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正以其独特的产业架构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着各界目光。围绕低空飞行活动构建起了一条复杂且多元的产业链,共同推动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一、低空经济产业链剖析
(一)上游:原材料供应与核心零部件制造
上游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根基。在原材料方面,铝合金、钛合金凭借其优良的强度重量比,成为飞行器结构件的首选材料。2024年,中国铝合金产量持续攀升,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为飞行器的轻量化与高强度设计提供了保障。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崭露头角,其产量稳步增长,在高端无人机及通用航空器的机身、机翼制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幅提升了飞行器的性能与耐久性。
在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心脏”,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航空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油效率、可靠性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实现进口替代。飞控系统则是飞行器的“大脑”,负责飞行姿态控制、导航等关键功能。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飞控系统的智能化、精准化程度不断提高,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飞行环境。
(二)中游:飞行器制造与运营保障
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游包括飞行器制造与运营保障两大板块。在飞行器制造领域,无人机制造百花齐放。大疆作为全球无人机行业的领军者,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凭借先进的飞控技术、高清摄像功能以及便捷的操作体验,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亿航智能、航天彩虹等企业不断推出适用于测绘、巡检、安防等专业场景的无人机产品,推动无人机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
载人飞行器制造方面,传统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制造企业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拓展应用领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作为新兴的飞行器类型,发展势头迅猛。2023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77.3%,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95亿元。eVTOL具有垂直起降、噪音低、能耗小等优势,有望在城市空中交通、旅游观光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运营保障板块涵盖飞行服务、维修保养、航空培训等内容。飞行服务企业为飞行器提供航线规划、气象信息、通信导航等服务,确保飞行安全、高效。维修保养企业具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和设备,能够对飞行器进行定期检修、故障排除,延长飞行器使用寿命。航空培训学校培养专业的飞行员、维修人员等,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下游: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
下游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价值体现端,应用场景极为丰富。在生产领域,农业植保无人机通过搭载农药喷洒设备,实现高效、精准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电力巡检无人机能够快速排查输电线路故障,保障电力供应稳定。工业测绘无人机则为工程建设、矿山开采等提供高精度测绘数据,助力企业科学决策。
在公共服务领域,应急救援中,直升机和无人机能够快速抵达灾害现场,开展人员搜救、物资运输等工作。医疗物资运输通过无人机配送,实现偏远地区紧急医疗物资的快速送达。警务安防无人机则用于巡逻监控,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水平。
消费娱乐领域同样潜力巨大。低空旅游方兴未艾,游客可以乘坐直升机、热气球等飞行器,从空中俯瞰自然风光、城市美景,获得独特的旅游体验。无人机表演也成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通过多架无人机编队飞行,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光影效果,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庆典等场合。
二、市场规模现状与预测
(一)当前市场规模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近年来,中国密集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深化空域改革,推动低空经济从探索走向发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划定两类非管制空域,为低空空域放开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工信部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的持续利好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吸引了大量企业和资本进入该领域,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从细分领域来看,无人机市场规模占据重要份额。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无人机在消费、工业、农业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级无人机凭借其趣味性和便捷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工业级无人机在各行业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在测绘、巡检、安防、物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载人飞行器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eVTOL等新兴飞行器类型的快速发展,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二)未来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未来,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驱动因素。
政策方面,国家将持续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深化空域改革,为低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飞行器的飞行限制将进一步减少,运营成本降低,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技术创新将不断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在飞行器制造领域,新型材料、动力系统、飞控技术等的创新应用,将提升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拓展应用场景。例如,eVTOL技术的成熟将推动城市空中交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在运营保障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提高飞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市场需求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对低空经济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在生产领域,企业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将推动工业级无人机在更多行业的应用。在公共服务领域,应急救援、医疗物资配送等需求的增长,将促进直升机、无人机等在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消费娱乐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空旅游、无人机表演等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三、结论
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与零部件制造、中游飞行器制造与运营保障以及下游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各环节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当前,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超5000亿元,且增长势头强劲。在政策利好、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未来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能。为了更好地把握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各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同时加强行业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