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市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通过分析九江市高质量发展契机与现有基础,深入研究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九江市高质量发展契机与现有基础

1.1 发展契机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九江市创新驱动新引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它呈现出颠覆性创新技术驱动、较高的发展质量等特征。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增强。培育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能源技术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加速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从而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多样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江西省紧紧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等重点领域积极谋划储备重点项目。在此背景下,九江市应紧抓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机遇,加快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管理、数字等要素创新性配置,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与卡点,逐步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优质创新要素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集聚。

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为九江市高质量发展指明新方向。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殷殷嘱托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错综复杂形势、深化完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九江实践路径的内在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九江市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步入了工业化中后期、信息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提质提效期、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期,正处在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因时应势、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找准路径,更好地引领和推动九江现代化建设。

江西九江市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江西“1269”行动计划给九江市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江西“1269”行动计划发布后,各部门出台了针对性政策措施。江西省工信、财政、商务和金融监管等部门分别组建“1269”行动计划工作专班,启动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金融奖励试点,深入推进重点产业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出台金融支持“1269”行动计划的若干措施。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围绕龙头骨干企业引育、创新引领、产业链融合发展等六大行动,分别制定了“施工图”和“时间表”。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九江市应紧抓“1269”行动计划发展机遇,聚焦提升重点产业链韧性安全和竞争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等基础性长远性谋划,为九江市工业转型发展及做好产业链配套奠定扎实基础。

1.2 现有基础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各级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长江九江段、赣江九江段、修河、柘林湖等重点水体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均值为Ⅳ类,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为37.5%,较全湖区优良率高9.7个百分点。九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有色贵金属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江西矿产资源大市。列入九江市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53种,矿产地266处,其中大型矿床31处、中型40处。已创建绿色矿山23家,其中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10家、省级绿色矿山名录12家、市级绿色矿山名录1家。

二是企业研发动力强劲,绿色发展质量较高。2023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35%。获评科技领军入库企业2家,新认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153家,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565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4家,新增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为不断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有序替代,全市列入省级规划库风光项目139个,总装机562.24万千瓦,通过省级优选风光项目37个,总装机122.15万千瓦。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成功创建了2家省级绿色园区、13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节水园区,为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三是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九江市地处长江水道与京九铁路构成的“黄金十字架”中心,位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四大城市经济圈的交汇点,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为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十大港口城市之一。“一港五区”航运枢纽体系初步形成,多式联运网络逐步完善,城西、红光两大集装箱码头实现一体化运营。陆续开通了“沪浔快航”、九江至日本集装箱国际直达航线、舟山至九江粮食江海直达航线。2023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超2亿吨,增长11.2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7.39万标箱,增长13.64%,成为全省最大的赣货进出大通道,为江西省打造内陆开放门户、融入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奠定了基础。

四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九江市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名山名水名湖名人的资源优势凸显,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修水县、武宁县分别入选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第二届(江西·九江)长江经济带文旅消费季活动带动文旅消费超1.2亿元。2023年游客接待量增长17.2%,旅游总收入增长76.3%,庐山市连续六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庐山西海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九江市文旅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二、九江市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亟待加强

发展与保护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是首要面临的问题。目前,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普遍面临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长江干支流和湖泊水生态显著退化、重大工程生态环境累积影响不断显现、江河湖泊关系不和谐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整改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城市仍存在生活污水直排、尾矿库及周边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足、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例如,九江市经开区李家山泵站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此外,该泵站排放的生活污水经过十里河后汇入长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超标,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需要加强全链条防控技术体系建设,推进污染控制技术模式分类分区构建,开展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污染治理绩效评估。以辩证思维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以多元主体协同汇聚绿色发展合力,以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转型塑造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2 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

高层次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严重,导致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不足。相比发达地区,九江市的科研经费投入少、科研成果少、原创性发明少、技术市场交易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九江市尚未形成完整的产学研有效结合机制,导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不能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较低。在九江市产业结构中,传统行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九江市既要突破传统产业升级的瓶颈,又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同时,企业自主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动力不足,这也制约了创新动能的发展。在数字经济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九江市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和绿色技术创新转化效率低等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激励企业创新及培养高端人才,从而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

2.3 口岸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岸线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发利用率低,与长江沿线城市的协同合作不够深入,未深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中,与国际市场的交流联系不够紧密,开放型经济水平不足。在港口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缺乏从宏观层面、全流域的视角综合考虑港口建设问题,区域交通枢纽能力尚待加强。现阶段,沿江港口兴建多由地方政府主导,长江流域层面缺乏地方政府利益协调机制,使得九江市口岸在统一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同时,九江市的生态环境面临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矿山开采破坏、鄱阳湖非法矮围整治流于形式、生活污水直排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多重压力,这些问题对岸线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2.4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不足

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串联了沿江11个省市,是长江经济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一环。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正实现从“区域旅游”向“流域旅游”的空间拓展、区域“支柱产业”向“全局战略性产业”提升、“国内区域旅游发展”和“对外国际开发开放”的联动对接。九江市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自驾自助、家庭亲子、高铁旅游市场兴起与市场细分,九江市旅游产品出现滞后性、单一性。此外,品牌宣传力度不足,需要增强宣传推介的主动性,切实把文旅工作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并加大引客入浔力度。(作者:孙志伟、王鑫亮、熊瑜)




上一篇:县域数字政府与低空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融合路径

下一篇:江西九江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