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我国的智慧养老正在迅速发展但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11-02 点击:4820
我国于 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属于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预计 2025 年老年人口将超 4 亿,我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空巢老人”“未富先老”等现象随之而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我国于 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属于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预计 2025 年老年人口将超 4 亿,我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空巢老人”“未富先老”等现象随之而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协同和共生等特性,使得人们在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时,自然而然的转向了现代信息技术,“智慧养老”应运而生。 文章通过对智慧养老的概念、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策略对策等方面的梳理,从政府、公众、产业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我国发展智慧养老的对策建议。
二、 人口老龄化带来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直接使得国家在养老金、 医疗保险和养老服务等方面面临不断攀升的人、财、物压力。 另一方面,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导致我国人口的高流动性,间接阻碍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因此,在“十三五”这一新时期,采取有效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从结构上优化养老金制度并做好相应的财务准备已经迫在眉睫。
从微观层面来看,老年人口的增加还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现有家庭在以下六个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4-2-1”的家庭结构模式让老人无人照顾、年轻人压力重大的矛盾凸显,“老有所养”受冲击;“医养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看病难”“报销难”“养护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老有所医”受阻碍;目前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机构较少顾及老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从而使一些老人在退休后产生“精神贫困化”的症状,“老有所乐”被忽视;当前未能真正从老年人的认知结构、知识背景、情感动机和现实需求等角度深入探索老龄教育的发展理念 、 内容和形式,“老有所学”受阻碍;目前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住条件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都存在较大的隐患,相关法规和政策缺乏,“老有所住”遇窘境;目前养老制度、养老政策和相应的养老模式和结构都无法很好地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的智慧、经验和才干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老有所为”难实现。
三、 智慧养老的定义及优势
1. 智慧养老的定义。“智慧养老”最早是来自英国的生命信托基金会,起初也被称为“智能化家居养老 ”,意指通过物联网等技术随时随地、 全方位监控老年人的各种信息,让老年人在家就过上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如通过地面安全传感器,可以在老人摔倒的时候发出警报等。 而后很多学者对“智慧养老”的概念进行了延伸,如郑世宝(2014)提出智慧养老的概念,指出智慧养老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综合性、线上线下、医养融合、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左美云(2014)强调智慧养老从衣食住行、娱乐、健康等方面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服务,在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不忘帮助其体现自身的价值与尊严。现在的智慧养老更多的强调智慧、更加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层面、也更加注重多个主体(老人、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的协作。 因此,智慧养老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结合传统家庭、社区、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将各方紧密联系起来,满足老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健康舒适、安全便捷环境的新型现代养老模式。
2. 智慧养老的优势。 传统养老的主体主要是家庭、机构和社区。 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即家庭养老,老人在家中自我照顾、由子女照顾、请保姆照顾或由专业服务组织定期提供上门服务。 但是该模式存在老人自理有安全隐患、子女忙于工作而照顾不周、 专人照顾服务费用过高等问题。 以养老机构为核心的养老即机构养老,老人在养老机构接受统一的养老服务,难以实现个性化需求。 以社区为核心的养老即社区养老,社区以家庭为单位,合作养老机构承担养老服务责任。 在该模式下,老人服务消费意识不足,导致有些服务少有老人问津,服务提供商在运营初期存在严峻的生存问题。 而“智慧养老”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构建的高科技集成平台可以应用于任何传统的养老模式,对其服务进行整合和改善。 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 ,“智慧养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服务能力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从多个层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智慧养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适老化智能设备,可以解决护理人员不足及护理费用过高的问题,提高了服务工作的水平,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实现服务的优质和高效。 同时,依托社会公共信息平台或单独建设的智慧养老系统,将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对接,为老人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实现服务的供需平衡。 此外,通过对涉老数据的收集,建立老人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政府给予老人相关补贴、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提高政府为老服务能力。
在服务形式方面, 运用实惠便捷的包对点服务形式,从家庭及社区层面创新社会保障形式。 传统养老的服务形式主要有点对点、包对包两种。 点对点服务形式,即老人在家接受钟点工或保姆的上门服务, 该服务形式针对性强,能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但成本较高,且需要较多的人力。 包对包服务形式,即将老人集中在一起,提供统一的养老服务,该服务形式可以实现规模效应,但服务较为单一,众口难调。 “智慧养老”打破以上两种服务形式,运用相关技术将养老信息集成到一个载体, 该载体同时连接个人(点)和服务终端(服务包),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为老人提供多样化选择,实现“自助式”服务。
在服务内容方面,满足老人多层次需求,从个人层面落实社会保障内容。 传统的照护和医疗等方面的服务普遍位于需求层次的低端,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服务内容已经难以满足老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而“智慧养老”的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助老”范畴,同时兼顾“孝老”和“用老”,让老人摆脱被“监控”、被“服务”的束缚感,通过“嵌入”的方式进行智能提示来提供友好的养老服务,让老人实现被尊重的需求。 “智慧用老”即通过网络技术及社交平台,利用老人的经验智慧,使老人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为”,实现老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智慧养老”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顺应“互联网+”的浪潮,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现代科技技术,建立起连接老人、家庭、社区、机构及政府的适应性系统,是现代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四、 发展现状
1. 发展情况。
(1)国外智慧养老的发展情况。 英国、美国等国家已率先进行了有关智慧养老项目的实践, 并获得一定的成效。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就有很多门诊都安装了 “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对象的三成都是老人。 投入使用后有效的提高了服务效率,并减少了护理费用。 英国则使用了机器人护士,服务于家庭或社区。 不仅可以完成日常护理,还能够与老人互动,为老人提供咨询建议。 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将智慧的理念运用到老年公寓的建设中,通过在家具、地板中植入芯片等方式实现老人生活远程监控。 “机器外套”是日本一所大学专门为行动困难、 肌肉萎缩的老年人设置的,现已被普遍推广。
(2)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智慧养老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动,已有很多优质的智慧养老项目得到实施。 如全国老龄办计划在全国推进“智能化养老试验基地”建设,并批准筹建全国智能化养老和全国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乌镇联合中科院物联网研发中心引进椿熙堂项目,拟建设惠及全镇的“物联网+养老”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沙韶山路社区上线了“康乃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终端和体检设备为老人提供远程高科技养老服务;常熟市建设了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CCHC 持续照料社区”模式,打造“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养老体系;内蒙古自治区也积极行动,以“互联网+”为抓手,构建“一台五网”智慧养老应用体系,通过为老服务热线对接需求与服务,实现多样化养老。 老年信息科技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方兴未艾,动力十足。
2. 存在问题。
(1)规范化管理机制、统一信息化标准缺失。 智慧养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及规范的管理机制就会造成养老服务参差不齐、资源利用率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 因此,需要有完整规范的标准体系提供保障,而从当前来看,不仅不同省份的智能养老产品差异很大, 就连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相关资源的浪费,使得经验的总结和分享没有规范化,不利于推广,同时也制约了养老服务信息化产业发展。
(2)老龄社会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方面力度不够。 目前智慧养老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当前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智慧医疗领域相关的产品上;智慧养老的系统和平台虽然由政府主导 ,但大多数还是分而建之、分而治之,并没有从全局进行规划和设计;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也存在譬如重复建设 、多头管理、无人问津、沟通不畅、体制桎梏等问题;另外,我国养老领域还存在政策缺位、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方面力度不够。
(3)养老信息化建设滞后 ,智慧养老面临技术发展障碍。 当前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刚刚起步,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相关技术还处在萌芽期,甚至在某些技术方面仍相对空白。 在智能终端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有些终端检测存在误差,售后服务滞后,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同时信息安全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
(4)优质智慧养老项目覆盖面过窄。 通过比较养老信息平台的覆盖面,可以发现当前已推广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设备配置以及技术水平相对有限。 烟台、南京、北京等地的智慧养老项目有些仅仅覆盖了部分小区和福利院,多种类似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等优质产品完全可以大范围推广,使更多老人受益,但事实却仅仅覆盖一小部分人群。 由此可见,智慧养老的优质项目推广范围有限,并未
得到真正的推广。
(5)智慧养老项目普遍缺乏专业团队。 在当前的智慧养老项目中,缺乏专门负责的团队进行持续推动,难以很好的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很多涉及技术的专业知识,削弱了专业化。 此外,对于如何科学有效接近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等问题,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才能制定出更加具体、可靠的方案。
五、发展对策
1. 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的标准建设、 规范先行。建立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推进智慧养老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为老服务发展的保障。 从业务需求的角度看,相关标准规范应涵盖智慧养老事业、智慧养老产业和智慧养老服务三个方面。 从项目实施的过程看,需要制定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维护做出制度性和流程性的规范;从项目覆盖的技术角度看, 需要制订所涉及的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物联/互联技术等做出技术性的标准和规范;从项目的层次结构上看, 需要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层标准、信息数据资源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层标准、信息应用系统接入标准;从项目整体性上看,需要形成总体建设运营标准、信息安全保障规范和标准规范的评价体系。
2. 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不仅仅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涵盖了体制机制改革、标准制定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资源能够在智慧养老的概念下有效的对接。其实现路径为:政府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和集中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智慧养老云平台,汇总全国老年人各项基础信息到一个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为老龄事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涉老数据的集中和贯通,形成智慧养老的数据基础;针对政府管理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全国性老龄信息决策服务系统,对老龄信息数据传输、存储、管理、监控和统计分 析 ,实 现 数 据加 工 处 理 、动 态 指 标 分 析 、个 性 化 推送,帮助各地老龄决策机构能够充分利用该平台出台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老龄政策,解决我国及各地所面临的老龄化挑战,为区域性或全国性养老规划提供科学性指导。
针对老年人个体的需要,为老年人的具体养老需求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网站、自助服务终端、无线终端设备等渠道, 为老龄群体及其家属提供养老信息实时查询功能;基于智慧养老政务平台和行业平台,开发医疗、保健、教育、娱乐等各种养老服务应用, 增加养老产品选择的多样性,提升养老服务的便捷性。
针对养老产业的需要,为老龄产业发展的需求提供技术支撑和相关服务,开放平台接口,推动产业智慧升级,形成智慧产业生态系统,鼓励老龄产业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开发应用系统接入平台提供海量应用;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了解养老服务行业现状,为行业管理、质量监控以及督导等提供支撑,为行业资质认证、专业队伍建设等提供依据,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
3. 加大优质智慧养老项目的推广力度。 当前,有很多优质的智慧养老项目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 受益范围小。要分析出这些优质项目的关键点以及使用条件,树立典型进行推广,借助媒体等方式将经验分享出去。 政策上支持或购买企业自主研发的优质产品, 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大优质产品的推广力度。
4. 加大人才引进及专业团队建设。 需要组建、培养专门的团队负责项目的推动与实施,团队中需要包含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医护人员甚至是心理医生的专业成员,形成专门化的团队,从适应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出发,真正做到了解老人、满足其需求,实现智能化养老。
5.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 为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税收上给予相关企业优惠,支持其发展,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针对科技实力落后的省、市等地,实现省际间互助,推动银发产业的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和市场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 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足与监管力度不够并存;另一方面,老龄产业市场化发展严重滞后与市场规范制度缺乏并存。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成为阻碍中国老龄服务体系健全与完善的桎梏。 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在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定位,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建设、公众参与的建设模式。
六、 结语
总体而言,我国的智慧养老正在迅速发展,其未来的趋势呈现出规模化、智能化、定制化以及全面化的特点,但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老 有 所 医 、老 有 所 教 、老有 所 学 、老 有 所 为 、老 有 所乐”,以为老年人物质和精神健康服务为目的,加强顶层设计,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建设全国性带智慧养老云平台,整合聚焦和深度开发,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形成集约、高效、合理的养老体系,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
江门着力构筑的“一心+一区+N 基地”将如何运作?
下一篇:
中机院:“十三五”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突出的位置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