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赛迪顾问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超过8500亿元,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步入万亿赛道。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因素驱动下,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能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苏州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实践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苏州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2024年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目前,苏州已形成“顶层设计+行动规划+专项法规”的“市—区(县)”两级低空经济政策法规制度体系。2024年2月,《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围绕产业能级、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安全监管四个方面,部署苏州低空经济发展重点任务,力争到2026年,将苏州打造成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同年4月,《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体系与愿景》明确苏州低空经济发展目标,打造“12345”低空经济发展体系。2024年10月,苏州出台《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低空飞行活动服务管理,提升低空飞行服务便利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苏州各区县依托各自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陆续出台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助推苏州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产业规模初步显现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涵盖低空基础设施、低空装备制造、低空应用服务、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苏州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结合自身产业禀赋和优势地位,提出培育低空智造产业和低空服务产业两大集群。
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图谱逐渐丰富,产业链上游为系统及零部件领域,中游为低空航空器和地面基础设施及系统,下游为低空应用。2024年,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公布了苏州市首批7家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30家领航企业、7家创新示范机构名单。截至2024年,苏州注册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已超1000家,涵盖无人机制造、核心零部件生产、低空飞行服务等多个领域。
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初具规模,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基金投入上不断加大力度。截至2024年底,苏州已签约低空经济项目超300个,计划总投资超900亿元,签约低空经济产业基金19个,总规模超200亿元。2025年2月12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成功签约,共22只、总规模408亿元,其中包括规模20亿元的江苏苏州低空经济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60亿元的江苏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20亿元的江苏苏州新型能源及智能座驾产业专项母基金。
表1 苏州低空经济“市—区(县)”两级相关政策法规梳理表
应用场景拓展丰富
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苏州正积极布局低空应用,加速低空应用场景落地,在无人机应用、城市治理、智慧物流、文旅服务等领域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苏州低空航线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开通阳澄湖、太湖等21条低空航线,通航飞行量位居全省第一,初步构建“半小时空中通勤圈”。
苏州公安、交通、应急、农业等部门已广泛使用无人机开展业务。苏州全市部署3000余架无人机,应用于河道巡检、违章建筑监测、交通疏导等城市治理领域。2024年苏州率先引入无人机与无人车协同配合配送快递的模式,实现快递配送方式创新,成为长三角区域内首个实现空地无人载具协同配送快递的城市。2025年1月,“创新无人机配送模式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成功入选《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第三批示范案例》。苏州低空旅游项目也逐步兴起,打造了空中游览、无人机表演秀等“低空+文旅”特色文旅服务项目。
飞行服务监管不断增强低空飞行不仅要“飞得起”还要“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飞行服务监管是低空飞行的重要环节,也是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苏州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一中心”“一平台”的市域一体化监管模式。2024年8月,苏州正式成立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帮助企业“飞得起”,同时保障飞得安全、飞得高效。2024年10月,苏州正式发布低空服务监管平台,为运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高效服务,为监管方提供实时监管,以数字化底座保障低空飞行,实现对低空飞行活动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有效保障低空飞行安全。2025年2月,《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测试指南》正式发布,进一步提升低空飞行安全水平,加速构建低空飞行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张俊杰、王铁铮、王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