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基于法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正处于农业转型期, 如何引导农业成功转型, 实现乡村振兴, 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基于此, 本文在分析法国乡村旅游的基础上, 借鉴法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的重要性。结果表明,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美化乡村环境、带动农民就业和推动城乡一体化等, 符合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农村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中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而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并挖掘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 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形成内涵式增长。法国是世界旅游大国, 乡村旅游以其美丽自然的乡村风光和土特产品而著称, 近年来游客人数位居世界第二。法国作为乡村旅游的发源地, 拥有百年历史, 发展相当成熟, 形成了一系列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近年来, 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在促进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乡村振兴既要符合国际经验, 又要基于中国国情, 走中国特色振兴之路, 发展中国特有的振兴模式, 而目前有关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 汪姣[3]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扶贫的带动作用。王晨光[4]高度概括了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曹庆楼和吴忠权[5]在分析国内外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农业旅游在振兴融入、产业融合、农户理念等方面均存在不足, 并提出相应建议。刘丹青[6]分析指出英国是乡村旅游业的先行者。郝丹璞[7]针对中国和新西兰乡村旅游发展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中国的乡村旅游与新西兰存在差距, 乡村旅游在中国是新兴产业, 而新西兰是乡村旅游强国, 应充分借鉴新西兰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开展中国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要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现有文献来看, 少有学者从法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析中国的乡村旅游, 鉴于此, 本文基于法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分析法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中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和不足, 探讨中国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进而得出完善乡村旅游的启示。
 
1 法国乡村旅游的理念与模式
1.1 法国乡村旅游的理念
法国旅游业十分发达, 自2005年以来旅游人数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而乡村旅游作为法国第二大旅游产品体系, 其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法国政府实行“领土政策”, 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同时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提高, 此外, 为了解决农民工、农产品过剩的问题, 法国政府开始实施大量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农民除了经营农业外, 改造马厩和仓库, 建设便宜的旅馆, 接待不同经济水平的游客, 以增加收入。法国乡村旅游以其原真性和独特性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涵盖美食、休闲和住宿3大类, 以农场客栈、农产品农场、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露营农场以及教学农村等9大乡村旅游项目展现。据统计, 法国每年有3 700万的游客来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收入近237亿欧元。
 
法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一直从长远的角度出发, 法国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0%, 形成典型的乡村地理风貌, 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法国, 当地人都认为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9], 因此法国的生态农业面积从2007年以来持续增长, 约占全国农业面积的4%。另外,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保障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由生态农业衍生出的采摘和观赏等乡村活动, 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且在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的基础上, 开发了乡村旅游娱乐项目, 原真性、体验性和多元性是法国乡村旅游的特点之一,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通过分析法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可知,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是旅游, 同时也包括农业和农民, 进而促进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1.2 法国乡村旅游的模式
“政府+协会+农户”是法国乡村旅游的典型模式, 法国是中央政府相对集权的传统国家, 乡村旅游一直以来是由政府积极引导。政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实施农村家庭服务微型计划保护农村的传统建筑, 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撑, 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博览会, 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且政府规定, 只要乡村旅游主体遵守利益规定, 均能获得补助津贴, 补助津贴占总投资额的20%~30%, 且有40%的家庭旅馆获得政府的公共资金补贴。
农户是法国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 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户以家庭农场为载体, 通过发展农业以及乡村旅游产业达到发展农业、增加收入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如果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以投资商为主, 尽管旅游开发项目资金充足、管理水平较高、政府投入少, 但对于农民增收、保护乡村环境以及扩大农业影响较小。
 
法国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辅助政府行使一定的农业行政事务, 在乡村旅游发展之初便与政府的合作应运而生, 是公共职业联合机构, 具有半官方、半民间性质。协会在政府的支持下制定行业规范、标准以及严格的乡村旅游管理条例等, 督促各乡村旅游主体自律, 同时针对农户进行咨询服务营销等, 是连接政府和农户之间的桥梁, 协会通过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出现, 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发展乡村旅游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是基础, 乡村旅游具有高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提高综合效益等特征, 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的关键现代化产业, 在中国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是利用当地的自然农业资源, 通过农民参与改变自身经济发展的模式, 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水平提高、拓宽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 2012—2017年中国乡村旅游人次从7.2亿增加到28亿,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2%, 且2017年乡村旅游收入7 400亿元, 从业人员900万人, 带动了700万农民受益。
 
2.1 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产业兴旺
旅游产业涉及生产力6大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村餐饮、住宿、娱乐、农场加工业以及运输业的共同发展。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据统计, 乡村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比例为1∶4。农业作为中国的第一产业,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促进传统种植业的升级, 改变传统养殖业的模式, 实现绿色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对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变了农村传统单一的产业结构, 转变了乡村经济增长方式, 带动了农业相关产业的延伸, 如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品生产、交通运输、服务行业的共同发展, 实现了农业和非农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良性循环。法国乡村旅游中每一个产品都保持其原真性和独特性,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都是在农场内部进行, 以保障产品的独特性, 同时农产品均在相关部门有记录, 以避免农场间的恶性竞争。这也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首先,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 开发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提高质量效益;其次, 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 优化农产品结构, 提高有效供给;第三, 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延伸产业链, 促进农牧、种养结合, 实现产业兴旺。
 
2.2 脱贫攻坚, 实现乡风文明, 生活富裕
当前中国扶贫开发正处于克难攻坚的关键时期, 旅游扶贫作为中国扶贫的重要战略之一, 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和产业活力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经过30多年的开发进程, 已取得显著成就, 截至2017年, 相对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下降6 853万人次, 贫困发生率下降7.1%。在农业欠发达而生态、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开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进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推进农村繁荣, 农民富裕, 实现贫困地区脱贫, 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
 
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是农民, 农民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和管理。在法国, 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是所有的农业开发者、乡村居民, 因为以投资商为主的乡村旅游主要以营利为目的, 而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业生产影响较小。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农业人口众多,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内生动力, 也带动了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为给游客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农民必须全方面提高自己, 让自己成为乡村旅游的主体, 这样才有利于文明乡村的建设。同时,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使游客充分了解民俗、民风, 促进优秀乡村文化的繁荣昌盛。
 
2.3 美化乡村环境, 实现生态宜居
自然、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到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 法国乡村旅游以美丽乡村风光为主要吸引力发展乡村旅游, 在村庄中每一座房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古老民建、旧教堂散发着古朴、历史与文化的气息。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实现农村环境生态化提供平台, 坚持可持续发展, 改建已破坏的农村环境及减少即将开发建设的乡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做到农业生产、生活统一。一般而言, 游客选择乡村旅游, 大多数以体验乡村生活为主, 游客将自身融入乡村中, 享受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体验当地淳朴的乡村生活。
 
2.4 推动城乡一体化, 实现治理有效
城市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 乡村旅游是城市发展壮大的产物, 乡村旅游的发展拉近了乡村与城镇的关系, 实现了人口、资源在城乡间的流动。在法国, 乡村旅游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无论是节假日休闲度假, 或者举行婚礼、家庭聚会等活动, 农庄是法国人的首选之地, 而法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一直由政府主导、协会督促、农民执行, 借鉴法国乡村旅游的主体定位, 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 基于法国乡村旅游的理念,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监管和资金扶持力度, 引进全新的营销手段、先进的经营模式、符合时代的经营理念、现代化的管理体制, 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知名度, 进而带动乡村的治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以及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不断实施,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各项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 实现有效治理。
 
3 法国乡村旅游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法国乡村旅游的原真性、独特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法国乡村环境的生态性表明中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势在必行。法国乡村旅游是典型的“政府+协会+农户”模式, 中国的乡村旅游要发展政府、企业、农民的合作博弈,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最大化地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在分析法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 对中国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并得出了对如何加强中国乡村振兴和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启示。
 
(1) 借鉴法国乡村旅游中农户的主体位置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监控,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作用, 让农民成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受益的主体。政府充分发挥监管和支持力度,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建设, 提高乡村旅游农户的经营水平和产品质量等级。此外, 政府应制定乡村旅游行业规范, 保障乡村旅游的规范化、标准化运行。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 将科学技术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建设中, 建设新型农业旅游产业模式, 结合高素质的乡村旅游队伍, 形成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动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实施。
 
(2) 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性。法国对乡村环境生态性的要求很高,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因地制宜, 不同区域应注重并保持自然的农业资源, 淳朴的乡村生活, 特色农产品以及节庆活动, 将当地自然、生态、景观、人文与游客需求相衔接。政府通过修缮具有乡土情怀的废弃民居, 同时兼对村庄整体进行改造, 保留乡村乡貌, 为游客打造真实的乡村生态体验活动氛围。充分发挥区域农业旅游优势, 坚持绿色兴农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大农村环境资源化处理以及环保建设, 实现生态宜居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保护和传承农村生态环境、民俗风气的基础上, 融合现代化的品牌营销、信息化平台、管理理念, 设计独特的旅游产品, 建设乡村旅游品牌, 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 形成城乡旅游发展共同体。通过乡村旅游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有助于解决农村二元化问题, 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同时, 乡村旅游是城乡一体化的拓展, 反过来城乡一体化也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动力。(作者:张季云)


 

上一篇: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有效路径研究

下一篇:日本生态村与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