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工业4.0时代我国康复辅具产业园发展模式探究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8-21  点击:3017
探究我国健康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是现阶段丰富健康产业发展理论和促进健康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介绍美、日、英三国健康产业园的经典案例, 借鉴其经验, 探究“福建省连江海峡康复辅具园”的发展模式、发展策略和政策制定, 为工业4. 0时代背景下康复辅具产业园建设

中国是全球康复辅具产品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近年来, 中国康复辅具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产业布局分散、产品特色不突出、协同创新能力弱、康复理念相对滞后等问题。探究我国健康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是现阶段丰富健康产业发展理论和促进健康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介绍美、日、英三国健康产业园的经典案例, 借鉴其经验, 探究“福建省连江海峡康复辅具园”的发展模式、发展策略和政策制定, 为工业4. 0时代背景下康复辅具产业园建设提供参考。
 
康复辅具产业园发展模式,康复辅具产业园发展规划
 
1 背景
近几十年来, 中国致力于发展康复辅具产业。康复的两个最主要的目标是增强功能性的能力和恢复参与正常生活的能力。当一个人因健康问题使得日常生活中主要活动能力或生活能力丧失或受限, 这个人就被划属为失能人群。康复面向的就是以老年人与残疾人为主的失能人群, 恢复该群体失去的肢体支撑及运动功能以提高失能人群的生活质量。
 
截止2015年底, 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22亿人次, 占全国总人口的16.1%[4],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预计在接下来的25年里, 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12.4%增加到2040年的28%。截止2013年, 我国有接近50%的老年人患有非传染性疾病。失能人口的增加对我国的卫生与社会系统提出巨大挑战。
 
中国是全球康复辅具需求人数最多、潜力最大的国家。建国以来, 康复辅具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现阶段高端康复辅具被美、日等发达国家所垄断, 国产辅具种类少、品牌认可度不高、质量参差不齐。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康复需求与落后的医疗康复条件之间的矛盾, 加快康复辅具产业发展迫在眉睫。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 (Paul Pilzer) 在其著作《新健康革命》中将健康产业称为全球“第五波财富”, 健康产业在短短五年时间从2000亿美元迅速成长为5000亿美元。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使得产业变革日益加快, 给提升健康产业核心竞争力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康复辅具产业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发展康复辅具产业可以激发消费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还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满足失能人群康复需求,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增进人民福祉。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8], 也是工业4.0时代背景下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的有效手段。而在现阶段, 我国的康复辅具产业园数量较少, 缺乏明确的规划指导。基于这一问题, 本研究旨在结合现实案例诠释康复辅具产业园发展模式可以准确传达规划理念, 为未来健康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蓝图。
 
2 国内外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特点比较
2.1 国外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特点
国外的康复辅具技术发展较早, 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在工业4.0时代的背景下, 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 辅具种类多样化, 如协助行走训练的智能机器人、用于康复训练的VR技术、可穿戴式的健康监测系统、帮助下肢功能障碍者行动的轮椅等; (2) 辅具功能专门化, 如以预防损伤为主的预防老年人跌倒设施、以恢复功能为主的中风后步态行为训练、以弥补缺失功能为主的假肢等; (3) 使用环境全面化, 辅具设计所应用的环境不仅仅包括家庭、还涉及到了学校、社区和工作地点, 使身体功能不健全者能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社会生活, 提高生活品质; (4) 服务人群层次化, 康复辅具服务对象包括身体功能不健全的残疾人、运动能力减弱的老年人[18]以及少年儿童; (5) 形成了相对应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通过辅具使用效果或在康复过程中的效用与使用者的满意程度对辅具进行评价, 引导康复辅具研发设计的方向, 使产品设计贴近市场需求。
 
2.2 国内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特点
国内的康复辅具产业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由内务部在全国布点建设的省级假肢厂,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制定和发布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相关制造业逐渐壮大, 同时自主研发的康复辅具也面向市场, 我国康复辅具产业逐渐成型。另一方面, 我国的生物力学研究成为康复辅具产品研发的重要理论与应用基础, 生物力学研究者工作的深入以及于临床应用的良好结合, 为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政府、市场以及学术研究的共同推动下发展, 康复辅具产业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大大扩充、市场条件逐渐成熟, 发展至工业4.0时代, 已经具备了产业全面升级的基本条件。数据显示, 我国医疗器具及用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平稳提升, 同时, 康复辅具领域已出台101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 初步建立了中国康复辅具的标准化体系。在2014年6月份, 民政部首次颁布《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 其颁布对规范康复辅具市场、保障功能障碍者权益、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6], 也体现国家对康复器具行业发展的重视。2015年, 中国康复辅具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出口额高达133.06亿。
 
2.3 我国康复辅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仍然不够, 前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认为我国健康产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保障和服务能力有限、行业监管能力有待加强三个问题。对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徐建中提出我国应加大力度进行改革, 提升康复辅具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张晓玉认为康复辅具产业应形成规模化,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 增加品牌竞争力[28];罗椅民等人提出应建立康复辅具服务体系, 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
 
 
5 结论与建议
目前中国的康复辅具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产高端康复辅具种类少、品牌认可度不高、质量参差不齐, 康复辅具产业园发展模式单一, 定位不清晰。但健康产业在国外已相当成熟, 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稳定的行业标准。借鉴美、日、英等健康产业大国的经典案例对于我国健康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福建省海峡康复辅具园发展模式的案例分析, 得出以下建议:
 
建立康复辅具产业园应利用当地区位优势, 整合产业链条, 集聚当地产业, 培育龙头企业, 使康复辅具产业园发挥集群效应与规模化效应, 成为区域产业中心。
政府在园区发展过程中, 应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园区发展过程中, 尽可能地对园区发展提供政策倾斜与优惠。
康复辅具产业园的发展依赖人才资源、技术创新能力、信息及咨询服务能力。通过初期产业园区的积累, 找到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政策、科研、文化以及品牌, 在核心竞争力的驱动下, 使健康产品的研发、设计、实验、制造得到一定的核心优势基础。同时应重视海外合作, 打造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该平台整合外部资源, 统筹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创新资源,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基础技术研发平台, 打造品牌效应, 从而实现康复辅具产业园的一个生态化循环成长的有机过程。
结合工业4.0的时代背景, 园区应对康复辅具产品的价值进行整合, 开发新的商业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产品价值转换。生产体系方面要通过信息平台收集数据, 分析优化过程, 建立智能生产系统, 实现康复辅具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在进行园区内部规划时, 对于园区功能区应全面考虑发展需求, 首当其冲的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关于行业高端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应着重考虑科研机构与大学在园区发展过程存在的正面效应, 为园区提供智力支持;建设研发平台、产品检测实验室、新技术示范中心、产品体验推广中心等新技术示范建筑;同时建设康复医疗机构, 着重于后康复治疗;进行招商引资, 并辅以政策支持, 吸引相关类型企业进驻, 形成产业链和规模效应;同时建设产业园管理区, 维持园区的正常运营。(作者:范雨轩 韩淑艳 Djordje Antoniojevic 范毅方)
 
 
上一篇:工业4.0时代美、日、英健康产业园的经典案例
下一篇:四川农村适宜发展的健康产业类型和模式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