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绿色低碳视角下河南省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8-06  点击:230
绿色低碳物流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根据上述挑战分析,应从企业、政府、社会3 方面制定相应措施,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物流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根据上述挑战分析,应从企业、政府、社会3 方面制定相应措施,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发展路径如图1 所示。

河南省物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图1 河南省物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政府层面

(1)法规政策强化。持续细化并更新绿色物流政策法规,紧密围绕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结合河南省物流产业实际,填补政策空白。针对物流包装废弃物处理、运输环节碳排放限额等关键问题,制定专项法规,明确责任主体与惩处机制,为绿色物流营造严格法治环境。设立绿色物流专项扶持资金,在现有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基础上,加大对积极践行绿色物流企业的奖励力度。对购置新能源物流车辆、采用先进绿色仓储技术的企业给予更高比例补贴,激发企业绿色转型内生动力。

(2)基础设施优化。统筹全省物流节点布局,精准规划新能源充电站、换电站建设地点与规模。优先在郑州、洛阳等物流枢纽城市以及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服务区,打造高密度充电网络,确保新能源车辆畅行无忧。制定绿色仓储设施建设标准指南,对新建仓储项目设定严格节能、环保指标要求,强制推行屋顶光伏、雨水收集利用等绿色技术应用;对老旧仓储设施改造给予专项补贴,推动仓储环节绿色升级。

(3)标准评价构建。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校与龙头物流企业,共同制定河南省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涵盖运输、仓储、包装、配送全流程,明确绿色操作规范与量化指标,如规定运输车辆单位能耗上限、包装材料可降解比例等,为企业提供清晰行动指南。搭建绿色物流评价大数据平台,整合企业能耗数据、环保投入、绿色技术应用等信息,运用动态评估模型,定期对物流企业绿色化水平进行精准评级,并向社会公示,强化市场监督与企业自律。

(4)产业协同推动。出台跨产业协同发展专项政策,针对物流与制造业、农业融合痛点,制定解决方案。例如,为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开展绿色供应链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生产与物流环节无缝对接,减少资源浪费。建立产业协同对接平台,定期举办产业对接会、供需洽谈会,打破产业信息壁垒,推动物流企业深度嵌入上下游产业,共同打造绿色物流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二、企业层面

(1)精准解读政策。物流企业组建专业政策研读团队,密切关注政府出台的绿色物流政策法规动态。一旦新政策发布,迅速组织深入学习研讨,精准把握各个阶段绿色物流发展关键目标,将环保标准、作业规范细化拆解,融入企业日常运营准则。例如,对照排放标准,明确企业运输车辆尾气限值要求;依据包装规范,制定企业包装材料选用标准。同时,安排专人对接政府部门,积极申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项目,为企业绿色转型筹备资金。

(2)产学研深度融合。基于政策导向,物流企业应主动出击,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首先,联合开展企业内部技术需求调研,梳理出新能源车辆应用瓶颈、仓储智能化升级难点、绿色包装研发痛点等关键问题。其次,共同组建项目攻关小组,企业投入专项研发资金,高校科研机构组织科研团队,针对问题逐一突破。比如,研发高能量密度电池提升新能源车辆续航里程,设计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货物精准快速出入库,开发可降解且成本可控的绿色包装材料。新技术成果的应用采纳分两步走,初期,快速在企业内部试点应用,根据反馈优化完善,成熟后,再逐步推广至全企业范围。

(3)协同基础设施升级。配合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物流企业积极参与。一方面,参与新能源车辆充电站、换电站投资建设讨论,依据自身物流线路、配送节点分布,为站点布局提供一手数据,确保站点选址既能覆盖关键物流区域,又能满足企业车辆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对老旧仓储设施进行全面自查评估,制定绿色改造方案,向政府申请改造补贴同时自筹资金,逐步推进仓储设施的隔热、采光、通风等绿色化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待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企业重新规划物流网络,优化运输路线,调配新能源、智能型运输车辆,实现运输与仓储环节无缝衔接,降低能耗与碳排放。

( 4)深度嵌入产业协同。物流企业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大局,与制造业、农业等产业建立紧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制造业,派遣专业物流顾问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产品特性、生产流程,协同优化产品包装设计,从源头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提升包装可循环性;对于农业,提供产地预冷、冷链运输一体化解决方案,缩短农产品物流时间,降低损耗。在产业协同过程中,搭建跨产业数据共享平台,开放物流数据助力上下游产业精准生产、配送,同时引入产业合作伙伴的技术、资源优化自身物流服务,拓展绿色物流业务边界,实现产业协同共赢。

(5)强化企业意识培育。企业管理层率先垂范,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制定详细的绿色物流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涵盖环保法规、节能减排技巧、绿色包装实操等内容的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绿色知识素养。同时,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如绿色物流主题竞赛、环保公益实践等,激发员工参与热情。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提出绿色创新建议,设立奖励机制,对优秀建议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将绿色理念从被动接受转化为员工主动践行,塑造全员参与的绿色企业氛围。

(6)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企业设立专门信息化建设项目组,制定分阶段信息化发展规划。初期,投入资金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基础技术架构,搭建企业专属物流信息平台。在运输环节,为车辆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车辆位置、行驶状态、能耗等数据;仓储环节,部署物联网设备,实现货物库存实时监控。中期,整合运输、仓储、配送数据资源,运用数据分析算法优化调度决策,通过电子运单、智能追踪实现物流全程可视化、可追溯,减少空驶、迂回运输。后期,持续迭代升级信息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智能预测需求、自动补货等高级功能,以信息化全方位赋能绿色物流运营,提升效率与服务质量。

 (7)聚焦人才梯队建设。在人才培养引进上,物流企业双管齐下。对内,完善内部培训体系,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为不同岗位员工定制绿色物流技能提升课程,从一线操作工人到管理层,涵盖新能源车辆操作维修、绿色仓储管理、环保物流方案策划等内容,定期考核评估培训效果,激励员工持续学习。对外,积极参与政府、高校组织的人才招聘会,凭借企业绿色发展前景、良好待遇吸引兼具物流与环保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同时,设立人才晋升通道,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企业绿色物流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社会层面

加强对绿色物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绿色物流的认识和接受度,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绿色物流的发展,提高对社会环境的关切意识和自觉维护环境的意愿,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绿色物流公益基金等组织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1)宣传推广扩面。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绿色物流专题栏目,宣传绿色物流理念、政策法规、典型案例,提高公众知晓度与认同感。例如,制作绿色物流科普短视频,讲述物流环节节能减排小故事,吸引大众关注。组织绿色物流宣传周、公众开放日等线下活动,邀请市民走进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实地感受绿色物流运营场景,增强公众直观体验,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支持绿色物流,如优先选择绿色物流配送服务。

(2)公众监督赋能。建立绿色物流公众监督举报平台,开通线上线下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对物流企业违规排污、过度包装等不绿色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奖励,形成全民监督氛围。推动物流企业环境信息公开透明化,要求企业定期公布能耗、排放、绿色技术应用等数据,接受公众监督,促使企业主动改进绿色物流实践。

(3)公益支持补充。引导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发起成立河南省绿色物流公益基金,广泛募集社会资金,为中小物流企业绿色技术研发、设备购置、员工培训等提供免息贷款、资助补贴,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组织绿色物流志愿者团队,由物流行业专家、高校师生、热心市民组成,深入物流企业开展技术指导、环保宣传、政策解读等志愿服务,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凝聚全社会绿色物流发展合力。(作者:苗芯瑞、贺慧婷、牛丰泽、任其俊)



上一篇:钦州市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绿色低碳视角下河南省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