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园区要闻

零碳园区建设全景图:国家战略下的企业转型新赛道!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7-08  点击:108
随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零碳园区”概念,明确“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这一新型产业载体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视野。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纳入明年重点任务,标志着零碳园区建设从地方试点迈向全国性布局。

随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零碳园区”概念,明确“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这一新型产业载体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视野。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纳入明年重点任务,标志着零碳园区建设从地方试点迈向全国性布局。


零碳园区的本质内涵:从概念辨析到政策定位


究竟什么是零碳园区?业内专家指出,零碳园区并非完全不产生碳排放,而是通过系统性的减碳措施与碳抵消手段,实现园区运营过程中净零排放的目标。

根据权威定义,零碳园区是指“在园区的规划、构建、管理及运营等各个环节全面融入碳中和理念,借助零碳操作系统,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的自我平衡”。

零碳与净零碳的关系:零碳园区实质上追求的是净零碳排放即:


碳中和 = 碳排放量 - 碳汇量 = 0


零碳园区建设全景图:国家战略下的企业转型新赛道!

这意味着园区可以通过两种路径实现净零排放:一是通过技术手段清除碳排放,包括自然清除(如森林碳汇)和技术清除(如碳捕集技术);二是通过市场机制抵销,主要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碳信用产品。


碳排放的三个范围:

在核算园区碳排放时,需要覆盖三个层次:

• 范围1:园区直接排放(如燃煤锅炉、燃油车辆)

• 范围2:外购电力热力的间接排放

• 范围3:价值链上下游的间接排放(如员工通勤、采购物料)

零碳园区建设全景图:国家战略下的企业转型新赛道!

当前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准确核算范围3排放,这涉及到复杂的前端供应商碳足迹管理。但国家层面已开始推动建立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全面核算奠定基础。


国家战略导向:零碳园区的政策演进与顶层设计


我国零碳园区政策发展经历了清晰的三阶段演进:

• 试点探索阶段(2013-2019):2013年9月,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启动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开启了园区绿色转型的探索。

• 体系构建阶段(2020-2024):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 全面实施阶段(2024起):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纳入国家年度重点任务,标志着零碳园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在国家政策体系中,零碳园区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据落基山研究所估算,“零碳园区”将为国家“双碳”目标贡献至少15% 的减排量,并带来约30万亿的投资需求。


2025年将是中国零碳园区建设的关键年份。内蒙古自治区已率先提出到2025年“先行启动零碳园区建设申报遴选,确定20个自治区零碳园区培育建设名单,争取创建一批国家级零碳园区试点”的目标。安徽省则计划到2027年“打造5个以上零碳产业示范园区”,到2030年“力争累计建成20个以上零碳产业园区”。


建设路径:四维一体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实现零碳园区需要系统性思维,从四个维度构建解决方案:

1. 能源结构重塑

• 源头脱碳: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发展分布式光伏、风电等项目

• 多能互补:建设储热储冷装置、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 智慧管理: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实现电、热、气多种能源互补互济


2. 产业生态重构

• 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和新型储能等绿色产业

• 循环经济:推广“工业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模式

• 数字赋能: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3. 基础设施升级

• 绿色建筑:采用节能保温材料,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 电动交通:园区内交通工具全面电动化,合理规划充电设施

• 数字底座:建设碳监测体系,建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统计监测平台


4. 碳汇与市场机制

• 生态碳汇:增加园区绿化面积,建设专业吸碳项目

• 碳资产管理:建立碳资产核算、评估和交易体系

• 金融创新: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企业价值: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创造的转变


对入驻企业而言,零碳园区带来的不仅是环保效益,更是全方位的价值提升:


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成本,通过能源替代和能效提升,京东方能源项目实现节费率47%。共享基础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分布式能源系统降低用能成本。循环经济收益,资源循环利用创造额外价值。


管理效益:一站式碳管理,园区统一搭建碳监测平台,降低企业自行管理难度。精细化管理,数字化手段实现能源信息化集中控制、设备节能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全面实时掌握风险隐患,降低不安全因素。


品牌与政策价值:提升ESG表现,满足投资者和客户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政策红利,优先享受绿色金融支持,优先保障用地、能耗指标。市场准入,适应国际碳关税等新型贸易规则。


未来趋势:从政策驱动到市场化运作的转型


随着零碳园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三大趋势正在形成:

1. 标准化体系加速构建

当前,零碳园区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尚无统一行业准则”,很多认证仅得到第三方机构认可。但这一局面正在改变,国家层面正在推动“国内国际先进标准在省内转化应用”,“构建地方性标准规范”。


2. 数字化平台成为核心

未来的零碳园区将普遍建设“能碳管理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能耗与碳排放数据采集与监测”。京东方能源已开发出光伏管理平台、能效管理平台、碳资产管理平台三大系统,实现用户实时掌握用能、产能及碳排放情况。


3. 碳金融市场日趋成熟

自愿减排市场重启后,CCER交易为园区碳抵消提供市场化工具。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当日,“总成交量达375315吨,总成交额为23835280元”。随着2025年存量CCER清零,新CCER将迎来发展大年,为零碳园区提供更丰富的金融工具。


零碳园区的建设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举措,更是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园区作为“兼具生产、办公、生活、管理场景”的综合载体,90%以上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在园区,贡献了80%以上的GDP和90%以上的创新。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零碳园区正从环境责任演变为经济机遇。随着国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市场机制日益成熟,零碳园区将成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这片蓝海蕴藏的不仅是减排潜力,更是产业升级的创新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持久动能。如果您有自己的见解欢迎在文章地下留言交流,“能碳那点事”会提供给大家一个公开、平等、互利的资讯平台,一起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上一篇: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下一篇: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启动:8月22日截止(附政策要点精析)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