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养融合下的“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将体育、养老和康养旅游3个领域相互融合,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养生服务。然而,目前这种融合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理念认同障碍
目前,对于“体育+养老+康养旅游”融合发展,还存在理念认同障碍。传统观念认为体育是年轻人的事情,是年轻人锻炼身体、追求竞技的活动,而养老和康养旅游则是老年人关注健康、享受生活的需求,体育与养老、康养旅游没有直接的联系。与这种观念相近的是,人们认为体育是一种竞技性强、注重身体锻炼和竞争的活动,而养老和康养旅游则是注重休闲、健康和放松的活动,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缺乏融合的基础。以上这些认知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些人认为“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缺乏科学的研究和证据支持,无法证明其在养老和康养方面的实际效果和益处,而当前已经存在的“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过于商业化,注重营销和利润,忽视了真正的养老和康养需求,且存在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的情况,使得人们对该模式的真实效果产生怀疑。
二、缺乏足够的制度资本支持
第一,缺乏政策支持。当前,仍然有一些地方没有出台推动和引导“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的政策。政策的缺失使得该模式在当地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机制,从而限制了其推广和实施。第二,缺乏法律保障。在“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涉及到多方的合作和协作,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各方的权益和利益。然而,目前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使得参与者在合作中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难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第三,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在“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以确保服务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然而,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使得市场中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难以进行有效的选择和判断。第四,缺乏监督制度。“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监管不到位的地方,无法保证有序发展。第五,投资和资金支持相对较少,限制了其规模化和持续发展。
三、缺乏宏观规划
第一,政府层面缺乏对“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往往更注重传统旅游业的发展,而对于“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支持。缺乏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使得该模式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方向和机制。第二,企业层面缺乏对“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的战略规划和投资布局。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往往更偏向于传统的旅游业和养老产业,而对于“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的投资较少。缺乏战略规划和投资布局,使得企业在该模式中的参与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发展。第三,产业层面缺乏对“体育+养老+康养旅游”模式的整体规划和协同发展。不同行业之间缺乏合作和协同,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互补优势。缺乏整体规划和协同发展,使得该模式的发展存在着碎片化和单一化的问题,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四、产品开发不到位
“体育+养老+康养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相关产品的开发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产品相对单一。大多数产品都是以养生度假村、温泉酒店等为主,简单地融入一些体育要素,比如健康步道、常规的健身器材等,缺乏多样化的选择。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各不相同,有的喜欢户外活动,有的喜欢康体保健,但目前市场上的养老旅游产品往往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第二,缺乏个性化的服务。这使得老年人在选择该类产品时往往感到困惑和不满意。第三,缺乏地域特色。产品开发时未能与当地自然、文化、历史等资源相结合,无法给老年人带来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产品中的体育项目和康养活动可能与当地资源不匹配,未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
五、配套服务不完善
第一,缺乏智慧服务平台。目前,很多康养旅游地还未配置完善的线上体育服务平台,或者所提供的线上体育服务平台项目不多,老年人无法在线上平台上找到的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难以满足其不同兴趣和需求。同时,老年人无法通过线上平台监测和评估自己的体育锻炼效果,难以了解自己实时的身体状况和进步情况。第二,缺乏专业的老年体育指导员。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可能会选择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导致锻炼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的健康和康复效果,甚至会增加受伤的风险。第三,无法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的运动服务。没有为老年人设计和建设定制化的运动设施,无法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第四,康养旅游地没有运动评估和监测机制,无法了解老年人的运动能力和进展情况,无法根据个体差异提供精准化的运动服务。(作者: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