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四川革命老区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本章节将基于问题导向,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发展策略体系,包括:创新消费市场培育模式、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夯实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支撑、强化人才支撑、深化应用场景创新等具体措施。研究成果不仅为四川革命老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也为同类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式。
一、多措并举培育消费市场
针对消费市场培育不足的问题,建议从航线运营、文旅融合、新兴业态培育等方面综合施策。在航线运营方面,鼓励低空经济企业开通区内短途运输航线,初期由政府引导,采用促销策略吸引客流,克服山区适航机型少、准入难、成本高的困境。在文旅融合方面,依托老区丰富的生态与红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红色航空”主题旅游线路,将光雾山、阆中古城、红色旅游景点等特色景点串联起来;设计差异化飞行体验项目,打造“森林飞”“峡谷飞”等低空文体旅游航线品牌;推动航空器与地方文化、农村元素融合,定期举办无人机灯光秀等特色活动提升市场关注度。在新兴业态培育方面,支持建设低空文化园区、航空运动俱乐部等航空主题研学基地,在度假区、景区等地开发多元航空运动体验点,发展跳伞、滑翔等低空运动体验项目,培育大众航空运动消费;开通低空飞行体验航线,助力达州、巴中成为航空运动消费与人才培育中心。积极推动成本优势,积极推动eVTOL在达巴广南地区开展城市空中交通示范应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申报试点,培育商务出行、空中摆渡等场景应用,激活低空经济消费市场潜力。
(二)健全政策标准体系
针对政策标准缺失问题,需从工作机制、要素保障、行业管理三个维度完善政策体系。在工作机制建设上,应构建省级低空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组建低空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产业技术、安全、法律等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和专业咨询。在要素保障方面,要制定低空经济专项用地政策,优先保障低空经济研发创新、试点工程及机场建设等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明确对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项目、低空制造等的支持举措,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强化要素保障能力。在行业管理方面,加快制定无人机运行安全管理细则,建立低空经济活动统计监测体系,形成全过程安全监管体系;积极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技术研究,助力老区低空经济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三)夯实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支撑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产业配套不完善的双重制约,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要完善规划布局体系,重点推进达州、巴中、广安等区域的机场网络建设。鼓励现有运输机场通过改扩建拓展通航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加快通用机场建设进度,对纳入省级规划的通用机场项目,将其进场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步纳入省级重点交通项目予以保障。各市县应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布局起降场地网络,给予企业投资建设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用地政策支持;同时在人员密集区域及重点场所分批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及管控设施,构建“干线机场—通用机场—起降点”三级基础设施体系。在产业配套完善方面,要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一方面聚焦上游配套,支持航空新材料研发生产,建设专业化的航空产业园,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强化下游协同,打造“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生态圈,在重点区域建设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打造高品质通航小镇。同时要完善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低空经济大数据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平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四)强化人才支撑
针对人才短板问题,建议从培养体系优化和政策支持两方面发力。要支持省内职业院校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将通航飞行员、维修技师等纳入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比照各市县的高层次人才政策执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通用航空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开展无人机作业、飞行等培训;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鼓励低空经济企业进行无人机驾照、通用航空执照等培训及认证。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五)深化场景应用创新
针对应用场景受限问题,需要拓展公共服务与培育商业应用并举。在公共服务领域,建议将通用航空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目录及财政预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农林植保、灾害救援、应急通信等多领域普及低空经济服务;同时,以发放消费券形式,补贴低空旅游、飞行体验等个人消费。推进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基地,打造高效应急救援网络;在达州、巴中等地探索低空警务试点,全方位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在商业应用方面,积极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与末端配送试点,完善低空智慧物流网络;创新发展低空旅游新业态,探索城市空中交通应用场景;在农业主产区推广植保无人机作业,开展无人机放牧;开发低空地理信息业务,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测绘系统。
二、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视角,系统分析了四川革命老区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通过政府主导培育消费市场,融合文旅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推动eVTOL 示范应用,激活潜在需求;构建完善的政策标准体系,强化制度与要素保障;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产业配套,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人才引育计划,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深化应用场景创新,推动公共服务与商业应用融合。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四川革命老区将突破发展瓶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为革命老区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作者:郑晓霞,何先定,周仁建,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