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超长期特别国债 > 超长期特别国债百科

2025年度超长期特别国债窗口期临近:重点投向领域、变化、要点与流程全梳理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2-28  点击:504
与2024年相比,2025年超长期国债的投向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两重”项目支持方向更多元、支持领域更细致,“两新”项目则新增部分新领域。

       2025年1月底,各省发改系统下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申报指引,普遍要求在2月中下旬提交资金申请报告,3月提交到省级发改部门。

       一、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领域变化

       与2024年相比,2025年超长期国债的投向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两重”项目支持方向更多元、支持领域更细致,“两新”项目则新增部分新领域。

       “两重”项目。在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建设支持的八方面17项重点任务的基础上有所调整,支持方向和支持领域进一步拓展,也更加具体和细致。除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重点任务外,还将水利支持范围拓展至全国大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等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同时,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具体可咨询当地有关部门,以官方文件或通知为主)


       二、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要点

       1、“两重”方面:

       所有申报项目的建设内容不得含有房地产开发、楼堂馆所建设,以及国家政策限制或禁止性内容。

       (1)新开工项目

       ①能够在2025年底前开工建设,并形成一定的实物工作量。

       ②具备一定前期工作基础,已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优先支持已办理完毕项目用地、环评、用能等各项手续的项目。

       ③除少数关键领域加力支持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错位安排。


       (2)在建项目

       ①手续齐全,能够在2025年形成较大的实物工作量。

       ②除交通、水利等领域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项目,已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项目,以及《“两重”行动方案》直接明确的项目和工程外:主体开工时间在2022年1月1日之后,投资额1亿元以上,投资完成额未超过80%。

       ③对已安排2024年及以前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或2023年增发国债的在建项目(开工时间2024年12月31日及以前),各类资金安排总额不得超过所属领域最高支持比例。

       ④对已安排2024年及以前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但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仍未开工的项目,不得安排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2、“两新”方面:

       禁止性内容同上。

       (1)申报条件

       申报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投资管理的各种规定,需要履行审批(核准、备案)、城乡规划、用地(用海)审批、环评、节能审查的项目,申报前应完成相关前期手续办理。

       对完成审批(核准、备案),急需支持但缺乏部分手续的项目,应按权限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行业部门出具开工前完成相关手续办理的书面承诺函,并附各项前期工作完成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建设,能够在2025年底前开工并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


       三、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流程

      项目单位根据申报通知要求,准备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同时从线上(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线下(项目单行材料)两条线进行申报;由发改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照专项管理办法和申报通知要求逐级审核、逐级上报。


      线上:拟申报项目基本信息,由项目申报单位经互联网端口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并推送至属地发改部门;由属地发改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筛选审核,并将最终通过审核的项目纳入国家三年滚动计划库,逐级推送。

      线下:项目业主单位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包括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真实性说明、资金承诺函等单行材料,同步报送至属地发改部门。

      最终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汇总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项目审核,确定支持项目清单。

       四、申请报告内容

      申请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生成的项目代码、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条件落实情况、项目建成后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

      3.项目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库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通过在线平台,完成审批情况。

      4.申请投资支持的主要理由和政策依据。

      5.项目建设方案: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选址、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工艺方案、产品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等。项目投资估算:包括主要工程量表、主要设备表、投资估算表等。

      6.项目融资方案:包括项目的融资主体、资金来源渠道和方式等。

      7.具体管理办法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8.相关附件:包括项目城乡规划、用地审批、节能审查、环评等前期手续复印件以及资金到位情况。

      根据以往国债发行经验,发行批准至落地用时近两个月,采用资金直达机制、中央还本付息,以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和债务压力,且依据各地项目上报情况进行分配。

       五、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注意事项

      1、加强前期工作准备,提高项目成熟度

      例如,在实际工作推进中,“两重”项目申报至少要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甚至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才有一定竞争力,“两新”项目要达到招采流程或者签订设备购买合同等要求才能提高通过率。


     2、注意申报要求变化,保障项目契合度

     遴选项目时要注意申报要求变化,比如2025年的超长期国债项目都要求在2025年底前能开工建设,并形成一定的实物工作量,2025年无法开工的项目非必要不要填报。

     此外,大部分“两重”领域的项目要求总投资1亿元以上,投资额较小的项目建议申报其他口径的资金或者将同类项目整合包装后统一申报。


      “两新”领域的项目今年对投资的要求大多数降低到2000万以上,而文旅、粮油加工等领域的“两新”项目投资门槛要求1000万以上,大大降低了申报难度,符合要求的相关单位和企业建议积极申报。


      3、提升申报工作效率,抓住申报窗口期

      2025年超长期国债申报时间紧、要求高。各项目主体提升申报效率,并与职能部门、发改部门以及正规咨询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共同协商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六、审核要点

      项目汇总申报单位应当依托在线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对申请专项投资的项目开展审核,并对审查结果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推送至年度投资计划申报区,上报专项年度投资计划申请报告、绩效目标表并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审核要点包括:

      1.项目是否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三年滚动投资计划;

      2.项目是否符合支持范围;

      3.项目是否具有项目代码,通过在线平台核验项目代码真实性以及申报材料与在线平台上的项目信息是否一致;

      4.项目是否重复申报;

      5.项目单位是否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6.申报投资是否符合支持标准;

      7.项目是否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

      8.原则上支持计划新开工、续建项目,不得用于已完工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条件是否成熟、具备开工条件。在建项目各项建设手续是否完备,是否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即可开工建设;

      9.地方建设资金是否落实;

      10.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及监管责任人填报是否规范等。

       七、发改委审批通过要点

       2024年10月,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曾指出,加快地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审批和建设,从发改委角度考虑,主要有三点:

       第一,选准投资方向。一定要聚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需要,精准补短板、强弱项。比如,刚才讲的城市更新改造,投资潜力大、经济社会效益比较明显,是下一步地方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方向。


       第二,做实前期工作。地方投资项目一定要深入开展项目前期论证,坚持先评估后决策,科学确定项目建设方案。依规高效履行项目相关的审批程序、落实建设条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三,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一定要充分论证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依法合规落实各渠道建设资金,特别是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考虑适当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地方政府出资压力。



上一篇:农业农村类项目申报专项债和超长期国债思路
下一篇: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二批申报在即,这些领域将获重点扶持!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