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峡康复辅具园”, 全称“中国海峡 (连江) 康复辅具产业园区”, 规划建立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经济开发区内。该县距离福州30km, 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 自古以来是著名侨乡, 与港、澳、台及世界各地有密切联系, 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都十分便利。该县政府对该项目筹划已久, 供地条件业已具备。该项目初步规划用地2500亩, 主要用于引进康复辅具生产和经营企业, 并且建立相应的研发、检测、服务机构。
1 优势分析
我国康复辅具产业在上世纪50年代就早有发展[15], 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发展, 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大大扩充、市场条件逐渐成熟, 时至今日, 已具备产业全面升级的基本条件。
福建省地处“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 具有广阔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 “海西经济区”以及“泛珠三角”的提出更是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临近台湾, 背靠大陆, 市场前景广阔, 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自身发达的制造业带给福建省良好的产业发展优势。同时, 健康产业是一项注重需求的产业, 福建省人民重视养生, 健康消费相对充足, 且福建省交通便利, 对外开放程度高, 适合产品营销。这都是福建省发展康复辅具产业区位条件的优越性。福建省的康复辅具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依托国家政策与两岸密切的经济合作, 福建省的康复辅具产业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据福建省民政部门统计, 福建省现有各种形式的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机构15家, 均兼营辅助器具;福建省残联系统设有康复用具用品供应站68家、残联康复中心83家;福建省共计有1583家医疗器械公司, 部分药店也供应康复辅具;相较于大部分内陆省份来说产业基础较为扎实。
2 政策环境分析
康复辅具产业园的生态化发展, 往往是政府主体根据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合理设计了自身介入程度与方式。如美国纳什维尔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属于市场推动型, 在发展过程当中政府不负责规划和控制, 但政府持续对相关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并注重教育投入, 同时注重金融、通信等相关支持性行业的发展, 优化了整体环境。
我国一直对康复辅具产业给予一定关注与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康复辅具产业是实现科技医学发展与推进养老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2016年10月,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 国家辅具研究中心主任樊瑜波认为, 这是国家首次把康复辅具作为一个单独的产业来推进发展, 是该产业最好的发展机遇。该文件提出了康复辅具产业的具体发展目标、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国家将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覆盖层面广, 涉及内容全面[38]。由于我国国情的不同, 在政府引导下, 走中国特色的健康产业发展之路是对新兴健康产业的最好的选择。文件指出政府应该把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规划, 出台优惠政策以及发展奖励, 通过政府的科学规划与引导, 合理配置资源, 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外部环境[39]。事实上海峡康复辅具产业园就是由政府牵头的重要项目, 这也表露了我国政府对健康产业扶持的决心。
福建省也有多个政策支持鼓励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 如《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建设海峡两岸康复辅具产业合作开发示范基地的目标;2016年两岸残障人士嘉年华活动与台湾地区康复辅具产业进行了有效交流, 提出推动海峡两岸辅具产业密切合作的愿景。福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康复产业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 明确今后对于康复产业将从八个方面入手加快产业发展, 并制定了五年内福建省康复产业要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目标。
3 发展定位分析
综合国外著名产业集群定位经验与福建省内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建立中国海峡康复辅具产业园, 应发挥康复辅具企业的集群效应与规模化效应, 利用福建省已有产业优势, 对健康产业进行集中, 增大园区产业密集程度, 既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 也有利于上下游产业链条的链接, 构建产业整体生态化发展;同时针对现阶段健康产业创新力度不足的情况, 在园区建立科学研究中心, 增加科研人员配比;最后利用连州县近海优势与广阔的园区面积, 使康复辅具园区成为福建省乃至全中国的康复辅具产品的集散地, 成为发布康复辅具产品以及销售康复辅具产品的发源地。
总之, 海峡康复辅具产业园的发展定位是成为我国康复辅具产品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集散中心, 立足福建, 辐射全国, 对接台湾, 延伸海外。
4 发展策略分析
发展策略是产业园区发展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它能综合展现园区价值。结合海峡康复辅具园的发展定位以及现有优势, 参考国外健康产业园的案例, 得出现阶段福建省海峡康复辅具产业园发展的四步发展策略。
4.1 打造核心企业
品牌效应是如今产品营销非常重要的一环, 福建省现已具有一些初具规模的健康产品企业。产业园区应注重现有基础, 大力培育有潜力的品牌企业。著名品牌可以为产业园区带来足够的关注度, 吸引投资与更多相关产业聚集, 创造生态化的产业园区发展态势。福建省的医疗器械系列公司依托莆田系医院发展迅速, 产业相对成熟, 业内知名度高, 产品销量大, 是现阶段发展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产业园发展初期应围绕这一特点进行布局。
4.2 完善产业链条
产业分工是形成产业链条的基础, 注重健康产品生产的企业应转变企业分工为市场分工,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专业化水平。基于福建省已有医疗器械企业与健康产品企业进行合理布局, 整合医疗研究、电子信息技术、医疗器械材料支持、产品销售等部分的企业, 在园区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形成内部生态循环与创新合力, 以达到提高整个产业链及各个企业自身竞争力的目的。
4.3 以创新为驱动, 产学研结合
康复辅具是一种特殊产品, 离不开康复医疗技术服务的支持, 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资料显示看, 福建省目前康复辅具专业人才的数量与素质, 远远达不到现阶段的需求。因此, 康复辅具产业园需重视培养人才, 建设队伍, 建立团队。依据政府部门新政策, 园区企业引进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年龄不超过40岁, 能连续为企业服务5年以上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符合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条件, 将享受丰富的补助待遇。同时对高校科研发展予以关注, 联合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 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同时, 海峡康复辅具产业园应致力于发掘行业新信息, 掌握技术新动向, 着重引进康复专业人才和开发康复医疗技术, 重视运动康复评价,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 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
4.4 建设信息化综合平台
现阶段最为普遍的市场或行业组织形式是不同用户群体创造和交换价值的界面, 也就是平台[41]。平台是联结不同用户群的产品和服务的场所, 通过把两种不同的用户群体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并建立有助于促进双方交易的基础架构和规则。根据政府部门计划, 福建省将优先支持在产业园区建立创新平台, 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并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由此计划进行延伸, 海峡康复辅具产业园应建立一个属于康复辅具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同时应建设园区信息平台, 利用互联网保持线上信息的及时更新, 联动周边产业, 建立高端信息化的综合平台, 解决信息不互通、产能过剩及发展同质化等问题[42]。
除此之外, 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我国的传统文化就包括有养生健康等内容, 我们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同时海峡康复辅具产业园也可以进行有关文化宣传, 激发对象人群的消费意愿, 使人们在进行康复消费的同时觉醒高品质生活的意识, 促进健康消费的增加。
4.5 发展规划分析
康复辅具产业园的发展需要对园区整体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 这不仅有利于承接产业园区的定位, 同时也有利于明确福建省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使命。根据实地调查与咨询, 现阶段规划建设海峡康复辅具园五片功能区:教育培训区、新技术示范区、后康复医疗区、生产经营区、管理服务区。
教育培训区主要建设康复相关学校和康复辅具教育培训中心;新技术示范区建设省康复辅具技术服务中心, 包括:研发平台、检测中心、新技术示范中心、闽台及国际合作中心以及康复辅具体验推广中心;后康复医疗区主要建设康复医疗机构, 着重于后康复治疗;生产经营区主要进行招商引资, 发展区域特色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康复辅具产业, 吸引相关类型企业进驻, 形成产业链和规模效应;管理服务区包括管理服务办公楼、公寓楼、配套服务产业, 该区域旨在解决园区内的生活要求, 提升生活质量, 形成良好的园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