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战略的实施,陇南市各县(区)按照“一核、两心、三轴、四区、十线、百村”全域旅游格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逐步开启了陇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陇南乡村旅游应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内容,结合陇南市乡村发展的实际,选择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就业环境、培育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做好乡村旅游营销和发掘乡村优质文化、统筹推进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有机结合等合适的发展路径,这是新时代陇南发展乡村旅游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势必有效推动陇南乡村旅游发展,为陇南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本文以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为案例重点分析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所选择路径,为新时期陇南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具体如下:

一、规划先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振兴要以农民为主体,合理规划乡村产业,科学利用乡村资源,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做好乡村旅游规划。自然资源部于2019年已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对开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进行指导。陇南市各县区应以该意见及其他系列文件为遵循,将村庄提升改造、乡村旅游建设等涉及乡村发展项目统一纳入并开展规划和设计工作。开展乡村旅游规划工作要精准把握乡村旅游设计的价值取向、品质内涵和标准要求,避免跑偏走样;要尊重乡村原始风貌,存续好乡村本真的味道;要研究当地产业结构,构建“三产融合”的产业格局;要深挖乡村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将其融入乡村旅游设计之中,做到有根可循。
二是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继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相关设施。陇南市政府已于2022年4月出台了《陇南市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链建设方案》,提出围绕构建“一核、两心、三轴、四区、十线、百村”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推进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并从支持项目建设、积极招商引资等八个方面作出全面部署,确保项目有效落地。各县(区)应以该方案为指导,对自然村旅游景区建设先行科学规划,按照景区质量等级标准确定建设任务,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乡村旅游通达性,增强游客体验感。
三是建立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区,助推三次产业融合。推进乡村实现三次产业融合核心在于抓住乡村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定位,根据资源禀赋情况来选择三次产业融合具体的路径。陇南市成县陈院镇梁楼村已有了成功做法,该村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引导村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陈院镇政府通过实施梁楼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对梁楼村基础设施实施升级改造,同时引进甘肃民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成州欢乐园”一期项目,已开园项目民丰冰雕馆、科技馆、室外游乐场等日均接待量达2000人次以上,总收益已超120余万元。目前,成州欢乐园二期项目包括儿童互动旱喷广场、水上冒险岛、空中漂流组合滑梯等项目顺利开建,梁楼村景区未来将是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体。
二、优化就业环境,培育乡村旅游人才队伍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一是挖掘培养本土人才,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陇南市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人才优势,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建立陇南乡村旅游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乡村旅游人才规模化培训;继续实施好陇南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重点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引导新闻宣传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开展农村电商直播培训、新媒体运用等,提升现有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二是吸引社会人才投身乡村,重点引导“城归”青年回乡创业。政府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大学生等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和乡贤人才。完善政策性就业创业的长效激励机制,以“乡愁”吸引乡贤人才回乡创业,形成良性循环。
三、利用新媒体进行市场整合,做好乡村旅游营销
乡村旅游受到地域、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新媒体能够突破时空的阻隔,实现信息的快速覆盖。针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旅游者特征,采取有效市场营销战略,可以促进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开发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要以乡村地域为基础,挖掘村域旅游资源,着力开发具有自身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针对不同游客群体开展营销,提供相应旅游产品。其次,利用融媒体进行推广,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新媒体的出现,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村级组织或合作社等主体应尝试利用各种新媒体,尤其是微信和短视频,对乡村旅游开展营销。尤其要重视短视频营销,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将相关内容精准推介,增强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对游客包括潜在游客的吸引力。最后,规范合理定价,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旅游产品的合理定价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定价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习惯,还要考虑市场供求关系。迎合不同的目标群体,针对旅游淡旺季、差异化的营销渠道,采用不同定价方式,让定价更趋向合理。
四、发掘乡村优质文化,统筹推进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有机结合
当下的“有用性”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前提条件。陇南乡村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深挖这些优质资源蕴涵的文化,推进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有机融合,是当下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是要推动人与物的融合。陇南乡村有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推动乡村文化传播提供了客体;乡村旅游将众多游客吸引到乡村,这为接受乡村文化熏陶提供了主体。基于此,合理开发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让其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创造文化二次传播,形成文化旅游双向互补。同时,要进一步推动内外融合,尤其是推动优质县城文化与乡村文化结合。旅游的发展给乡村带来了财富和来自乡村外部的文化理念,这将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现代化进程。陇南市康县近年来深挖北茶马古道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定期举办“品味最美乡村欢享生态美食”乡村旅游文化美食节,陆续实施“历史再现”工程(即启动收集村庄旧时器物,利用乡村闲置房改建成风格各异的村史馆、博物馆等),同时还充分利用和转化文化建设成果,立足乡村文化,实践开发“生态+文化”乡村旅游新模式,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可复制的“康县模式”。
二是打造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区域。这方面可借鉴福建“乡愁文化”复兴经验,即启动“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计划。陇南各县符合这样乡愁记忆的历史文化名村很多,可以营造乡愁文化空间,争取设立陇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而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陇南理想范本。
三是要推动乡村旅游与康养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深挖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来突出各景区独特的文化品牌,进而呈现特色亮点;挖掘文旅资源和乡村中医药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康养新兴产业,丰富文旅康养产品内容,编制各县(区)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围绕乡村厚重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做好乡村旅游宣传工作,让陇南各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动能。(作者: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