, 避免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现象严重, 甚至还存在着管理的空白, 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4. 进一步加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
三沙海洋文化十分丰富。渔民“靠海吃海”, 直接从事海洋捕捞渔业, 创造了“海耕文化”;“凭海从商”, 渔民在三沙群岛捕捞的海鱼远销南洋各国, 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海南三沙海洋贸易文化的载体;渔民在南海三沙诸岛从事远洋捕捞, 对所经或所居住的岛屿加以命名, 缔造了海疆文化;同时, 对神秘的海洋崇拜与遇难兄弟的敬仰, 渔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海洋信仰文化。三沙的海耕文化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因此, 一定要把三沙的文化元素与自然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 打造属于三沙自己的海岛旅游。三沙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要进一步精心策划、包装, 让游客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身临其境体会到蕴藏在美景中的文化内涵。无数证据证明南海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挖掘潜力巨大, 要加大对南海文化资源的发掘力度, 并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相结合, 催生出富有特色的旅游模式, 充分发挥出文化带动旅游, 旅游带动经济的联动机制。三沙的文化丰富多彩, 有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生态文化等。挖掘和整理三沙的文化元素, 突出三沙的文化特色, 是创建三沙文化旅游品牌的必然要求。三沙特色文化, 是三沙文化旅游的基础, 要好好加以利用, 使其为打造三沙市旅游精品和品牌增砖添瓦。充分利用三沙独有的资源, 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系列旅游精品项目, 最大限度地丰富游客的体验, 提高游客的重游率。[6]三沙本身就已经具备了独特的文化要素, 结合市场的需求并加以创新, 打造三沙特色文化旅游, 这是其他地区不可复制的, 也是三沙发展海岛旅游的王牌, 通过独特的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游玩, 让游客在旅行中细细回味这份专属于三沙的文化气息, 让每一位来到三沙的游客流连忘返。
5. 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
借鉴国际旅游模式, 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三沙的群岛区域水体、生物、植被等生态元素大多都未受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干扰, 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 但也更加脆弱。因此, 这也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开发三沙海洋旅游的同时, 保证配套有严格的管理办法, 通过科学的生态保护规则, 限制建筑物密集度, 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确保三沙市旅游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海岛发展度假旅游的基础就是生态环境, 因此破坏生态环境, 就是自掘坟墓。借鉴马尔代夫经验, 严格要求做好污水处理项目, 避免污染周围海域。巴厘岛的政府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专门通过立法规制建筑和工业的发展。有太多的人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 最后饱尝恶果。因此, 三沙市一定要把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放在首位, 并辅以配套的法规、规章, 构建完备的生态旅游模式。
6. 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进一步加快三沙岛礁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 是过去五年的历史性成就, 南海维权和三沙建设是海南的国家担当。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海南民间贸易繁荣, 对三沙海洋贸易文化发展与繁荣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快三沙岛礁建设, 规划旅游用地及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 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 在建设中国 (海南) 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背景下, 以邮轮旅游为主要途径, 挖掘特色鲜明的海洋历史文化资源, 基于地域特点, 构建一个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运输网络。(作者:张扬 颜芳 余海民)
中机院致力于各类自由贸易区(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口岸经济区、临空经济区、陆港经济“一带一路”发展项目的研究、规划及招商运营。先后为满洲里、天竺、杨凌综合保税区进行规划;于北京新机场、武汉、张掖等地规划临空产业经济建设;于成都、菏泽、安宁等地规划陆港经济产业建设;为泰州、孝感、贵阳、霍尔果斯等地进行经济开发区规划。均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成为当地产业(园区)经济建设的行动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