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地区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7-11  点击:119
本文提出粤西地区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如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互联网+”为抓手,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 打破行政壁垒,统筹粤西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增加游客体验度;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旅游人才结构; 打造康养旅游产业品牌; 以推动全域旅游为契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本文提出粤西地区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如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互联网+”为抓手,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 打破行政壁垒,统筹粤西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增加游客体验度;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旅游人才结构; 打造康养旅游产业品牌; 以推动全域旅游为契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粤西地区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一、以推动全域旅游为契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作为深化区域资源整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正在粤西大地上显示出强大的龙头效应。全域旅游提供了一条城乡、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全域旅游能够打破资源禀赋地域限制,实现整合资源,互补优势。粤西有丰富的山海生态资源和农耕文化底蕴,如湛江、茂名、阳江等地,但资源分布不均,发展程度各异。整合区域内的自然、人文、农业等特色资源,促进不同县域之间的错位发展,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和结构优化,通过全域旅游的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全域旅游可促进城乡联动,拉近区域发展差距。粤西地区依托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旅游+ 农业”“旅游+ 文创”等模式,促进城市资本、技术、消费需求向农村流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粤西通过全域旅游,进一步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局,推动与大湾区、粤港澳、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联动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合作机制,在更大范围实现经济外溢效应和资源共享的同时,通过打造文旅品牌整合和旅游线路联动开发,促进了当地资源价值的提升。


二、打破行政壁垒,统筹粤西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增加游客体验度

代娟( 2019) 认为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与催生的作用,交通行业应是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元素[5]。通过全域旅游实现粤西地区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打破行政壁垒,统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粤西各地( 如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 拥有丰富而多样的旅游资源,但各地区资源开发碎片化现象普遍,旅游设施和服务标准不一,制约了游客体验。因此,需要在省级指导下加强区域联动,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统筹旅游目的地规划与资源共享,如联合推进区域内交通体系优化、景区服务标准化管理和旅游产品联动开发,形成整体性的旅游服务链条。统筹设计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旅游便利性提升。覆盖粤西全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智慧旅游信息系统、无缝衔接的交通网络、一体化的游客服务中心等,不仅可以降低游客交通和信息成本,还能增强游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此外,应开展跨区域“一卡通”服务,如旅游年票、公共交通、停车和景区入园互通,进一步提升游客便捷性。统筹粤西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打破行政壁垒,是提升全域旅游吸引力、推动区域旅游协同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


三、以2026 茂名市承办省运会为契机,抓住“体育+旅游”发展机会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利于乡村振兴,王丽萍( 2018) 认为体育旅游产业作为全域旅游发展趋势的一个新亮点,需通过纵向资源型、横向技术型、交叉功能型、网络社群型等不同的融合发展策略来提升产业融合度[6]。2026 年茂名市承办省运会,为粤西地区探索“体育+ 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将体育赛事与旅游产品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围绕省运会期间的赛事活动,茂名可推广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线路,将放鸡岛滨海景区、高州水库、浪漫海岸等自然景点串联起来,并融入乡村文化体验和美食主题游,让游客在观赛之余全方位感受茂名及粤西地区的独特魅力,同时,还能感受到放鸡岛旅游。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借助省运会提升旅游载体能力。将城市基础设施与乡村旅游资源联动起来,形成覆盖城乡的全域旅游支撑体系,通过建设现代化体育场馆、升级交通网络、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等方式,使游客在旅游观光、观赛体验等方面更加高效便捷。最后,“运动+ 旅游+ 文化”的融合业态的发展,让赛事效益得到更大的拓展。以省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 旅游”产业的马拉松、滨海运动等体育旅游活动和乡村田园马术体验活动。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内容,将非遗表演、美食节等特色文化活动结合起来。


四、打造康养旅游产业品牌

粤西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为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提供了优质条件。通过培育康养旅游产业品牌,粤西地区可以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全域旅游高质量融合。依托粤西独特的自然资源,打造生态康养品牌。粤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滨海资源( 如茂名浪漫海岸、阳江海陵岛) 、温泉资源( 如阳江温泉、茂名御水古温泉) 和山水资源( 如云浮六祖故地、湛江湖光岩) 。通过整合注入绿色健康理念,打造“粤西生态康养旅游”整体品牌。深挖文化与中医药资源,打造特色康养体验。结合粤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冼夫人文化以及岭南中医药文化,开发文化型康养产品,如中医理疗、药膳养生、乡土文化体验等。将非遗手工艺、地方美食文化等融入康养产品链,提升粤西康养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吸引力。此外,加强基础设施与服务对接,提升康养品牌竞争力。通过完善康养基地、休闲度假区、乡村民宿及康养服务设施,吸引高端康养度假群体。


五、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互联网+”为抓手,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

“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于2016 年正被提出,一经提出便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内各个地区均开始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动产业扶持,尤其是在旅游产业领域,更是获得了蓬勃发展。依托“互联网+ ”构建现代化的旅游产业体系,推动粤西地区全域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8]。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能够链接资源、优化服务、提升效率,是粤西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利用大数据助力科学化管理与精准营销。通过整合粤西地区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收集游客行为、消费偏好及资源利用情况,实现旅游产品供需的精准对接,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市场推广。利用算法分析形成智慧决策,优化景区管理、流量控制和资源调配,提高游客体验的便利性。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搭建一体化服务体系。粤西可以建设集旅游资讯、产品预订、智能导览、交通指引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游客从信息获取到消费落地的全程数字化。这不仅提升了旅游服务效率,还能推动区域内旅游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乡村与城市、单一景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


六、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旅游人才结构

全域旅游产业在农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双重促进下,对旅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更高,助推粤西地区的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制约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主要原因是当地旅游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低、专业技能不足、高端人才匮乏的现象。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全和旅游人才结构的优化。地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加强校企合作。粤西地区可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文化旅游经营、乡村振兴规划、康养旅游等相关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需要。以粤西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旅游学院举办2024 年导游大赛,对接全域旅游发展项目,加强旅游人才区域化培养质量,抓好农村乡土人才技能提升工作。开展订单式职业培训和技能认证,提升导游、民宿经营者、农文旅企业家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定期组织乡村旅游讲座、体验式教学,依托当地高校和粤西企业资源,促进乡村旅游经营向规范化、精品化迈进。通过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培养本土人才、提升从业技能等方面入手,为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作者:黄寿佳   杨洁   郭飞羽)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篮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下一篇:国防动员视角下江苏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