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硚口发展低空经济的现实基础
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武汉市在应急救援、城市巡检、文旅消费等领域对低空技术需求紧迫。以应急救援为例,传统救援方式在交通拥堵等情况下效率受限,低空救援可快速抵达现场,提升救援成功率。硚口区作为传统工业强区,可通过低空经济培育新增长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助力传统制造业企业利用低空技术实现生产流程优化与产品创新。
具有自身资源禀赋的优势。硚口区拥有中心城区稀缺的空域资源,全区平均净空高300米,高层建筑密度低于主城区均值40%,是武汉市中心城区最佳的低空飞行走廊。且具备成熟基础设施,如占地110亩的汉江湾无人机飞场,该飞场于2016年建成,2019年获批“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硚口经开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布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产业协同基础。
二、硚口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链基础支撑
低空制造能力。武汉低空制造企业主要集中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开区,中心城区暂不具备发展优势。硚口区虽缺乏整机制造能力,但已经通过建设新型智能产业园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并依托周边区域形成配套协作。2025年3月28日,硚口区投资促进大会发布了华中区域首架自主制造单人单座载人飞行器sw-one,展现出一定的制造潜力。此外,还积极推动与三江航天、南湖信息等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产业链。
低空产业基础。硚口区拥有武汉市主城区唯一的飞行营地——汉江湾航空飞行营地。该飞场全年起降无人机一万余架次,其中约70%为消费级个人起飞,技术研发及行业应用占30%,集聚中智航、是云航空等5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具备技术研发、飞行培训等功能。
低空场景应用。在生产作业、公共服务、低空消费等方面,硚口区依托相关企业,已大量开展河湖巡检、电力巡检、园林绿化、应急救援、高空作业、摄影娱乐等低空飞行业务。2024年12月,顺丰丰翼方舟40无人机从硚口区武汉血液中心飞越11.1公里,将800毫升血液精准运输到武汉亚心总医院,提升了医疗救援效率。
智能产业基础。武汉市中心城区首个千卡集群星火众达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百度云千帆大模型产业创新中心都已建成投入使用,大数据标注中心项目也在筹划中,为硚口区低空经济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撑。衍生服务业态。硚口区依托汉江湾无人机基地,长期开展飞行培训、飞行资格考试、租赁服务、检验检测等低空衍生服务,科普展厅、航空会展等配套初具雏形。

(二)政策与机制支撑
目前,国家层面出台了《“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条例办法,推动低空空域开放与产业规范发展。武汉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武汉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硚口区也出台了《硚口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方案》,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在组织保障方面,硚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产业发展方案,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同时成立了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统一协调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的有关事项,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招商进展方面,硚口低空经济产业专班充分梳理国内低空经济产业链头部企业,制定项目招引方案,目前已与航天南湖、中科云图等企业进行充分接触,并进一步加大与其他头部企业的项目对接,为产业发展引入优质资源。同时,硚口区制订应急救援、城市巡检等政府需求清单,探索“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与武汉市交通局民航办对接,提出了“汉江湾—南岸嘴”空中旅游航线、“园博园—张毕湖—竹叶海”空中旅游航线、“武汉中心血站—周边医院”应急物流航线等申报申请,推动场景应用落地。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是产业链协同不足。目前硚口低空经济制造环节还相对薄弱,本地产业配套率较低,产业发展还需依赖外部供应链满足硚口低空经济应用和发展。二是产业链载体还未完成建设。硚口经济开发区人工智能产业园还在建设中,其他工业园区暂不具备承载能力,百度智能云创新中心预计6月投入使用,产业载体建设还需加大力度。三是招商引智进度较慢。目前,还没有行业头部企业入驻,大部分项目还在洽商对接中;行业人才还未聚集,科创成果、军民两用技术还未在硚口实现转化。四是基础设施滞后。数字化平台建设缓慢,5G-A网络、智能起降设施尚未覆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五是应用场景碎片化。政府部门间协同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消费场景有待开发,已有应用场景功能较为单一。六是政策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对武汉市专项扶持政策(如航线补贴、创新奖励)的申报力度不足,目前还未获得武汉市专项资金补贴。(作者: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