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口贸易曾经是世界众多知名自由港迅速发展起来的“印钞机”。海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转口贸易没有发展起来;在目前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背景下, 恰恰给转口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中机院分析了海南转口贸易发展的机遇与困境, 在此基础上提出建好“加工厂”、建设好深水港、增加国际直航线、挖掘邻近国家货源、与我国西南地区开展贸易合作、出台相关企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交通、扶持鼓励海南本土企业走出去等建议。
在海南改革开放暨建省三十周年的背景下, 海南被赋予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重任, 被国务院批准成立自由贸易实验区 (以下简称“自由贸易区”) , 并逐渐探索、稳步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 突出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那么转口贸易要不要发展?转口贸易被赋予什么样的角色呢?不以转口贸易发展为重点, 并不等于放弃转口贸易, 而需要适时发展转口贸易。世界上许多自由港如鹿特丹、新加坡、香港都是由转口贸易发展起来的, 转口贸易为自由港快速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同时也实现了大量的原始资本积累;反过来自由贸易港的繁荣也对转口贸易的稳定增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自由港给转口贸易发展创造绝好的政策环境, 过去海南转口贸易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现在正要抓住机遇, 适时发展转口贸易, 带动自由港的建设和发展。
一、海南发展转口贸易的机遇
(一) 搭乘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便车
顺应我国目前改革开放热潮, 国家推进经济全球化众多举措, 其中有力度的一项就是批准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在此背景下, 税费减免、通关便捷、货物流动自由、利润及资本流动自由、外汇管制宽松等优惠政策, 给转口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香港转口贸易的发展也是与内地改革开放、扩大对外经济关系有关联的, 而香港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又为转口贸易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 拥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的后盾支撑
海口、三亚、洋浦已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 为海南发展转口贸易创造良好的机会。海口、三亚、洋浦分别被国家列为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特别是洋浦作为此角色对接国内国际航线和港口集疏运网络, 为港口腹地提供货物集散、国际中转、转口贸易、保税监管等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三) 高科技重点产业的发展对加工工业技术创新的刺激
海南自由贸易区重点扶持和发展高科技和服务等附加值高的产业模式, 对加工工业技术创新与升级起到激励作用, 由此提升转口产品的附加值, 增强转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此外, 海南处在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 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 并拥有洋浦港、马村港、八所港、清澜港、龙湾港、金牌港等众多优良深水港;以及拥有比其它自由贸易区大得多的土地面积, 便于合理规划开发利用,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吸引外资投资建厂, 这些都有利于发展转口贸易。尽管这些都是海南发展转口贸易难得的机遇, 但同时也面临不小的压力和困境。
二、海南发展转口贸易的困境
(一) 缺乏与大陆直接相连的陆路优势
海南没有香港和上海背靠中国内地的陆路优势以及先发优势, 自身市场小, 起步晚, 难度大。内地有广泛的工农业基础、辽阔的市场、各种资源丰富;香港背靠内地, 交通便利, 充分利用内地各种生产资源和条件, 众多港商到内地开办工厂, 形成“前店后厂”的工业格局;内地加工业务便成为香港转口贸易的主体, 中国内地自然也成为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对象。香港自由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已经发展成世界著名的转口贸易港, 它与大陆的背靠背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带来的发展是海南难以超越的。
(二) 缺乏城市群和工业基础的依托
海南工业基础薄弱, 主要集中在琼北经济中心和西部工业走廊, 北部以生物制药工业、汽车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西部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以及林浆、纸制品工业为主, 其余地区有一些传统的橡胶和榨糖工业。虽然靠本地资源优势发展, 但没能搭建起很好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和强有力的产业支柱, 加工工业体系没有建立。海南发展经济、发展工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所以西部工业走廊挑起全岛发展工业的重担。因此政策导向上注定海南的工业发展将走的是一条不寻常之路, 工业发展之路不清晰, 影响发展速度。
(三) 缺乏强大的运输能力、仓储能力、分销能力
发展转口贸易需要有强大的运输能力、仓储能力、分销能力等, 以及完善的交通设施、通讯系统、全球化贸易网、信息网, 这些都是发展转口贸易的物质技术基础, 海南都还尚未发展健全。
基于以上困境加之缺乏发展动力和重视程度, 导致目前海南转口贸易发展现状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如转口贸易额占海南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尚小, 且增幅不稳定。据海口海关统计数据得出, 2014年海南转口贸易额占海南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仅为8.72%。2017年, 该比重提升至31.33%, 2018年又回落到25.44%。从长期上看, 转口贸易额虽处在增长趋势, 但却忽高忽低, 变化幅度大。此外, 还存在转口贸易货物种类少, 转口贸易地区局限于东亚、东南亚等邻近国家和地区等问题。
面对以上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海南要不要把转口贸易之路走下去?过去政策不到位, 发展缺乏后劲。当前正值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 有了政策便利加上地理优势、众多深水港口等条件, 机遇和压力同在, 海南发展转口贸易任重道远, 关键是要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解决短板, 持之以恒, 用几代人的努力来完成发展转口贸易的接力棒。
三、海南发展转口贸易的对策
(一) 建好“加工厂”为转口贸易开路
任何靠转口贸易发展起来的自由贸易港背后是发达的加工工业, 海南要发展转口贸易务必要重视加工工业, 并找准方向发展好加工工业。结合当前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国际旅游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的方向来发展相关加工产业, 形成上中下游衔接良好的产业链, 并为转口贸易服务。建设好保税区, 吸引外资和有实力的本地企业入住, 引进先进技术对加工工业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研发生产出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 实现产品升级、产业升级, 由此增强转口货物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 建设好深水港为国际转口贸易服务
要发展转口贸易除了政策支撑、区位优势, 还要有深水港, 并且提供现代化的服务, 做好硬件和软件上的服务。首先, 完善各个深水码头设施和港口条件, 根据需要更新设备, 提高装卸技术和效率, 实现港口快速周转, 加大货物吞吐量。海南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 已建成北有海口港、南有三亚港、西有洋浦港和八所港、东有清澜港的“四方五港”的港口格局。但其它的深水港都没有挖掘和建设起来, 而港口之间发展差距很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数据显示, 自2012年以来海南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 2016年全省吞吐量达到16390万吨, 贡献较大的是海口港, 达到9952万吨, 远远大于洋浦 (4058万吨) 、八所 (1516万吨) 、三亚港 (595万吨) 三个港口吞吐量的总和, 集装箱吞吐量只靠海口港和洋浦港撑起;清澜港、龙湾港、金牌港、乐东港不仅货物吞吐量小, 且外贸及集装箱吞吐量少甚至空缺。原因不仅在于港口建设落后, 还在于临港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商贸仓储园区发展滞后, 港口经济总量偏小, 自然而然各类吞吐量小。所以建设好港口, 建设好各类园区, 有效发挥港口和园区的联动发展, 为货物运输和转口贸易提供服务。此外, 加速发展港口信息化建设, 建全港口信息网, 搭建起生产企业、储运、货代、银行等各主体机构联系在一起的贸易交易网络平台, 将港口经济功能服务做好, 使得港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促进转口贸易的发展。
(三) 增加国际直航线, 与国际性知名港口建立密切联系
海南处在马六甲海峡-香港-上海-大阪这条最繁忙的国际海运主航线的中心位置, 利用这个地理优势, 不能仅满足开通与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外贸直达航线, 要依次开通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国际直航线及国际班轮, 扩大集装箱运输内外贸干支线;加快建立与国际知名港口如香港、新加坡、神户、迪拜、鹿特丹等密切联系与合作, 通过提升航运能力、仓储能力以及分销能力, 增强国际转口功能。据海南省交通厅有关部门统计, 全省已形成覆盖全国各主要沿海港口的航线网络, 以及连接东南亚、辐射亚欧地区的外贸航线布局, 海南港口班轮航线布局正处在不断优化当中。截止2017年底, 海南内外贸集装箱航线29条, 其中外贸航线8条。以海口港为例, 已开通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尼、菲律宾等泛南海集装箱航线。2018年底, 预计开通至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的集装箱航线, 彻底实现南海周边地区和国家的航线完全覆盖。对于处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心位置的海南, 扩增海运航线对扩大国际贸易往来、发展转口贸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 挖掘邻近国家货源, 深加工并转口到东南亚及中东、欧美地区
不仅考虑利用海南本地自身资源及优势产业如热带高效农产品、海洋资源产品进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 更要充分挖掘邻近国如越南、柬埔寨、缅甸的廉价资源, 如木材、大米、椰子及其它水果、农产品、矿产品等, 发挥我们的加工技术优势, 并进行技术创新, 生产深加工成特色产品转口到其它国家。另一方面, 需要调研掌握这些国家需要哪些产品和稀缺物质, 比如涉及对我们的优势产品像化肥、水泥、建材、日用品、家电等需求, 我们正好通过加工转口贸易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海南可把洋浦、八所港打造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的转口集散地, 西部边贸经济就发展起来了, 这对海南整个转口贸易的规模发展起到快速的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 再把转口来源地和目的地扩展到欧美及非洲去, 积极开拓新兴国家市场, 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实现转口地区多元化的目标。
(五) 与我国西南地区开展贸易合作,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海南具有地理优势、政策优势, 出口市场广阔, 但加工水平、技术密集程度有待提高。西南地区物产丰富、工农业基础扎实、劳动力廉价, 但运销条件差、出口不便。所以两地合作空间巨大, 合作后既可为西南地区扩大外贸、扩大产品销路创造条件, 也为海南开辟投资市场、发展转口贸易创造更多机会。把海南发展成中国西南地区进出口贸易服务中心和经济合作中心, 海南通过边境贸易、转口贸易向东南亚等地推广中国西南地区过剩的产品以及特色产品 (如竹文化产品和竹制品) ;西南地区通过贸易方式得到民众消费的进口产品, 并且加强与海南加工贸易技术合作。双方既扩大了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也最终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2018年12月29日中远海运“海南-东盟 (新加坡) ”班轮航线正式开通, 这条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打通中国西部地区经过海南洋浦, 直至新加坡的直航线;也贯通了中国沿海港口的货物可通过洋浦中转至东南亚的新通道。该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方式, 实现中国西部地区、海南与东盟及其他国家的联动和国际合作。海南洋浦在这条北连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通道中, 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中转港作用, 为海南转口贸易发展助力。
(六) 出台相关企业扶持政策, 做大临港产业
政府出台和落实各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并做好口岸服务, 吸引国内外商贸客商、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落户海南 (保税区) , 营造促进转口贸易发展的硬软环境, 把临港产业做起来, 做大港口腹地。作为海南省会城市海口, 借助机场、港口等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空港、临海港口经济, 以汽车、医药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为重点, 形成高新产业集群, 突破海口仅仅背靠华南腹地、连接北部湾、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局面, 打造成国际性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洋浦可借助油品储备——炼化一体化和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 实现面向印度洋、太平洋的航运枢纽港、石油化工、浆纸一体化和油气储备基地的“一港三基地”产业发展;三亚也可借助空港、海港优势, 发展旅游消费、农产品加工、海产品加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临港产业, 使临港产业发展成为海南经济腾飞的基础, 成为转口贸易发展的后盾。
(七) 大力发展交通, 提高交通和物流效率
海南除了“三纵四横”的环岛高速公路网、由西环东环构成的环岛高铁网络外, 需要完善连接海南与大陆两地的交通设施网络, 抓紧建成连接两地的海底隧道, 形成海岛与大陆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这将促进人流、商流、物流、货币流畅通, 给海南发展创造更大商机, 给转口贸易发展增强硬件条件。由此, 航空、港口、铁路、公路、海底隧道五位一体所产生的交通优势才能有效支撑转口贸易发展。
(八) 扶持鼓励海南本土企业走出去, 在海外建立离岸生产基地
政府着重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并扶持鼓励海南本土企业走出去, 在东南亚、南亚等地建立离岸生产基地及充当海外客户中间人, 在当地生产特色产品经海南转口到东亚、中东及欧美国家, 扩大海南转口贸易的影响力, 将市场做大。
海南要发展好转口贸易, 方方面面需要建设和完善, 无论是海南自由贸易 (港) 区的建设还是转口贸易的发展, 都任重道远, 都需要准备打长期攻坚战。虽处困境, 虽有压力, 且发展现状中存在许多问题, 但只要坚定信心一直发展下去, 积极探索发展转口贸易道路, 找对路子, 抓住难得的机遇并有效落实和推进, 努力扩大海南转口贸易量和拓展贸易地区, 海南转口贸易必将迎来美好的前景。(作者:韩余静 陈丽云 王纪忠)
中机院致力于各类自由贸易区(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口岸经济区、临空经济区、陆港经济“一带一路”发展项目的研究、规划及招商运营。先后为满洲里、天竺、杨凌综合保税区进行规划;于北京新机场、武汉、张掖等地规划临空产业经济建设;于成都、菏泽、安宁等地规划陆港经济产业建设;为泰州、孝感、贵阳、霍尔果斯等地进行经济开发区规划。均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成为当地产业(园区)经济建设的行动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