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十五五”乡村规划的核心思路,是在“十四五”基础上,推动乡村发展从“基础整治”迈向“系统重构”和“价值创造”,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振兴目标。其总体思路可概括为“一个核心目标、五大战略重点、三重保障机制”。
一、核心目标与总体导向
“十五五”乡村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具体体现在:
•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实现全链条升级。
•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目标缩小至2.2:1以下)。
•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 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郊区,乡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将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路径,把县域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切入点。

二、五大战略重点
“十五五”规划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1、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发展高次农业
这是乡村规划的头等大事。核心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藏粮于地:严守耕地红线,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行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提质工程,有序恢复耕地,提升耕地质量。
• 藏粮于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开展种业振兴行动,攻关核心种源。推广智慧农业(如无人机巡检、AI病虫害识别、数字农业基地),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 发展高次农业:推动农业向高附加值、全链条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供应链(“三链同构”)。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三产融合
目标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做好“土特产”文章,把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 特色产业集聚: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格局,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乡村服务业等新业态。
• 深化三产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建设加工产业园和县域冷链物流中心。发展“农业+”模式,如农文旅融合(农耕研学、非遗体验)、工农联动(预制菜、生物基材料)。
• 培育新动能:探索低空经济(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数字赋能(智慧农场、直播带货)等新产业赛道。
3、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核心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整治”向“提质”深化。
•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农村公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全面升级,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5G网络全覆盖。
• 人居环境整治深化: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后续管护,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
• 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村覆盖、往户延伸。
4、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美丽乡村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
• 农业绿色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生态环境改善: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工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 生态价值转化:探索GEP核算体系,发展碳汇交易、林下经济等,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5、繁荣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这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 文化振兴:保护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文明乡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等突出问题。
• 治理有效:坚持党建引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
三、差异化的实施路径
“十五五”规划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村庄大致分为四类:
村庄类型 | 发展重点与路径 | 政策抓手示例 |
集聚提升类 | 重点强化产业发展,改造提升基础设施 | 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项目 |
城郊融合类 | 重点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承接城市功能外溢 | 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改革试点 |
特色保护类 | 重点保护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改善基础设施 | 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
搬迁撤并类 | 有序实施搬迁,保障民生就业,做好生态保护 |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生态补偿 |
四、支撑与保障机制
为确保规划落地,“十五五”时期将强化三重保障:
1.人才支撑
破解乡村人才瓶颈是关键。
• 培育本土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头雁”项目、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 引导人才回流: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回乡创业就业,完善人才服务和激励政策。
2.改革与政策创新 用改革激活要素。
• 土地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点状供地”等灵活用地方式。
• 金融创新: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发展供应链金融、农业保险,设立乡村振兴基金。
3.数字赋能 将数字技术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推动政务服务和治理能力数字化。
• 发展农村电商,培育本土网红,促进农产品上行。
综上所述,“十五五”乡村规划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通过科技赋能、改革驱动和数字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最终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全面振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