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国防动员视角下江苏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7-11  点击:180
江苏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通过政策创新与产业协同,使低空经济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一定的问题。

        江苏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通过政策创新与产业协同,使低空经济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一定的问题。


一、发展基础

军民协同的载体设施加快升级。江苏省以军民融合战略为牵引,系统性推进可军民两用的低空基础设施升级,构建“平战一体”的载体支撑体系。如南京浦口区空域管控云平台通过运用全域电磁频谱监测能力,实现民用无人机监管与战时低空防御双重功能;宿迁5G-Advanced 通感一体基站突破0.01 平方米目标识别技术,满足国防动员需求,可以为低空空域的管控和预警提供关键节点;由江苏移动建设的全省4400 余个差分基站可以组成厘米级定位网络,在应急时可支撑精准战场建模与物资投送,设施建设中深度嵌入国防需求,形成“智能监管—战时防御—战略协同”的全链条能力,为低空经济与国防动员双向赋能提供可复用的基础设施范式。

军民两用的产业全链势能跃升。江苏省统筹布局低空领域军民两用产业链,形成覆盖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航电系统的国防潜力增长极。如南京浦口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实现垂直起降飞行器模块化改造,可快速切换为与国防动员相关的侦察、物资投送模式;苏州航电产业园突破高精度导航芯片技术,有效降低军民两用核心装备的对外依存度。省内企业还开发出一批适配军民两用场景的创新装备,如溧阳企业生产的汉和无人机获“全球最耐飞”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常州企业生产的W5000 货运无人机刷新了全球货运无人机载重纪录,中国船舶716 所“通用无人机机库”实现全场景自主运维。全省贯通“核心部件—整机制造—军民集成”转化链条,夯实国防动员装备自主供给基底。

平战融合的应用场景多维延伸。江苏省以国防需求为牵引,系统性拓展低空全域应用纵深。南京、苏州等地低空航线网络已实现战时快速重构,无人机物流试点验证了30 公斤级战地物资隐蔽投送效能。常州研发的系留式无人机应急通信系统,战时可提供区域通信中继。2023 年“苏锡常”国防动员防护区联演联训中,国防动员单位开展了无人机远程搜索、飞行编组等实战科目演练。通过“平战双模”场景迭代,江苏正将324 条低空航线转化为战略机动走廊,形成“日常巡检即战场勘测、应急演练即战术预置”的战训耦合机制,显著提升了区域防空反制体系的前沿感知韧性,形成“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协同机制。

双向赋能的技术转化体系加速成型。江苏省以国防需求倒逼技术迭代,推动无人机技术从民用创新向国防能力定向跃迁。如南京、常州等多家无人机企业,根据军民不同需要,分别开发了侦察型、察打一体型和货运型等一系列垂直起降无人机。在相关军事部门的支持下,南京生产的灵龙旋翼无人机成为世界首个既能完成垂直起降又能锁定为固定翼的无人机,飞机综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空管自动化系统、图数遥传、综合管控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江苏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省内已经初步形成“技术突破—装备验证—体系赋能”的低空技术国防价值转化闭环。

政策支持的协同体系深化拓展。江苏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将低空经济发展与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深度融合。2024 年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空域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空域分类划设与使用管理改革,同步建设低空飞行服务平台,既支撑产业升级,又为空域管控、应急调度等国防动员需求提供政策保障。无锡市设立20 亿元低空经济母基金,重点投向无人机动力系统、智能避障等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突破。省内有关政策还强调多部门协同的低空空域管理机制,整合民航、应急管理及军事单位资源,形成“平战结合”政策框架。

国防动员视角下江苏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二、主要问题

基础设施能级有待提升。首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功能复合性不足。尽管该区域具备产业基础与空域开放优势,但军民两用通用机场布局不均衡,能源补给、战训保障等功能尚未充分整合,现有密度难以支撑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跨域数据共享能力薄弱,突出表现为军、地、民三方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通信网络覆盖不足,导致空域协同管理效率受限。此外,空域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现行管理机制中飞行审批流程复杂,分类分级标准缺失,难以匹配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需求。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平战结合响应能力存在短板,现有设施应急动员的快速转换能力不足,物资投送、人员转运等动员需求与基础设施匹配度亟待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强化。当前,军地产学研协同效能不足,飞行安全与智能运维等国防急需技术成熟度较低,制约技术突破效率;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与场景化应用能力不足,关键核心零部件本土化配套率仍有待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水平有待加强。上述矛盾导致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能力与国防动员“快速转产、快速扩能”要求之间存在断层,亟须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国防需求导向的研发机制优化,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骨干领军企业有待壮大。骨干企业引领作用不足制约低空经济国防效能。江苏省低空领域缺乏具有整机集成与复杂系统研制能力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多集中于电机、桨叶等中低端环节,难以快速形成规模化应急产能。与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如深圳作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领军城市,已形成以大疆为代表的强大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仅大疆一家企业2023 年的营业收入就高达500 亿元,省内产业链主导权与全球竞争力偏弱,尚未构建“整机制造—核心配套—场景运营”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这一格局导致产业链韧性不足,制约国防动员所需的应急产能储备与战时快速转产能力,亟须通过招引整机龙头、深化军民协同等机制重塑产业生态。

国防应用模式有待拓展。江苏省低空领域商业场景与国防动员需求衔接不足,医疗救护、应急物资运输等民用功能尚未集成战时精准投送、快速转运机制,制约资源快速转化能力。对比军民协同资源调度的先进模式,省内低空业态存在“应用场景平战功能割裂”问题,暴露出商业运营与国防动员“需求牵引、能力预置”原则的协同短板,亟须通过军地协同场景设计、平战功能融合机制等路径重构应用生态。

法规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弹性不足制约平战协同效能。江苏省低空领域法规制度体系难以匹配技术创新与国防动员需求,eVTOL 等新型航空器平战转换规则、动员征用补偿等制度空白仍未填补,导致技术成果军民双向转化效率受限。新型装备准入机制灵活性不足,现有适航审定周期长、标准更新滞后,难以适应无人机、eVTOL 等装备的快速迭代特征。制度供给与国防动员动态适配要求间的矛盾凸显,亟须通过军地协同治理机制与动态化制度供给体系补强政策弹性。(作者:程义伟)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地区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下一篇:国防动员视角下江苏低空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