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国防动员视角下江苏低空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7-11  点击:222
针对课题组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载体建设为引擎,构建军民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以领军企业为纽带,打造军民协同的产业体系;以场景拓展为纽带,构建平战结合的应用生态体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平战一体的低空经济治理保障体系;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构建军民双向赋能的闭环赋能系统。

针对课题组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载体建设为引擎,构建军民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以领军企业为纽带,打造军民协同的产业体系;以场景拓展为纽带,构建平战结合的应用生态体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平战一体的低空经济治理保障体系;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构建军民双向赋能的闭环赋能系统。


以载体建设为引擎,构建军民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加速构建覆盖全域的低空经济网络体系,统筹规划低空航空器地面起降设施,科学布局军民两用多层级起降点、能源补给站及通用机场,重点推进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太仓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等先行区建设。二是加快智联信息网布局,实现通信基站、导航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低空数据管理平台与专属频段体系。同步创新设计“江苏低空航路体系”,试点开通郊区至中心城市示范航线,嵌入应急物资投送、伤员转运等战训功能,探索城市空中交通管理模式。三是建设市级无人驾驶航空器“一站式”服务平台,强化军民地协同监管,集成战时快速响应机制,提升安全运行效能。四是在此基础上,以PPP 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基础设施投资运营,设立军民融合专项资金,建立政策支持与风险分担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展格局。

国防动员视角下江苏低空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以全链协同为抓手,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南京、无锡、苏州等航空制造业优势,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紫金山实验室、中国融通集团60 研究所、中航工业614 研究所、中电科14 研究所、中电科28 研究所等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优势,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适航认证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体系,开发军民两用机型,牵引电动机、飞行控制系统及复合材料等配套产业链升级,加速商业化进程。二是重点推进工业级无人机技术突破,围绕物流运输、农业植保等场景,开发大载重、长续航机型,拓展边境巡逻、灾害救援等国防应用,融合锂电、氢能动力模块化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在新能源通用航空领域,推动19 座以下纯电、混动、氢能飞行器创新构型研发,打通适航认证与商业运营双通道。四是在配套层面,着力攻坚高能量密度航空动力电池、空天一体化通信导航系统及人工智能飞控平台,建立军民共享供应链与战时快速转产机制,加速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前沿技术产业化应用,形成“动力—通信—材料”技术三角支撑。


以领军企业为纽带,打造军民协同的产业体系。一是招引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鼓励相关设区市加大低空经济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产业链各环节,重点聚焦各类低空飞行器整机、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制造研发龙头企业。二是同步培育运营服务领军企业,深化无人机物流、载人接驳等场景应用,开展军民联合运营的低空物流网络试点,构建“整机制造—核心配套—场景运营”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全面推动低空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是聚焦南京、苏州、无锡等产业高地,打造国家级低空经济产业园区,集成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与工业级无人机的研发、制造、测试、取证及交付功能,配套试飞跑道与专属空域,设立军民联合实验室与战训技术转化平台,形成“总部基地—生产集群—示范应用”一体化特色园区,树立行业标杆。同步依托南京河西新城、苏州高新区等总部经济集聚区,发挥临空人才与科研资源优势,吸引低空经济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及运营机构入驻,构建创新策源与产业协同高地。


以场景拓展为纽带,构建平战结合的应用生态体系。一是以系统性思维推进低空经济立体化发展,在物流运输领域率先破题,发挥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物流配送示范效应,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构建跨区域无人机运输网络,嵌入战时物资快速投送功能,支持长江江苏段率先打造特色低空航线,同时在城市商圈、社区等场景深化末端配送应用。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低空应急救援体系,通过建立冷链药品空中通道、提升救援装备采购力度、开展军地联合救援演练,实现医疗物资精准投送与灾害响应提速。三是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依托长江、太湖等水系打造低空观光走廊,在成熟景区开发载人游览项目,重塑“水韵江苏”的观赏维度。四是为智慧城市建设开辟新路径,推动低空设备在生态监测、电力巡检、赛事安保等场景深度应用,集成战时侦察与目标定位功能,构建“立体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五是前瞻布局载人交通新赛道,依托南京、苏锡常和徐州都市圈,开发城际通勤飞行场景,试点战时人员快速转运,打造绿色高效的产城融合应用,力争成为省际低空通航的先行标杆,全方位构建“空天地”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生态。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平战一体的低空经济治理保障体系。一是成立跨部门、跨领域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构,统筹规划布局与资源整合,将国防动员需求嵌入低空经济产业链规划。二是推动修订《江苏省民用航空条例》,围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飞行管控、产业融合等领域构建“1+N”政策体系,细化军、地、民三方权责分工。强化全流程制度保障,制定低空航空器设计、生产、适航、运营及维修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预警—识别—处置”一体化管控体系。三是整合央地资金(专项债券、省级专项资金)、社会资本(产业基金撬动)及金融工具(信贷保险产品),靶向支持基建项目与重点企业。推动建设国家级适航检验检测中心及通信、动力等实验室集群,培育专业化人才梯队,夯实技术支撑能力。四是依托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平台,推动“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国际合作”生态闭环,加速低空经济高端化、国际化进程。


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构建军民双向赋能的闭环赋能系统。一是围绕低空飞行器在现代国防与应急响应中的关键作用,立足南京浦口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太仓试飞基地等载体,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嵌入国防动员演习、长江流域应急防汛演练场景,模拟复杂环境检验低空飞行器的实用效能,同步推进跨部门联训机制建设,打通作战单元间信息壁垒,强化协同能力。二是整合企业、行业协会资源组建专业化无人机/eVTOL 等低空飞行器的支援队伍,夯实保障基础,并依托江苏省低空经济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储备兼具飞行技术与实践素养的高水平飞手,形成人才梯队。三是推动训战成果转化,在每次演练后系统总结技术短板与战术经验,形成专项报告反馈至主管部门及研发生产机构,驱动技术迭代与政策优化,构建“需求牵引—训战检验—反馈提升”的良性循环链条,全面促进低空经济与国防动员的互融共进。(作者:程义伟)



上一篇:国防动员视角下江苏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