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低空经济发展路径及经验总结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正处于迈向快速成长期的关键阶段,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低空经济是我国率先提出的概念,国际上尚无对应范畴。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欧美低空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征与关键举措,提炼可借鉴的经验,以期为我国低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战略启示。

一、美国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早期(1903-1913年):莱特兄弟首次动力飞行并获“飞行器专利”后,美国掀起航空热潮。国际赛事举办、飞行学校建立与航空邮政兴起,奠定了美国现代航空基础设施体系基础。

快速发展期(1914-1943年):经济繁荣与民众收入提升推动航空文化在西方国家迅速普及。韦科、赛斯纳、派珀等老牌通用飞机制造商相继崛起,为低空制造夯实了产业技术根基。1926年,首部规范飞行员资质与飞机适航的《空中商务条例》颁布,为行业法治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主导建设超千座通用机场,加速推动空域资源开发。

成熟阶段(1944-1978年):1944年,美国民用航空局启动容纳50万架飞机的空管系统建设,并将85%的空域转为民用,极大地促进了私人飞行普及。同年,《美国军人权利法案》与VA飞行训练法实施,配合EAA(实验飞机协会)的成立,推动飞行员队伍迅速壮大。1955-1980年,美国飞行员总数突破80万。1970年《机场和航线发展法案》出台,推动基建升级与技术研发,FBO、飞行俱乐部等业态蓬勃发展。1973年,美国通用飞机年交付量达1.7万架,通航制造业进入黄金时代。

基于美国低空经济自1979年至今的发展现状,将其衰退阶段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衰退期(1979-1993年):1979-1993年间,美国通航飞行事故率激增30%。《统一产品责任法案》实施叠加石油危机,导致通航飞行小时数锐减25%,制造商数量与产量出现断崖式下跌。

(2)恢复期(1994-2015年):为推动通用航空市场复苏,1994年克林顿政府签署《通用航空振兴法》,助力通航制造业回暖。进入新世纪,美国发布“国家通航蓝图”,推出AGATE、GAP、SATS等计划,对航空法规、基础设施等进行全方位部署。

(3)转型期(2016年-至今):面对市场需求变革,2016年FAA颁布《小型无人机系统规则》,开启无人机商业化进程。UberElevate计划与AAM框架相继出台,加速eVTOL技术商业化落地。2024年FAA敲定eVTOL操作规则,Joby等企业获得航空承运人证书。美国还通过《先进空中交通(AAM)协调及领导法案》《先进空中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AAIM)法案》等政策,构建起新型监管体系,引领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纵观发展历程,自1903年起以通用航空为主体的美国低空经济,历经百年形成政策扶持、技术创新、需求升级的三重驱动模式,其产业韧性值得借鉴。

二、欧洲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欧洲低空经济发展路径与美国类似,同样经历了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阶段,遵循军事需求向民用拓展的路径,在农业、林业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模式。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通过三大战略举措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强化政策规划与标准引领。2016年欧盟发布《欧洲无人机展望研究》,设定2035年产业规模达150亿欧元的目标;2022年《欧洲无人机战略2.0》提出19项旗舰行动,覆盖适航认证、军民融合等领域;2024年《创新空中交通条例》明确VCA运行规则,标志着欧洲低空经济治理体系迈上新台阶,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树立标杆。

第二,构建技术创新生态。通过“HorizonEurope”计划累计投入超20亿欧元,聚焦氢燃料电池、AI导航等前沿技术;建立跨境试验走廊网络,支持eVTOL、无人机物流等场景验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5%。

第三,推动产业协同与市场开放。自2015年起举办年度无人机高峰论坛,促成空客、泰雷兹等龙头企业与初创企业合作;推进欧洲单一航空市场建设,适航证书互认覆盖31国,形成全球最大的区域通航市场。

当前,欧洲低空经济正从传统制造向智能服务转型,其政策前瞻性、技术协同性和监管科学性,为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1990-2023年通航视角下的欧洲低空经济发展情况

图1  1990-2023年通航视角下的欧洲低空经济发展情况

三、欧美低空经济发展经验总结

欧美低空经济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从萌芽、成长到转型的完整周期,其持续竞争力源于技术研发、政策法规、空域管理、市场生态的协同作用。第一,卓越的研发技术与完备的基建体系。依托百年航空科技积累,欧美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场景验证”创新闭环。飞行器设计领域,持续突破eVTOL、氢能源动力等前沿技术;运行管理方面,通过数字化空域系统、AI交通管制技术,实现低空飞行效率与安全性双重提升。同时,大规模基建投入(如美国超2万座通用机场、欧洲跨境试验走廊网络)为产业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第二,三级政策法律支撑体系。通过“法律框架+专项法案+适航标准”三级体系,构建坚实制度保障。美国出台《AAM协调及领导法案》《AAIM法案》等法规,欧盟发布《无人机通用条例》等文件,明确空域融合、责任认定等核心规则,覆盖飞行安全、空域管理等关键领域,形成完整法规体系。

第三,开放空域管理与高效适航认证。美国将85%空域划为民用,释放低空飞行灵活性;欧洲通过U-space数字化计划,实现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运行。安全保障方面,建立“设计认证-生产许可-运行批准”全链条适航审定体系。例如,FAA对eVTOL采用“基于性能”的审定标准,认证周期缩短30%,显著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第四,活跃经营主体与良性资本生态。欧美低空经济呈现“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协同特征。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通航市场(飞行员超72万、通用机场1.9万座),形成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共生生态;欧洲通过“空客领航计划”推动跨国企业与初创公司合作。资本层面,2023年欧美低空经济风投达128亿美元,政府与企业研发投入比1∶3.5,形成“政策引导-资本接力-商业变现”良性循环。(作者:刘光才、黄利萍、李章萍、宋洋)




上一篇:低空经济发展对民航运输网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低空经济与欧美发展差异分析及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建议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