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8日, 住建部再次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 河北省有8个, 其中保定市有2个。根据专家评审意见, 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主要是“产城人文”融合问题。由此提出要深入推进保定小镇建设的学理研究, 完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措施, 推进保定特色小镇快速发展。
一、河北省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
继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后, 2017年8月28日, 住建部再次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 认定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等276个镇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第二批公布的特色小镇名单中河北省有8个, 分别是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邢台市柏乡县龙华镇、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溜子镇、邢台市清河县王官庄镇、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
二、从专家评审意见看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汇总专家评审意见, 我们发现河北省入围第二批特色小镇的虽然有一些特色,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总体来看, 特色小镇存在未能很好地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四位一体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存在编制规划缺乏, 质量有待提高完善的问题。
河北省入围第二批特色小镇的8个特色小镇中, 有6个特色小镇专家评审意见都是尽快编制规划, 提升编制质量。这说明河北省在特色小镇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编制规划缺乏, 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 这不利于未来特色小镇发展。
(二) 存在镇区与园区、新镇与旧镇如何协同发展的问题。
河北省入围第二批特色小镇的8个小镇都是“建制镇”模式。因此, 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镇区与园区、新镇与旧镇如何协同发展的问题。如, 专家评审意见中指出, 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要处理好镇区与园区的关系, 实现服务设施共享, 避免新老镇区各自为政。
(三) 存在镇区环境需要不断整治和生态环境需要提升的问题。
特色小镇要按照特色宜居的要求建设。从专家评审意见中可以看出, 河北省这8个特色小镇普遍存在镇区环境整治和生态提升问题。比如, 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要加强对老镇区的环境整治;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应加强镇域村庄环境整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要加强对镇域生态环境的修复, 可将雕刻艺术运用于采石场的山体修复, 打造巨型“雕刻墙”;邢台市柏乡县龙华镇要整治镇区环境, 提升整体风貌;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溜子镇要求加强老镇区的功能提升和环境整治;邢台市清河县王官庄镇需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要合理确定养生养老产业的服务对象, 严禁房地产化;保定市徐水区大王店镇镇区建设要保持宜人的空间尺度, 防止照搬城市修宽路、建高楼的做法。
(四) 存在产城融合不足, 房地产化、园区化的问题。
河北省这8个特色小镇总体能够体现自身特色, 但深入分析发现都普遍存在产城融合不足的问题。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研究皮革行业的发展, 延伸产业链,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开展老镇区整治和提升工作, 实现产镇融合发展。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丰富雕刻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可通过展览展示、文化传播、教育、体验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将雕刻艺术较好地应用于小镇建设中, 塑造突出产业特色的建筑风貌, 建设贴近生活、贴近工作的绿地等公共空间。邢台市柏乡县龙华镇加强产业研究, 用好外来企业的产业发展经验。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溜子镇合理确定文旅项目规模和运营模式, 确保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并有效带动周边的乡村旅游发展。邢台市清河县王官庄镇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 促进产镇融合发展。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特色小镇的专业化运营模式。
三、推进保定特色小镇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汇总河北省特色小镇存在问题, 结合保定市特色小镇发展实际, 就推进保定市特色小镇“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 深入推进保定小城镇建设的学理研究。
要基于“产城人文”融合视域对特色小镇建设展开系统研究。
1、厘清理论, 提升特色小镇学理研究层级, 建立权威性理论话语体系。
要应用国内外成熟的城镇建设理论与研究方法, 去分析总结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经验, 实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建构起保定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理论与方法。既要厘清“小城镇”、“小城市”、“特色小镇”、“特色小 (城) 镇”、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等相关概念, 又要梳理、分析和找出支撑“特色小镇”研究的既有理论与方法, 更要创建基于“产城人文”融合针对特色小镇研究的研究范式和实践导则, 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
2、着眼保定智库服务, 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益政策建议。
围绕“产业、城市、人居、文化”融合角度, 就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产城人文”四个维度的辩证关系、融合方式、路径进行研究, 对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系统探索, 以期加快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要对保定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的演变趋势以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 掌握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和时空演化规律, 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衡量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如地理类型、区位特征、就业特征、镇区人口等指标, 对特色小镇的特征、显著性等进行描述, 明晰不同区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发展模式。
3、契合保定城镇化发展, 建立特色小镇研究范式。
保定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 而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举措是大力推进中小城市 (城镇) 的建设步伐, 大力开展特色小镇的研究与实践推进正当其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案例分析和典型调查, 以揭示不同地域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差异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发现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伴随保定城市 (镇) 化快速发展, 小城镇发展已经成为推进保定各城市化优化发展的关键节点, 传统的农村小城镇、农村集镇面临升级或转型式发展, 尽快实现从传统农业社区向当代城市社区的跨越。
4、为保定特色小镇发展提供模式选择的研究。
特色小镇是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生事物。依托特色小镇建设, 探索推进“小城镇大发展、小区域大平台、小空间大集聚、小载体大创新”的城市新空间发展思路, 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小镇, 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要研究保定各地区如何在“产业、城市、人居、文化”四位一体融合的视域下, 寻找符合地域定位的特色, 如何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方式方法。通过分析特色小镇发展的模式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探讨不同地域特色小镇的发展所遵从的规律, 针对不同地域提出不同特色、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路径选择和布局模式。
(二) 完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措施
1、规划先行, 提升编制规划质量。
各特色小镇在开展策划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六个方面重点:一是理解特色小镇的内涵, 将产业做大做深做强做长, 将传统文化发扬传承光大;二是聚焦某个产业细分、传统文化特色, 突出“小”和“特”;三是增加小镇内部各项目间关联度;四是进一步融入新的理念;五是放眼全市、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 更加开放和包容;六是尽量避免发展雷同, 做到错位发展。特色小镇规划不是简单的小城镇规划, 更不是城市规划的照搬, 而是以特色为导向、严控规模、高标准建设的综合性规划, 应注重建设性和可实施性。
2、协同发展, 处理几个相互关系。
河北省入围第二批特色小镇的8个小镇都是“建制镇”模式。因此, 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镇区与园区、新镇与旧镇的关系, 实现服务设施共享, 避免新老镇区各自为政。
3、整治环境, 提升宜居服务水平。
特色小镇要按照特色宜居的要求建设。一要加强对老镇区的环境整治、加强镇域村庄环境整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要加强对镇域生态环境的修复, 整治镇区环境, 提升整体风貌;三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四要保持宜人的空间尺度, 防止照搬城市修宽路、建高楼的做法, 严禁房地产化。
4、产城融合, 避免几个不良倾向。
特色小镇建设要避免房地产化、空城化等不良倾向, 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一要延伸产业链,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开展老镇区整治和提升工作, 实现产镇融合发展。丰富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可通过展览展示、文化传播、教育、体验等方式延伸产业链;二要合理确定文旅项目规模和运营模式, 确保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并有效带动周边的乡村旅游发展;三要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特色小镇的专业化运营模式。(作者:刘政永 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