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当前特色小镇的建设中, 必须明确特色小镇的内涵和特色。产业特色不够鲜明, 行政干预、长官意志, 特色小镇房地产化是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色小镇建设唯有特色, 才能赢得竞争优势;要建立、健全政府管理制度,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要严防政府债务风险, 严控房地产化倾向。


 
我国幅地辽阔, 各地经济背景、自然资源不同, 特色小镇内涵的的界定也不同。
 
1 特色小镇的内涵
特色小镇是指有特色产业、特色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旅游特征、文化内涵和一定社会功能的综合性的开发小镇。具有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社区居住的综合体。特色小镇是既有现代化的办公场所, 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性化的交流场所、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2 小镇的特色
2.1 产业特色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 一般是新兴产业, 也可以是各具特色的、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现代制造业、科教文等传统产业。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 要力求“特而强”。要有可持续的产业支撑, 应结合所在的产业、人才、资源等优势, 培育、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特色小镇的立足点, 以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2.2 文化特色
特色小镇是必须具有文化内涵, 它既包括历史传统文化, 也包括一些特色文化, 如创新文化、社区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乡村文化等等。在建设特色小镇时, 应保持这些文化的原生态性、灵动性, 能够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的特色小镇一般具有独特的文化印记和符号;应培育创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 汇聚成小镇独特的人文资源, 形成独一无二的区域特色文化。只有这样小镇的文化魅力才能得以彰显, 内涵才能稳定下来, 小镇才是真正有文化个性特色, 散发着迷人魅力的特色小镇。
 
2.3 生态特色
每个特色小镇要以独特的产业定位为核心, 同时, 要着力打造独特的产业生态圈, 要体现独特的生态文化, 每个特色小镇的建筑、设施和植物、应与自然环境自然融合, 相互协调, 相得益彰。
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 打造特色小镇时, 应坚持走绿色、环保、低碳、环境优美的生态发展道路;应按照生态发展的要求制订小镇发展、产业发展规划, 不断优化美好生态环境;特色小镇的工业发展应引进高科技、生态环保型、高效益的项目;应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 以生态农业带动生态旅游, 成为“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特色生态小镇。
 
2.4 旅游特色
特色小镇的建设, 旅游不是核心目的, 但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 小镇会更有生命力。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古旧村落、人文历史等都是旅游题材。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时尚, 中国旅游已经从传统的观光游向以特色文化小镇为主题导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闲游”转变。还有工业旅游、体验旅游、教学旅游、健康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功能。
 
2.5 社区特色
特色小镇的社区功能是指要有为小镇常住人口和创业就业人员提供社区服务的功能, 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特色小镇的关键点在于, 它不仅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 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创业、创新、商贸、休闲、度假的场所。每个特色小镇要全面挖掘社区的自身资源, 打造以社区文化、特色产业为龙头, 兼顾宜居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新型社区。
 
3 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近几年, 特色小镇在全国蓬勃兴起。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3.1 产业特色不够鲜明
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一些地方对本地特色产业、旅游资源、文化遗产等认识和挖掘不深, 产业规划和城市功能不切实际, 在发展模式上粗浅模仿、生搬硬套, 他们往往希望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维持小镇运转。当前, 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主业不强, 高端不够, 特色内涵挖掘不充分, 在发展路径、风貌打造等方面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
特别是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 核心竞争力不强, 集群集聚发展程度不高, 部分相邻小镇还未形成错位互补的发展关系, “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尚未有效建立。
 
3.2 行政干预、长官意志
很多领导干部仍受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影响, 对特色小镇建设采取包揽的做法: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传统模式搞特色小镇开发,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贪大、求多、图快, 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形象变化, 中西部地区也提出要短时间要打造数十个特色小镇。部分特色小镇由于缺乏实力雄厚的特色产业和资金, 政府干预过多, 导致小镇的经营不善, 负债累累。而不具备条件, 靠行政推动, 一味模仿复制, 胜者寥寥。
 
3.3 特色小镇房地产化
特色小镇不是越多越好, 盲目发展潜藏风险, 很多地方“一哄而起”做小镇, 难免盲目跟风。特色小镇不是新一轮跑马圈地盖房子, 一旦房地产化, 就会适得其反。有的地方政府好大喜功, 钻政策的空子, 假搞小镇实际真地产, 加大了房地产库存、造成新的危机。严控房地产化, 目前, 特色小镇房地产化已成为特色小镇建设中一个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 它的存在, 势必给特色小镇建设带来无法估量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会严重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特色小镇和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4 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
4.1 特色小镇建设唯有特色, 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 要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找准产业定位, 进行科学规划, 挖掘特色产业;要找寻自己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 打造出独特的产业生态;要聚焦: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科技、创意产业、健康医疗、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等特色优势产业。
 
政府部门应深入调研, 细致谋划, 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 具有战略性、成长性的产业, 并把已经具备一定产业集群规模的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创建的主导产业。
 
4.2 要建立、健全政府管理制度,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政府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 对各项制度进行创新, 为小镇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创新探索、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市场主导的原则。特色小镇的建设、运营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 按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最核心的不是区域位置, 也不是建筑, 而是真正吸引人是亮点, 留得住人是关键, 玩概念、忽悠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项目没有核心驱动力的主题和特色, 东施效颦注定失败。
 
4.3 要严防政府债务风险, 严控房地产化倾向
以量化的指标, “大跃进”的速度发展特色小镇, 既不切实际, 也会造成重大损失和后遗症, 会存在严重的“模式同质化、内容空心化”的问题。往往规划很美好, 而落实很糟糕, 众多的特色小镇沦为地产项目。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 政府不能大包大揽, 过度举债, 要营造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分工明确、政企合作的氛围, 使特色小镇建设能有持久的生命力。特色小镇光用钱, 靠行政手段, 而没有一系列的制度和创新保证也是造不出来的。(作者:唐祥珍 杭国芳)


 

上一篇:保定特色小镇“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研究

下一篇:“多规合一”视角下特色小镇规划探讨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