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是我们祖先在利用低洼沼泽土地中创造的智慧。它符合沼泽低洼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符合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也解决了沼泽低洼地难以利用的现实问题。在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今天, 这一系统更是能发挥出其卓越的经济价值、独特的景观价值、生态教育价值、乡土教育价值和乡土文化传承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 农耕历史悠久, 各地乡村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 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摸索出丰富多样的农耕经营方式, 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传统的优良农耕方式和经营方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宝贵财富。几百年来, 存在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 符合沼泽低洼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使陆地和水面有机结合, 符合生态规律并提高了经营价值, 倡导循环经营, 实现了沼泽低洼地的可持续利用和永续经营。
1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概述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 包括基田与水塘两个部分。在沼泽低洼地带, 由于水多而土壤相对较少, 因此, 人们就将有限的土壤集中起来修成“基田”, 这样也就顺势深挖了“水塘”。稳固的“基田”和深挖的“水塘”, 彻底解决了沼泽低洼地难以利用的现实问题。同时, 也解决了洪涝水患与农业生产的矛盾, 它是劳动人民在农耕生产实践中找到的化害为利的科学耕作方法。基田水塘系统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这个系统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能有效地促进各个组成成分相互之间的良性循环。人们熟知的“桑基鱼塘”就是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的典型代表。
基田可以用于耕作, 种植桑树、果树、甘蔗、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等。水塘可以用于养鱼、养鸭和种植水生植物 (比如水花生、水芋、慈姑、水藻等) 。由于不断地以塘泥来加固基田, 因此基田可以长期保持充足的肥力, 水塘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水体净化和避免填淤。如果是桑基鱼塘, 则桑蚕砂可以直接投入水塘喂鱼, 从而在实现基田与水塘循环经营的同时, 也实现陆地养殖与水域养殖之间的循环经营, 即实现了双重循环经营。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的经营内容, 会随着市场上各类产品经济价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由此也派生出了许多不同的经营模式。以广东顺德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来看, 在元末明初时期, 基田主要种植荔枝和桂圆, 水塘则是养鱼, 树木可以对鱼塘起到很好的遮阴效果, 塘泥肥田、果木茂盛。在17世纪伴随着桑蚕业的兴起和蚕茧价值的提高, 人们开始改种桑树, 以桑叶养蚕, 以蚕砂喂鱼, 实现了桑鱼产品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后来, 伴随着生丝出口量减少, 蚕茧价格下跌, 人们又开始改变基田种植品种, 比如甘蔗价格高时, 基田以种植甘蔗为主;花木价值比较高时, 基田就以种植花木为主;油料作物经济价值比较高时, 就种植油料作物;蔬菜瓜果经济价值比较高时, 就种植蔬菜瓜果。
2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的分类
2.1 以基田水塘所处地域进行分类
2.1.1 珠江三角洲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
珠江三角洲地处南亚热带, 自然条件优越, 资源丰富。它在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 境内还临近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 具有拓展贸易的优越地理条件, 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珠江三角洲降雨量多, 作物生长时间长, 但从华夏几千年农耕发展史来看, 其耕作历史相对比较短。珠江三角洲种的桑每年可采集8~9次, 鱼塘每年可捕鱼4~6次, 甘蔗、香蕉、花卉等作物全年均可生长。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系统 (以果基鱼塘、桑基鱼塘为代表) 已有500年的历史, 它是当地人民在长期耕作和养殖经营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科学的种养结合经营方式。
2.1.2 长江三角洲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亚热带南缘, 作物生长季节偏短, 冬季鱼塘水面会偶有冻结。长江三角洲农耕历史较长, 但受当地气候条件所限, 每年采桑叶只能采2~4次, 鱼塘每年能捕鱼3次。由于水塘表面冬季会出现冻结, 因此水陆相互作用次数减少, 其生产潜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长江三角洲没有蕉基鱼塘、蔗基鱼塘, 杂基 (种植油料、蔬菜、花木等) 鱼塘也鲜见, 基本上是以桑基鱼塘为主。但在长江三角洲, 有当地特产的湖羊参与水陆相互作用系统, 在种桑养蚕、养鱼之外, 还将湖羊养殖引入系统之中, 桑叶既可用于养蚕也可用于喂羊。其桑叶的利用比较复杂, 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也比珠江三角洲高, 因此其经营效益也较高。
2.1.3 洞庭湖区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
洞庭湖区基田水塘建设历史比较短, 主要是在澄县、汉寿、安乡、华容、常德等滨湖地区。当地将低洼湖田改建成了基田水塘, 这为洞庭湖区发展蚕桑业和养鱼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地以基田水塘建设为基础, 通过促使桑、蚕、鱼经营紧密结合, 实现了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相互促进。种桑是第一生产者, 养蚕是第二生产者和第一消费者, 养鱼是第三生产者和第二消费者, 鱼塘里的微生则是养分还原者。洞庭湖区基田水塘经营相对比较单一, 就是以种桑养蚕和养鱼为主, 基田辅助种植一些绿肥作物, 其经营效益要大大高于修建基田水塘以前的湖田。
2.2 以基田与水塘面积比例进行分类
在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中, 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经营需要, 基田与水塘的面积比例可以有多种模式, 即:基田∶水塘=5∶5、基田∶水塘=4∶6、基田∶水塘=3∶7、基田∶水塘=2∶8、基田∶水塘=1∶9。自上而下水面比例越来越大。一般水面比例越大, 单个基田水塘的面积也就偏大;水面比例越小, 单个基田水塘的面积也就越小。水面比例与基田比例相近时, 来自水面养鱼的收入与来自基田的种植 (加上养蚕) 收入基本协调;水面比例越大, 来自于养鱼的收入比重也就越多。在现代社会, 随着机械挖掘设备的普遍应用, 基田与水塘的比例变得可以由人来控制了。而人控制比例的主导因素就是两者出产产品的市场价值。比如, 当甘蔗市场行情好的时候, 就可以多挖塘泥来培土, 通过扩大基田的面积来增加甘蔗的产量;当塘鱼市场行情好的时候, 可以少挖塘泥培护堤岸, 维持原有的堤岸或是将小水塘合并成大水塘, 以维持甚至扩大水面, 来增加塘鱼的产量。另外, 伴随着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 基田水塘的观赏价值也被人们挖掘出来。从审美的角度来看, 水面比例偏大会具有更好的视觉美感。
2.3 以基田水塘综合经营内容进行分类
2.3.1 珠江三角洲地区
果基鱼塘模式:果树 (荔枝、桂圆、香蕉) -养鱼 (果树业与养鱼业的结合) ;桑基鱼塘模式:桑树-桑叶养蚕-蚕砂养鱼 (养蚕业与养鱼业的结合) ;蔗基鱼塘模式:种甘蔗-养鱼 (甘蔗业-养鱼业) ;花基鱼塘模式:种花木-养鱼 (花木业-养鱼业) ;油基鱼塘模式:种植油料作物-养鱼 (油料业-养鱼业) ;蔬基鱼塘模式:种植蔬菜作物-养鱼 (蔬菜业-养鱼业) 。
2.3.2 长江三角洲地区
“桑、羊、鱼”生态循环模式:基田上种桑, 桑叶不是供蚕吃而是喂食湖羊, 以羊粪喂鱼, 鱼粪肥塘, 塘泥肥桑田。这种经营形式, 与典型的桑基鱼塘类似, 只是以湖羊代替桑蚕, 羊粪代替蚕砂。这其中, 羊粪就起到了联接桑树与塘鱼的桥梁作用, 但经营中要以桑叶产量来确定湖羊的饲养量。
“桑、蚕、鱼+桑、羊、鱼”生态循环模式:基田上种桑, 桑叶不仅供蚕吃而且也喂食湖羊, 以蚕砂和羊粪喂鱼, 鱼粪肥塘, 塘泥肥桑田。在这种经营形式中, 塘鱼既吃蚕沙, 也吃羊粪, 其饵料丰富多样了。在这其中, 蚕砂和羊粪就起到了联接桑树与塘鱼的桥梁作用。
“桑、蚕、鱼+桑、羊、鱼+水花生”生态循环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桑、蚕、鱼+桑、羊、鱼”生态循环模式的基础上, 再将水花生引入到生态循环之中, 形成一个更为复杂的水陆人工生态系统。水花生易于在水中繁殖生长, 又是湖羊的优良饲料, 这样就能拓宽饲料来源, 扩大湖羊饲养量, 同时也能增加养蚕量, 提高了经营的集约化水平。
“桑、蚕、鱼+桑、羊、鱼+水花生+粮”生态循环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桑、蚕、鱼+桑、羊、鱼+水花生”生态循环模式的基础上, 再将粮食作物引入到生态循环之中, 形成一个更加复杂的水陆人工生态系统。基田在种桑的同时, 也进行一些粮食生产, 这样就能兼顾乡村的商品生产与食物的自给自足。同时, 粮食副产品谷糠也可以作为湖羊饲料的补充。
3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的现实经营价值
3.1 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的潜力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可以综合利用沼泽低洼地, 通过挖河泥肥基田、种桑树养蚕和养羊、养殖业废弃物喂鱼、树下种粮获得口粮, 使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 兼顾发展乡村的商品生产和粮食的自给自足, 从而实现了乡村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3.2 利用河水、潮水自动排灌, 减少水患
在修筑基田水塘的地区, 农民会在邻近鱼塘旁边开辟小堑 (即小河涌) , 来沟通鱼塘与河道, 鱼塘都设有“梪”与堑沟相通。在鱼塘需要水时, 可以利用涨潮, 通过“梪”引水到水塘里。当水塘不需要水时, 则可利用退潮, 再通过“梪”使塘水自动排入河道。这样就能在实现水塘自动排灌的同时, 也增强了应对水涝灾害的能力。
3.3 拓展收入来源, 增加乡村生活与经营的稳定性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 能有效地拓展乡村的收入来源, 并能通过在基田树下种植粮食作物, 补充口粮来源, 增加乡村生活和经营的稳定性, 在兼顾商品生产与自给自足的同时, 提高综合经营效益。在粮食市场供给充分的地区, 通过出售商品性农产品 (蚕茧、湖羊、塘鱼、甘蔗、蔬菜、花卉等) 获取经营性收入;在需要一定程度粮食自给的地区, 则可兼顾商品性生产和口粮生产, 使乡村生活和谐稳定。
3.4 通过种养产业循环, 减少经营投入, 提高综合经营效益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 以塘泥培肥基田, 可以有效减少肥料的投入;通过使用蚕砂和羊粪喂鱼, 可以有效较少饵料的投入;以桑叶、水花生和谷糠喂羊, 可以有效减少饲料的投入。这样, 在实现循环可持续经营的同时, 也有效地减少了乡村经营的投入, 从而使经营效益显著提高。
3.5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可以吸纳更多的乡村劳动力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的经营品种多、生产环节多、工种也多, 因而单位土地面积所需要的各种劳动力数量也会增加。以桑基鱼塘经营为例, 每亩桑地田间工作 (植桑种田) 和采集桑叶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养蚕需要劳动力, 养羊需要劳动力。每亩鱼塘从放养鱼苗、投放饵料、多级养殖、观察水温和供氧、防治鱼病以及捕捞等, 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总之,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可以通过有效地吸纳乡村劳动力, 从而解决乡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4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的多功能拓展价值
休闲农业是农业多功能拓展的重要路径, 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既有生产功能, 也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功能, 还能同时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服务。传统农业经营的产出是实体产品 (比如蚕茧、湖羊、塘鱼、甘蔗、蔬菜、粮食等) , 而休闲农业除了实体产品外, 其销售的核心产品是“休闲”, 这种产品的特性亦符合无形性、异质性以及易逝性等服务业的特性, 因此, 休闲农业具有服务业的性质。休闲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 充分开发具有观光价值和旅游价值的乡村环境与农耕场景, 并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传统加工手艺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 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教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体验式农业综合经营形式。在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中,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在维系原有生产功能的基础上, 还可以通过多功能拓展, 挖掘出巨大的休闲观光价值和乡土教育与文化传承价值。无需刻意雕琢,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的场所, 对于外来游客来说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4.1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的景观价值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 历经元末时期萌芽、明清时期发展直至今天, 承载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科学的乡村经营智慧, 以“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践行了几个世纪的循环经营和永续发展, 与今天人们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谋而合。在充分体现中华农耕文明智慧的同时,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还为人们保留了一份独特的乡村美景, 水陆交融、鱼桑并茂, 形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乡土画卷。
4.2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的生态教育价值
在各种类型的基田水塘系统中, 都集聚了先人的生态智慧。以今天的观点来看, 其保持了物质流与经济流的循环运作与可持续运转, 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节物质流与经济流, 既符合生态规律, 又能保持最佳的经济收益。这样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对今人具有生态教育价值。根据环境条件和市场状况, 不断调整物质流与经济流, 客观上既可以使消耗的地力得以补充和维系 (以塘泥肥田, 通过变更种植品种使基田养分消耗均衡) , 实现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也可以通过顺应市场改变经营组合来获得较高的经营收益。同时, 基田水塘系统在水量调节方面也极具生态智慧, 实现了基田、水塘、河道之间的水流平衡, 避免或缓解了旱涝灾害, 维系了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进而保障了经济产出的相对稳定。总之, 基田水塘系统内部可以实现相互促进、彼此协调、协同发展。这些经营思想与生态智慧, 都使得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在今天格外具有生态教育价值。
4.3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的乡土教育价值
人类来自于乡土, 因此人们总会对乡村有一种亲近感, 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 乡村要“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 记得起乡愁”。“乡愁”潜藏在每个人的心底, 一旦有机缘巧合被唤醒, “乡愁”就会如甘露一般沁润人们的心田, 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纯真、那份质朴、那份恬淡、那份诚恳。基田水塘系统凝聚了我们祖先的耕作智慧, 也透视出那份带有乡土气息的独特“乡愁”情怀。城市的人们在工作之余, 去看一看基田水塘, 或是垂钓, 或是采收, 或是体验耕作, 人们就会不知不觉的放松身心, 或是回忆孩提时代自由自在的时光, 或是回忆起旧时那清苦的生活, 进而体味到今日的富足, 感受到乡土的淳朴、农耕的艰辛。这就是最好的“食农教育”, 插过秧的人会珍惜每一粒米, 种过田的人会珍惜每一点粮食, 培养全社会珍惜食物、节约粮食的意识, 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意义重大。总之, 走近基田水塘, 人们会获得“感怀乡土、珍惜食物”的乡土教育, 这会促进城乡之间人们在心灵上的沟通与契合, 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4.4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的乡土文化传承价值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历经了几百年的发展, 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 也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基田水塘乡土文化, 比如乡土鱼文化、桑蚕文化、羊文化、蔗糖文化、花卉文化等。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离不开养鱼, 由此就产生了各种各样鱼文化, 有传说故事, 也有特色节庆美食, 比如祭水神、祭范蠡财神、拜利市 (迎接载有鱼苗的船归来) 、“渔家乐”表演 (祈求风调雨顺) 、过年吃鱼汤饭等。基田水塘经营桑蚕的历史也比较长, 因而就产生了相应的桑蚕文化, 比如请蚕花 (给蚕花过生日) 、烧蚕田 (驱逐妖魔, 祈求丰收) 、祭拜蚕神、观蚕花戏 (看羊皮影戏) 、吃蚕花饭等。总之, 基田水塘综合经营系统在发展休闲农业时, 还具有重要的乡土文化传承价值。(作者: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