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陇县奶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1-18  点击:649
上一节我们调查了陇县县域实际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依托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结合畜牧产业基本规律,精准分析制约陇县奶畜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总结产业发展的利好措施,点准奶畜产业的制约因素,找准奶畜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陇县奶畜产业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上一节我们调查了陇县县域实际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依托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结合畜牧产业基本规律,精准分析制约陇县奶畜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总结产业发展的利好措施,点准奶畜产业的制约因素,找准奶畜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陇县奶畜产业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陇县奶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陇县奶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受土地政策制约

规模场建设用地紧缺,建场扩群难;由于鲜奶收购质量安全要求,50只以下小规模散户缴奶难,全县奶山羊总体数量增加难。


3.2 受人力、资金、效益制约

养殖场扩产扩群难。小型家庭牧场受劳动力、资金影响,扩群扩产动力不足;部分养殖场受经营效益影响难以扩群扩产。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或不愿从事牧业生产,奶山羊养殖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规范化养殖技术难以落实、养殖效益低,扩群扩产的动力不足。


3.3 受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和饲草加工技术设施制约

陇县奶畜产业饲草料自给不足,奶畜养殖成本大、效益低。


3.4 奶山羊人工授精等繁育技术没有完全突破

制约着奶畜养殖场良种扩群扩繁,由于受奶山羊人工授精技术普及率低、受胎率低的影响和良种精液供应体系的制约;良种繁育能力不足;多数养殖场户仍然以种公羊本交繁殖为主,奶山羊良种扩繁难以适应奶畜产业发展的需要。


3.5 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普及率不高

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养殖效益难以显现。一是由于从业人员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规范化、标准化技术落实难;二是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规范化养殖技术推广普及机制等原因,致使养殖技术普及难,养殖效益参差不齐层次,养殖效益难以凸显。


3.6 乳品加工企业创新研发销售能力不足

龙头企业技术优势、效益带动优势不强。


3.7 缺乏联动融合发展机制

产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体系不健全、陇县奶畜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不足。“龙头乳品加工企业+养殖场户+饲料供应商”利益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奶畜产业整体稳定性不强。


3.8 缺乏区域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点

养殖安全风险大。县域内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点体系缺失、奶畜产业的疫病风险、质量安全风险制约着产业持续安全稳定发展。


二、陇县奶畜产业发展几点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建议:陇县以奶畜产业为引领的畜牧产业,要突出奶畜产业优势,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道路,增强县域产业优势和整体奶畜产业抗风险能力。


2.1 持续发展不动摇

坚持“科技引领、全链打造、规模养殖、智能加工、园区承载、体系支撑”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久久为功、持续发展。


2.2 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从政策、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创新研发、加大宣传销售、达产达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3 探索建立“企业+农户+保险”利益链接机制

实现奶畜产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增强奶畜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产业整体稳定性。


2.4 稳定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营造稳定的产业政策环境,招得来大商、留得住企业、稳得住养殖基础、抗得住产业市场风险。


2.5 聚力奶源建设和抓好基础养殖

一是抓奶源,增效益。鼓励有意愿、有志向的群众投入养殖,适度规模、兴业建场、扩大养殖基础;二是抓品种,提质量。坚持自繁和外引相结合,培育县域良种场、推广人工授精繁育技术,提高全域良种覆盖率。三是抓技术、提效益。坚持技术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养殖理念,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技术推广,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6 聚力饲草饲料建设

降低养殖成本,坚持“种好草、养好羊、产好奶”的经营理念。一是在提高优质饲草自给率上下功夫。推广“粮草畜”种养循环模式,积极实施粮改饲项目,做好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管护、收储和加工利用。二是在饲草加工储存技术上实现突破。充分利用地方饲草资源,降低养殖成本。三是探索饲料统一加工供应机制。研发地方饲料配方、降低饲料采购价格、降低养殖成本。


2.7 聚力产业质量安全

保障产业发展,实施全域防疫,探索创新免疫机制,扎实推进奶牛“两病”和奶山羊布病监测净化,构筑坚实的免疫屏障,完善建设全域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不断健全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生鲜乳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奶畜产业生物安全和乳品质量安全。


2.8 聚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技术服务,坚持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并重,不断充实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力量,理顺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村级防疫员薪酬管理新机制;持续开展奶山羊养殖、冬季羔羊培育、动物疫病防控、布病检测净化、官方兽医等技术培训,提升养殖水平。(作者:闫鹤田,唐军辉,赵建,张星星,张慧云,李广)



上一篇:陇县奶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数字乡村背景下慈溪市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