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十五五规划专题 > 十五五百科

各省、市开发区十五五规划思路及规划内容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7-17  点击:134
当前各省、市开发区“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的编制工作正处于谋划阶段,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提出了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以下是部分省、市开发区的规划方向及核心内容:

当前各省、市开发区“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的编制工作正处于谋划阶段,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提出了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以下是部分省、市开发区的规划方向及核心内容:


一、东部地区:创新驱动与开放协同

1.浙江省  

   -核心思路: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核心,聚焦缩小城乡、地区、收入差距,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开发区重点:  

     - 杭州钱塘区: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 宁波前湾新区:深化与上海临港新片区协同,发展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政策支持:设立省级产业基金,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给予研发补贴,推动“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各省、市开发区十五五规划思路及规划内容

2.江苏省  

   -核心思路:以“产业强省”为导向,推动开发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强化与上海、南京等科创中心联动。  

   -开发区重点:  

     - 苏州工业园区:深化中新合作,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  

     - 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编制新材料产业园“十五五”规划,聚焦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目标到2030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特色举措: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对低效用地企业实施倒逼退出机制,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


3.广东省  

   -核心思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引领,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强化规则衔接和要素流动。  

   -开发区重点:  

     - 广州开发区:编制科技创新“十五五”专项规划,建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目标到2030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  

     - 深圳高新区:聚焦“20+8”产业集群,布局6G、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建设鹏城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开放合作: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支持深汕特别合作区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标杆。


二、中部地区:产业升级与区域联动

1.湖南省  

   -核心思路:以“三高四新”战略为统揽,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强化长株潭都市圈协同。  

   -开发区重点:  

     - 长沙经开区:聚焦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推动智能化改造,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  

     - 益阳长春经开区:打造“电子电路板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标到2030年PCB产业年产值达300亿元,食品加工产业达190亿元。  

   -区域协同: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联合江西萍乡、吉安等地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河南省  

   -核心思路:实施“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推动开发区分类发展(引领型、成长型、创业型)。  

   -开发区重点:  

     - 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发展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产业,目标到2027年主导产业集群规模突破3万亿元。  

     - 豫商经开区:打造东部地区战略支撑,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规划建设商丘国际陆港,强化与长三角产业协作。  

   -政策创新:设立省级开发区产业基金,对入驻企业给予“免申即享”税收优惠,探索“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模式。


3.安徽省  

   -核心思路:以“三地一区”战略为指引,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开发区重点:  

     - 合肥经开区: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建设智能汽车产业园,目标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0%以上。  

     - 芜湖经开区:编制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建设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推动产城融合。  

   -协同发展:推动“科大硅谷”与上海张江、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


三、西部地区:特色产业与绿色发展

1.四川省  

   -核心思路: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推动开发区“强链补链”,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开发区重点:  

     - 成都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布局8K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等新赛道,目标到2030年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  

     - 邛崃经开区:打造世界级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重点发展正极材料、隔膜等领域,培育璞泰来、融捷等龙头企业。  

   -绿色转型:推广“光伏+储能”应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绿电指标倾斜,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2.重庆市  

   -核心思路: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动开发区“通道+产业+贸易”联动发展。  

   -开发区重点:  

     - 重庆经开区:建设长江上游绿色创新示范带,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规划建设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 两江新区:深化与新加坡合作,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跨境数据流动试点,目标到203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以上。  

   -创新举措: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为企业提供跨境法律支持,探索“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


3.内蒙古自治区  

   -核心思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提质增效,培育清洁能源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  

   -开发区重点:  

     - 呼和浩特经开区:发展光伏装备、氢能产业,建设敕勒川乳业产业园,目标到2027年绿色食品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 巴彦淖尔经开区:打造“天赋河套”农产品品牌,发展肉羊深加工、脱水蔬菜等产业,建设中蒙跨境农业合作示范区。  

   -要素保障:对开发区内企业实施“环境容量指标单列”,优先保障新能源项目用地,探索“风光氢储”一体化开发模式。


四、东北地区:振兴突破与结构优化

1.辽宁省  

   -核心思路: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为核心,推动开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动能。  

   -开发区重点:  

     - 大连金普新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目标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 沈阳经开区:推动宝马新工厂扩能,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建设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强化与德国工业4.0对接。  

   -政策支持:对技改项目给予最高30%补贴,设立省级工业母基金,重点投资“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企业。


2.吉林省  

   -核心思路:以长春国际汽车城为龙头,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开发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  

   -开发区重点:  

     - 长春汽车经开区:聚焦红旗、奥迪等品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目标到2030年汽车产量突破500万辆。  

     - 吉林经开区:发展精细化工、碳纤维产业,建设中油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推动化工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开放合作: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合作,建设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发展跨境物流、能源贸易。


五、政策趋势与共性方向

1.产业升级:  

   - 各地普遍聚焦“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例如,浙江省提出“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山东省将新质生产力培育作为核心任务。  

   - 强化产业链协同,推行“链长制”,建立“一链一策”政策体系。如河南省对龙头企业给予研发补贴,鼓励组建产业联盟。


2.创新驱动:  

   -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如国家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例如,安徽省推动“科大硅谷”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广东省规划建设鹏城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优化创新生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遴选机制。


3.绿色低碳:  

   - 严格能耗“双控”,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如内蒙古对开发区企业实施绿电消纳考核,四川省建设“零碳园区”试点。  

   -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例如,山西省临汾经开区建设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废旧金属回收、再制造产业。


4.区域协同:  

   - 深化跨区域合作,如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联盟,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例如,湖南省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安徽省与上海市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 优化开发区布局,推行“一区多园”“飞地经济”,避免同质化竞争。如河南省实施“一县一区”整合优化,江苏省推动开发区与行政区协同发展。


5.开放合作:  

   -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如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例如,重庆市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内蒙古加强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  

   - 创新招商模式,推行“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如浙江省设立万亿级政府产业基金,广东省探索“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制造基地”模式。


六、典型案例: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1.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定位: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建设“芯屏器核”全产业链。  

   -创新举措:设立两岸产业合作基金,对台资企业给予研发补贴,建设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推动两岸青年创业。  

   -目标:到203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家。


2.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车谷):  

   -产业定位:打造“世界车谷”,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  

   -创新举措: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推动“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发展,设立100亿元车谷产业基金。  

   -目标: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


3.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产业定位:建设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高端产品。  

   -绿色转型:推广“煤基新材料+新能源”耦合发展模式,建设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目标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50%。  

   -政策支持:对煤化工企业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探索“绿电替代”财政补贴机制。


七、总结与展望

“十五五”期间,各省、市开发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区域协同、开放合作”四大主线,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具体趋势包括:  

-产业集群化:形成“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如宁夏打造“2个千亿级、1个3千亿级”开发区,河南省构建“十百千”产业集群体系。  

-创新生态化:强化“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建设“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平台,如浙江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产业园”联动发展。  

-要素市场化:深化土地、能源、数据等要素改革,推行“标准地”“弹性年期”供地,探索绿电交易、碳汇质押等金融工具。  

-开放制度化: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节点园区,如重庆市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衔接。  


建议关注各地政府发布的“十五五”规划纲要及开发区专项规划,以获取更具体的政策细则和项目清单。



上一篇:“十五五”时期元宇宙应用于数字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下一篇:省级开发区“十五五”规划的详细内容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