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数字乡村背景下慈溪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1-18  点击:691
慈溪市是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形式,对其数字化驱动乡村三产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统筹建设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数字化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具体如下:

慈溪市是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形式,对其数字化驱动乡村三产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统筹建设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数字化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具体如下:


一、数字乡村背景下慈溪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1.1 慈溪市概况

慈溪市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西临余姚市,东南接镇海区,是上海市、杭州市、宁波市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慈溪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战略格局,即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近年来,慈溪市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5G规模化应用布局、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等项目均蓬勃发展。2020年,慈溪市更是成功被列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系宁波大市唯一被列入的县市。

数字乡村背景下慈溪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2 慈溪市产业融合现状

1.2.1 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助推智慧农业构建

慈溪从2019年开始实施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从一开始的多点式数字化场景打造,到多元化场景整合,已形成了金字塔式管理模式。2021年底开始搭建统领“三农”工作的应用平台——“慈溪数字乡村”,整合了农业农村业务各项数据和信息资源。从打造“1”个数字乡村数据平台、绘制“1”张农业农村地图、搭建“1”个数字乡村“驾驶舱”的总框架入手,不断精耕细作,在乡村数字化赋能之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方面,数字乡村智慧平台通过在慈溪市现有的农场安装大量传感器、农业视频系统,对受强风、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大的低洼地实施远程监测,以便提供更完善的农业生产指导服务。例如,慈溪市正大无人智慧农场作为华东地区首个万亩无人智慧农场,其综合效益与传统农业相比可提高40%以上,对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在农场安装摄像头、运输秸秆的货车安装导航定位器、秸秆信息入库报备等措施,为秸秆回收、冷库共享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将农业惠民服务落到实处。


1.2.2 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链升级

慈溪市按照数字化改革总体部署,以“三农”领域实际需求为导向、跨部门业务协同为手段,着力打造“慈溪智农”品牌。慈溪市重点围绕育苗、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大力发展数字化、工厂化农业,累计创建省级数字工厂5家,改造数字化基地30个,先后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全省首批农业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的称号。


在农产品电商发展方面,慈溪市作为全国第五的农村电商产业集群,着力发挥其优势,加快建设慈溪市农产品电商孵化园、产业带直播基地、线上慈溪农产品特产馆三大农产品电商平台,鼓励以直播带货、网红营销等形式,推进慈溪杨梅、慈溪葡萄、鸣鹤年糕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打响农产品公共品牌,搭建数字化全产业链,不断优化服务链,提升价值链。


1.2.3 数字经济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方面,以“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加快对农产品销售物流体系的数字化改造,重点培育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培育“慈溪杨梅”“旺圣鹅肝”“半岛玫瑰”“卡依之”等一批农产品电商品牌[4]。另一方面,慈溪市开展“杨梅音乐节”等活动,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进行推广,同时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数字化技术培训,形成了“数字文旅”“智慧旅游”等新型服务模式,使乡村智慧化旅游的水平大幅提升,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此外,为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慈溪市投入6000万元打造大学生农创园,并搭建园区管理平台,为园区大学生提供数字化服务。目前,园区年产值超7000万元,单位面积平均效益在30万元/hm2以上。


二、数字乡村背景下慈溪市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

2.1 数字乡村统筹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慈溪市对于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融合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但由于农业农村要素众多、产业门类丰富、主体构成复杂,数字乡村统筹建设力度仍然有待加大。一方面,乡村产业间分割严重,上下游产业间的衔接不紧密,且数字技术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衡现象。数字技术在不同农业产业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设施栽培、畜禽养殖等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生产效益较好,而水产养殖等则数字化应用水平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对政策没有理解到位,只是机械地照搬经验。村村大屏、镇镇平台的现象表明农民并未享受到数字化治理带来的便利,极易造成资源错配、重复建设、效能低下等问题,从而限制了数字化在乡村产业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2.2 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

在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慈溪市数字乡村建设和发展整体处于较好的状态,然而,相较城镇地区而言,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通信、公路、电力、冷链物流、生产加工等方面。此外,由于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难度较高,乡村社会发展仍面临经济短板、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参差不齐。


2.3 数字乡村建设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社会,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些农民对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认知程度较低,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中遇到难以规避的瓶颈。此外,数字乡村的建设起步比较晚,产业发展不均衡,且数字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缺少相关培训。既懂农业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数字技术应用面不广,好用管用的数字应用场景十分有限。(作者:虞雯锃)



上一篇:陇县奶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