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产业规模、产业链条、基础设施、企业生态和应用场景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四川革命老区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从中提出消费市场培育不足、政策标准缺失、基础设施薄弱、人才与产业短板、应用场景受限等关键问题。
一、四川革命老区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四川革命老区的低空经济产业整体处于起步上升阶段,产业规模虽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但相较于发达地区仍存在明显差距。具体表现为:达州市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前期,各类项目和企业正不断涌入,但产业规模仍处于积累和增长阶段[6];南充部分无人机企业通过业务拓展,其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逐步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7];巴中市南江通用机场选址已获军方批复即将开工建设,通江、平昌两个通用机场也被纳入四川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此外,巴中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将建成试飞场地、比赛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打造应用场景,未来可吸引低空飞行器制造企业入驻,承接专业培训及赛事承办。
然而,总体来说,航空消费市场培育明显滞后。以广安低空红色旅游项目为例,重庆至广安的红色旅游低空线路虽于2024 年实现首飞,但其常态化运营仍需根据天气、客流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协调,反映出航空消费群体尚未形成规模,低空旅游消费市场仍有待开发[7]。当前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影响市场推广进程。要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航空消费普及化至关重要。
(二)产业链:初步形成完整链条
四川革命老区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格局。具体表现为:上游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广安华蓥市在玄武岩连续纤维原料均质化及池窑生产线等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材料是无人机实现轻量化的关键基础材料。依托此项技术,四川领神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制出轻量化无人机零部件及整机产品,年产值突破亿元。
中游整机制造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腾盾科创公司达州基地项目标准厂房已部分建成投产[11]。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30 架以上大型无人机及蜂群子机的批量生产能力,可为川东北地区提供应急通信、森林防火、人工影响天气等多样化服务,预计年产值将超过20 亿元。同时,达州河市通用航空产业园配套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及机场智能化改造等4 个配套项目正同步推进,总投资达37 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显著提升达州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省低空经济“第四城”的地位。下游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达州将通用航空产业园已建成通航产业基地和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川东北—渝东北空中应急救援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目前,达州已开展短途载人运输(已完成跨线航线试飞)、空中应急救援、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观光飞行等多元化应用[11]。龙昊航校每年培训飞行员超过300 名;光雾山、天池部落等景区常态化开展低空旅游业务;巴中在航空物流、低空旅游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2023 年,南充成功首飞川东北首条无人驾驶航空器旅游观光航线(采用广州亿航智能公司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同年,成都金堂县至南充阆中短途定期载人航线开通,实现两地间低空运输常态化运营。
(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但仍存短板
在机场建设方面,达州已完成河市民用机场改通用航空机场工作,并建成万源运输机场及宣汉、渠县通用机场;巴中市恩阳机场于2019 年正式通航[9]。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在革命老区大规模建设通用机场及起降平台所需资金巨大,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由于产业规模较小,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继续外部资金支持。二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1)机场设施数量短缺,东部省份单个地级市通常拥有多个通用机场,而老区多地级市仅有一两个甚至空白;2)运行保障体系不完善,包括航站楼、空管系统、维修保障等配套不足;3)低空航路等基础设施欠缺。以达州为例,现有垂直起降点数量极为有限,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四)企业生态:龙头企业引领发展
四川革命老区低空经济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2022 年,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与达州市签署合作协议,投资5 亿元建设大型无人机装配调试和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基地,规划用地100 亩。达州高新区成功引进清华大学研发团队,开发出国内首款超轻型复合翼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一期建设研发中心,二期规划整机生产装配中心。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多个机型已入驻达州通用航空产业园。这些企业的入驻有力推动了产业园建设,助力其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通航制造新高地、运营新枢纽和应急救援中心[6]。南充的四川沃洛佳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无人机水环境监测领域多年,拥有各项知识产权40项,其产品在全国水文系统应用率超90%,并入选水利部先进技术推广名录[7]。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巴中开展无人机监测网络试点,服务国土、环保、水利等领域[11]。巴中临港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8]。广安港务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科技企业共建川渝低空经济广安综合技能培训基地,在低空飞行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9]。但总体来看,低空制造企业数量仍然偏少,且主要集中于成都。目前仅有腾盾、纵横、驼峰等少量成都企业在革命老区设立分支机构。
(五)应用场景:多元化探索初见成效
达州、巴中、南充等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低空旅游成为重要的应用场景。如巴中光雾山、南充嘉陵江沿岸等景区已推出低空观光体验。在物流领域,为应对电商发展需求,各地探索无人机配送模式,提升小件货物的配送效率。广安、南充等地通过专业培训基地(如川渝低空经济广安综合技能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飞行培训业务,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达州等重点推进低空应急救援应用,完善区域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二、四川革命老区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市场培育不足
航空消费市场发展滞缓,其主要原因为:一是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多数群众对低空经济概念及具体消费项目认知有限;二是消费理念尚未转变,尽管低空短途旅游的性价比优势明显,但消费者对其便利性还缺乏直观体验;三是eVTOL 等新型交通工具普及度低,目前仅在大城市试点运行,航线数量少,覆盖范围有限,市场知名度不高。
(二)政策与标准体系缺失
当前低空经济政策环境存在明显滞后性:一方面,由于产业形态快速演变,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持审慎态度,因此各地政策迟迟没有出台;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低空经济发展潜力认识不足,反应较迟缓。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面临更大挑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如企业、高校、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确保标准条款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配套滞后
四川革命老区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基础性制约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规划不足,地方政府对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需求预判不准确,缺乏系统性规划布局,特别是对低空起降机场网络建设重视不够;二是资金短缺,受限于地方财政实力和传统基建投资偏好,通用航空机场建设面临严重资金缺口;三是市场信心不足,金融机构对通用航空项目收益预期信心不足而持保守态度,导致融资渠道不畅。另一方面产业配套不完善。一是上游配套薄弱,航空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关键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原材料供应不足,采购周期延长,成本居高不下;二是下游协同不足,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不畅,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制约整体竞争力提升。
(四)人才短板明显
在四川革命老区低空经济发展中,人才短板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高端人才匮乏。低空经济涉及航空制造、无人机技术等前沿领域,老区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有限,难以培养和吸引复合型高端人才。二是人才吸引力不足。老区经济基础薄弱,薪资水平、职业发展空间等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无法吸引外来人才;而本地培养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外流现象普遍,进一步加剧人才缺口。三是政策配套不完善。针对低空经济人才的专项引进、培养政策尚未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缺失,难以形成系统性人才支撑体系。
(五)应用场景推广受限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在革命老区的拓展面临多重制约:一是场景开发深度不足,目前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旅游观光和应急救援,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更具产业化潜力的领域渗透率不足;二是消费市场培育滞后,这直接影响了应用场景的商业价值实现;三是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包括应用场景开发的专项政策缺失、场景创新的金融支持不足、跨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应用场景的深度开发和价值释放。(作者:郑晓霞,何先定,周仁建,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