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形态,正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当前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各地纷纷布局低空经济领域。然而,要实现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从专业咨询机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如何基于地方特色产业谋划低空经济产业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地方特色产业与低空经济的关联分析
1.1 资源优势互补
许多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旅游胜地、广袤农田、大型牧场等。以旅游景区为例,张家界拥有奇峰异石的独特景观,若发展低空旅游,游客可乘坐直升机或小型飞机从空中俯瞰张家界的壮美景色,这种独特体验将吸引更多游客,同时提升景区知名度与收益。对于农业大县,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精准施肥喷药,减少人力成本,保护土壤环境。地方特色资源为低空经济提供应用场景,而低空经济则助力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
1.2 产业协同发展
一些地区具备成熟的制造业基础,如航空零部件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例如西安阎良区,本身是我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拥有雄厚的航空制造技术与人才资源。在此基础上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园,可实现产业链延伸与拓展。一方面,现有制造企业可转型或拓展业务至低空飞行器制造领域,利用已有技术与设备生产小型飞机、无人机等;另一方面,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如发动机制造、航空材料供应等企业,形成完整的低空经济制造产业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二、基于地方特色产业谋划低空经济产业园的策略
2.1 精准定位特色产业关联的低空经济细分领域
2.1.1 文旅特色地区的低空旅游与服务
对于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如桂林山水、丽江古城等地,应重点发展低空旅游。规划建设直升机、热气球、动力伞等多种低空旅游项目,设计特色旅游航线,将著名景点串联起来。同时,配套建设低空旅游服务设施,如游客接待中心、飞行器停放维护场地等。此外,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发低空文化体验项目,如在丽江古城上空进行民族文化主题的低空表演,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当地文化魅力。
2.1.2 农业特色地区的低空农业应用
农业大县或农产品特色产区,应聚焦低空农业应用。大力推广无人机植保作业,建立无人机植保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无人机租赁、植保服务。同时,利用低空遥感技术进行农田监测,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实时获取农作物生长状况、土壤墒情等信息,为农户提供精准农业决策支持。还可探索低空农产品物流配送,对于一些易腐坏、高价值农产品,如鲜花、草莓等,采用无人机进行短途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减少损耗。
2.1.3 制造业特色地区的低空装备制造与研发
拥有先进制造业基础的地区,如深圳宝安区,应着力发展低空装备制造与研发。依托本地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产业优势,吸引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零部件生产、飞行控制系统研发等企业入驻产业园。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如新型材料在飞行器制造中的应用、智能化飞行控制技术等,提升低空装备制造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力。
2.2 科学规划产业园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2.2.1 生产制造区
对于以低空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园,生产制造区应占据较大面积。按照不同产品类型与生产流程,合理划分厂房区域。如将无人机整机制造厂房与零部件生产厂房相邻布局,便于原材料与半成品运输。配备完善的生产设备设施,包括先进的加工机床、检测仪器等,同时规划物流通道,确保原材料与成品的高效运输。
2.2.2 研发创新区
紧邻生产制造区设置研发创新区,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设现代化的研发大楼,配备实验室、测试场地等设施。吸引高校、科研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或联合研发中心,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为研发人员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与生活配套设施,如人才公寓、餐饮服务等,吸引高端人才集聚。
2.2.3 运营服务区
运营服务区负责产业园的日常运营管理与对外服务。建设园区管理中心,负责园区行政事务、企业服务等工作。设立飞行服务站,提供飞行计划申报、气象信息服务、航空情报服务等,保障低空飞行安全有序进行。配套建设金融服务中心、法律咨询中心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3.2.4 应用展示区
在产业园显眼位置设置应用展示区,用于展示低空经济在各领域的应用成果。建设低空旅游体验中心,游客可在此预订低空旅游项目、观看飞行表演;设立低空农业示范田,展示无人机植保、农田监测等应用场景;搭建低空物流展示平台,演示无人机物流配送流程。通过应用展示区,提升产业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企业与投资。
2.3 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2.3.1 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
各地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内知名的低空经济龙头企业入驻产业园。如给予土地优惠、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以共青城为例,通过制定《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功吸引东古智能(星恒长天)、江西瑞奇等优质项目落地,涵盖整机制造、低空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带动了整个产业园的发展。同时,注重培育本地企业,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助力其成长为行业龙头。
2.3.2 加强上下游企业配套
围绕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如在低空飞行器制造领域,吸引航空材料供应商、零部件生产商、发动机制造商等企业集聚。以西安阎良低空经济产业园为例,依托本地航空产业基础,吸引了众多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入驻,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2.3.3 促进产学研合作
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鼓励高校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例如中国民航大学在宁河区设立校区,为宁河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与技术支撑。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共享科研成果。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产业园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2.4 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2.4.1 争取空域开放与管理政策支持
积极与民航管理部门、军方沟通协调,争取更大范围的空域开放。例如宁河区获批 180 平方公里空域,包括七里海巡检空域、现代产业区空域等,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推动空域管理政策创新,简化飞行计划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低空飞行的实时监控与管理,保障飞行安全。
2.4.2 出台财政金融扶持政策
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研发创新、应用场景开发等。如济源示范区设立专项资金支持 “一园一中心一平台” 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低空经济领域优质项目,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4.3 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
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低空经济领域高端人才与团队入驻。提供人才公寓、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配套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与培训项目,为产业园发展提供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
三、案例分析
3.1 深圳宝安区低空经济产业园
宝安区作为深圳的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地,依托自身雄厚的产业配套与广阔应用场景优势,重点构建 “1+3+N” 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格局。“1” 是在深中通道门户区规划打造低空经济未来中心;“3” 是在不同片区规划布局总部集聚区、制造产业集聚区等;“N” 是多个应用场景及基础设施。园区内聚集了丰翼科技、科卫泰等 200 多家低空经济产业链头部企业,已形成涵盖飞行器制造、飞行服务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通过精准定位产业细分领域,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宝安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效,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典范之一。
3.2 江西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园
共青城按照 “南昌发展大飞机、景德镇发展直升机、共青城发展无人机” 的产业定位,超前规划 4.1 平方公里低空经济产业园,布局 “一心、两轴、四板块”。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累计投入近 20 亿元完善基础设施,成功引进 12 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举办多场赛会活动提升知名度。园区大力拓展应用场景,开展飞行培训、空中旅游观光等活动,推动了低空经济与文旅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发展道路。
四、结论
基于地方特色产业谋划低空经济产业园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准定位特色产业关联的低空经济细分领域,科学规划产业园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并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各地能够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充分借鉴成功案例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