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措施,分析了当前两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产业发展规划不明确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一、乡村振兴及文体产业概述

1.1、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党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而提出的国家战略,核心目标是在综合的政策支持之下,激活农村资源的价值,改善乡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自这一战略提出以来,国家已经明确了五大目标任务,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强调要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新型业态,实现经济活力再造。乡村振兴与传统农村建设的本质区别在于不再局限于改善基础设施或者扶持单一产业,而是要构建包含经济、社会、生态的复合型发展体系。比如在产业层面,既鼓励保留传统农耕文化特色,又提倡引入现代服务业要素;在生态层面,主张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可开发利用的生态资产。这种系统性思维打破了以往农村发展碎片化的局限,为文体旅等新兴产业提供了生长土壤。但有一点也需要区分,那就是乡村振兴并非城市化的翻版,而是强调立足乡土特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发展路径。这种定位为体育、旅游等具有空间承载力的产业发展创造了独特机遇。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2、体育与旅游产业

体育产业可以看作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整个产业大致涵盖了从体育器材制造、体育赛事到体育健康管理等内容,核心价值在于普及体育活动并促进全民参与,以此提升民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展现良好的社会精神面貌。体育产业并不只局限在组织竞技体育赛事等方面,还包括大众体育、休闲体育等多个层面。另外,从细分的产业来看,其还包括健身产业、体育旅游、体育传媒等多个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与其他产业如旅游、文化等,有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旅游产业则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服务,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的需求。旅游产业不仅涉及旅游景区开发,还包括旅游服务、旅游交通、酒店住宿、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理念的变化,旅游业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健康旅游等越来越受欢迎。乡村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这使得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仅能够为地方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当地的文化影响力,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提高。


体育与旅游产业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尤其是近年来,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复合型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体育旅游的形式多样,比如极限运动旅游、健身休闲旅游、体育赛事旅游等,能够满足人们对运动和旅游的双重需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体育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变得越来越关键。这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还能够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动力。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这两者的融合发展一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分析当前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产业发展规划不明确,缺乏系统性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发展规划不明确和缺乏系统性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虽然国家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当前也有许多体育和旅游结合的成功案例,但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两者各自为政的现象。这种情况有着多种表现形式: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能更加注重扶持传统产业,体育和旅游产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较为分散,缺乏整体统筹;另一方面,体育和旅游产业的相关部门合作不够紧密,很多时候各自的工作重心和资金安排并没有形成合力,导致资源无法最大化地被整合和利用。


在实际操作中,乡村的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大多是独立发展的,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旅游景点的开发也是分开进行的,并未考虑到两者在空间、资源和市场上的互补性。这也导致即使一些地区具备较好的体育和旅游资源,也很难形成有效的联动效应。比如,体育活动举办地点与旅游景区的距离较远,游客参与体育项目后,可能因为距离过远而放弃旅游活动。所以,缺乏明确和系统的规划,使得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难以形成优势互补,无法充分释放其对乡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2.2、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滞后

想要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更好地融合,除了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规划引导之外,还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但当前大多数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还难以完全适应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尽管一些乡村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交通设施和现代化基础设施,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比如,一些乡村地区的交通网络相对薄弱,或者是道路条件较差,游客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转乘才能抵达目的地,这不仅会影响游客的体验,也会限制体育旅游活动的规模和效益。此外,尽管一些乡村已开始体育设施建设,如运动场地、健身中心等,但这些设施可能局限于某一单一项目的需求,缺乏多功能、综合性的建设,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部分乡村在引入体育旅游项目时,只是简单模仿城市模式建设标准化场馆或举办商业化赛事,未能与本地农耕文化、节庆习俗相适应。比如,强行在传统村落中植入极限运动设施,反而破坏了乡土景观的完整性;又或者盲目引进马拉松赛事却忽视了乡村道路承载力和场地适配性,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这种生搬硬套的开发方式,既浪费了资源,也削弱了乡村文旅产品的独特吸引力。


另外,在服务配套方面,目前乡村的旅游服务水平整体偏低,特别是在高端旅游、生态旅游等细分领域。体育旅游活动对专业性和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较高,但目前乡村地区的服务体系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高效运营模式。许多乡村旅游景区缺乏专业的体育活动指导员或教练员,而且运动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也未能得到有效保障。此外,乡村旅游的住宿、餐饮、医疗等配套服务水平也未能跟上,难以满足高品质的体育旅游需求。


从整体来看,基础设施不完善与配套服务滞后,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制约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即使在某些乡村地区,游客因兴趣选择参与某项体育活动或到访某个旅游景区,但如果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两方面都不完备,则会让游客不满,导致客源流失,最终使两大产业难以达到预期的融合效果。(作者:赵永浩、禹柏旭、扈滨)




上一篇:从产业价值链视角探析我国武术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措施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