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的关联概念与产业维度分析

低空经济发展包含产业链结构维度、价值链维度、经济效益维度和政策与制度维度等四大产业维度。产业维度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低空经济的特征、优势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企业发展和市场投资提供有力支持。

一、低空经济的关联概念辨析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通航产业以及新质生产力是相互关联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1. 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指通过对低空空域的开发利用,形成的新兴产业集群和经济活动总称。这一经济形态涉及无人机、小型飞机、直升机、飞行汽车等多种航空器在低空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物流运输、农林植保、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环境监测、电力巡检等领域。低空经济充分利用未充分开发的低空资源,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空经济的关联概念与产业维度分析

2. 无人机产业

无人机产业特指生产和研发无人驾驶航空器及相关配套产品的行业,包括设计、制造、销售、租赁、维修、培训以及各种基于无人机的应用服务。无人机因其体积小、机动灵活、操作便捷等特点,尤其适合在低空经济中发挥作用,它们在许多领域替代或补充了传统的人工和机械作业方式,成为低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越来越成为低空经济的产业核心。

3. 通航产业

通航产业是指除商业航班和军事飞行以外的所有民用航空活动的集合,主要包括公务飞行、私人飞行、空中游览、体育运动飞行、农林牧渔飞行、石油服务、医疗救护、航空摄影、气象探测、教育培训等。无人机产业虽然属于广义上的通航产业范畴,但通航产业还包括有人驾驶的小型飞机、直升机等其他航空器的使用。无人机产业正在改写通用航空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

4.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经济学概念,通常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产生的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方式。在讨论低空经济和无人机产业时,新质生产力体现在这些新兴产业通过引入高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方式,产生了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无人机产业和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拓展了服务领域,并且正在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低空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业态,无人机产业和通航产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新质生产力则是推动这些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概念之间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低空经济的产业维度分析

低空经济发展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需要从产业层面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对低空经济进行产业维度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更好地规划和指导产业发展,克服挑战,充分发挥低空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低空经济产业分析的四个维度,包括产业链结构维度、价值链维度、经济效益维度及政策和制度维度。

1. 产业链结构维度

产业链结构维度包括从材料到飞行器制造,从运营到技术支持和服务,再到应用场景拓展和市场发展。

(1)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包括航空材料、特殊复合材料、精密电子元器件、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

(2)中游。低空飞行器制造,如无人机、直升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的设计、组装和测试。

(3)中下游。技术支持与服务,例如飞行控制系统、导航设备、通信设备、空管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包括低空物流、飞行培训、应急救援、农林植保、地理测绘、影视航拍、旅游观光、智慧城市管理等多个细分市场。

对于中国民航来说,重点关注中下游和下游产业,同时需要与工业制造企业以及运营主体保持紧密的沟通和协调,鼓励多元化运营主体发展,支持中国低空飞行器产品创新和实践。

2. 价值链维度

价值链维度包括创新链、供应链和服务链。

(1)创新链。技术研发与知识产权保护,涉及飞行器设计、新型动力系统、智能导航与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提升。

(2)供应链。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整机组装、售后服务等环节形成的供应链管理和协同效应。

(3)服务链。从空域审批、飞行服务、数据服务、金融租赁、保险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服务链条。

中国民航对于低空经济发展需要赋能智慧民航关键因素,支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低空经济发展模式。基于低空经济的差异化特征,在安全生产监管的大前提之下,中国民航应该创新思路,全面提升服务链的产业价值。

3. 经济效益测度分析

经济效益测度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产业贡献度、投入产出效益和社会效益。

(1)市场规模。统计低空经济相关产品的销售量、服务收入、项目投资额等,评估总体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

(2)产业贡献度。通过计算产业链上下游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包括产值、就业、税收等方面的贡献。

(3)投入产出效率。考察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收益情况,分析研发投入、生产成本、利润率等经济指标。

(4)社会效益。评估低空经济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灾害应对等方面的社会价值。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新时代经济发展动力引擎,必然实现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中国民航应该鼓励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全面拓展,支持低空经济在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低空经济市场化运营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4. 政策与制度维度

政策与制度维度包括空域管理改革、法规标准和政策扶持。

(1)空域管理改革。低空空域的划分、申请与审批制度、飞行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直接影响产业链的发展空间。

(2)法规标准。涉及飞行器性能标准、安全标准、操作规程、适航认证体系等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

(3)政策扶持。政府对于低空经济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产业规划和投资引导等政策支持。支持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空域管理改革是关键任务,必须适应低空经济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化运营法规标准是基础,支持低空经济创新和实践,全面提升监管效率;政策扶持是牵引,联合地方政府支持区域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者:边琪)




上一篇:广电有线网络发展的对策

下一篇:低空经济驱动下的民航强国建设:机遇与对策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