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在物流产业中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是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低空经济就是“向空间要效益”。低空经济+物流是目前商业应用最广泛的场景。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人机在城市物流应用场景中逐渐展现出较大的潜力。相比传统物流配送方式,无人化具备方便高效、节约人力成本、减少安全隐患等优势,配送效率更是大幅提升。因此,受到快递、电商等企业的关注。

低空经济在物流产业中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一、低空经济在物流产业中的发展现状

交通是物流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不管是交通工具的升级迭代,还是水陆空交通路线的实现,每一次交通物流的突破,都能为物流产业发展带来颠覆性的革新与推动。今时今日,无论是全球范围内的航空和远洋航线,还是城市的立体交通体系,物流系统都日趋完善。然而,基于城市地面空间错综复杂、越来越拥堵的交通情况,在城市范围内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始终难以突破,多靠人力实现。而无人机的出现,可以无视城市地面的复杂情况,无需“修路建桥”搭建运输网络,只需利用“低空”场景,就可实现物流新突破。由此可预见,“城市低空”是一片广阔的市场蓝海,发展“低空经济”更是迎来全新的重大机遇。众多上市企业也纷纷看好这片领域,布局参与。其中,京东获首个国家级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顺丰获国内首张无人机运营证,饿了么获中国首条外卖无人机航线。放眼国外,早在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就对无人机送货的前景十分看好,亚马逊以及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同样已经开启了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


国内低空物流配送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在2012年顺丰就提出无人机配物流配送的构想,2015年开始组建自主研发团队。旗下品牌丰翼科技已在深圳常态化运营部分路线,重点聚焦快递件及包括疫苗、血清等医疗物资,实现中转场和单元区域之间、医院与检测中心直飞。除此之外,美团的低空物流配送业务也发展迅猛,从2017年美团启动无人机配送服务的探索,2023年2月,美团无人机团队宣布其城市低空物流解决方案通过中国民航局审定,并获得了相应的许可证,可以在深圳人口密集区120米以下空域中,用无人机完成物流配送工作。


先进制造是物流产业中低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国内以大疆创新、道通航空、高巨创新、纵横股份、极飞科技等为代表的无人机制造企业,亿航智能、峰飞航空、时的科技、沃兰特、御风未来、沃飞长空、小鹏汇天等为代表的eVTOL、飞行汽车生产制造厂商争相布局低空经济。我国的无人机产业具有全球领先优势。据有关机构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为94亿美元,其中,中国为75.8亿美元,占全球80%的份额,遥遥领先于第二、三位的美国与欧洲。大疆无人机在全球无人机产业规模中占比超过40%,位居世界第一,约合260亿元人民币。据民航局统计,我国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27万家,实名登记无人机83.2万架,民航局无人机空管信息服务系统2021年累计接收到无人机实时飞行约3.86亿架次,飞行约1668.9万小时。拥有良好的低空制造业基础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低空经济在物流产业中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低空经济推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低空基础设施不完善

低空基础设施是各类低空物流活动的必备载体,低空物流活动需要构建完善的空中交通网,与已经建设完善的地面交通网络不同,低空物流活动的交通线路属于一片空白,没有一个统一的低空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家低空物流航线的规划问题,这导致各家低空物流企业没有完善的飞行航线规划,严重降低了物流配送效率。除此之外,低空航空器的起落平台、充电站等必备基础设施较为缺乏,进一步制约了低空物流活动的商业化进程。


2.2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低空物流企业需满足两方面资质许可:在运营许可层面,需得到民航局的物流无人机运营许可资质;在低空空域内,需得到军方对航线和空域的批准。其次,在无人机设计、研发和生产中,逐步成熟的适航法规做出了完善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拉高了行业门槛。对于那些技术、产业和商业化都还在早期探索的公司,难以满足资质的高要求。这些问题制约了低空经济在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2.3 高新技术支撑力度不足

我国在低空航空器核心零部件的制造上严重依赖进口,很难做到自主可控。此外,低空经济涉及的场景多为人口密集的城市上空,进而对物流无人机的安全可靠性要求极为严格。消费级和安防巡检等应用型无人机的技术难以满足,物流无人机需要长周期的技术投入,才能满足大规模、自动化、超视距和复杂环境下的飞行要求,安全可靠性要接近通航飞机的水平。同时,无人机运营体系对技术有全方位的要求,包括无人机本体、地面配套设备、运控系统等,企业需要拥有全闭环研发链条和模块化能力。


2.4 相关法律体系缺失

低空经济对物流产业来说是一个相对新的业务模式,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无相应标准可依据,进而导致行业粗放式发展。包括像无人机存在的飞行安全问题,如出现飞行故障、飞行区域冲突、遭遇攻击等。低空经济方面相关法律体系缺失给物流产业很多低空物流业务发展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法律风险。低空经济具有创新变化快的特点,这也导致与之配套的立法比较困难,所以给物流产业的低空物流业务发展带来很多未知的风险。


三、低空经济助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3.1 加快低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低空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规划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起降平台、换电站、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时,运用数字化的管理系统赋能低空物流活动,实现设备互联、信息畅通的低空物流网络,也可叫低空数字化服务系统,主要针对低空飞行器在日常飞行全过程的协调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迭代、持续改进。就是大力发展为低空飞行和空域安全提供保障服务的相关产业。


3.2 加强低空经济在物流产业上的应用场景创新

低空经济的本质,是以一张空中即时运输和保障网络为基础,实现高效灵活且高性价比的覆盖、实现大规模经济性运营。因此,对物流无人机的要求不仅仅是安全可靠飞行,还要有模块化技术、灵活适配各种场景,还得实现高经济性。如果公司本身有规模化场景打底应用,将带来极大的先发优势。比如美团无人机在美团外卖场景渗透,目前已发布到第四代无人机产品,能够实现城市低空配送;丰翼科技脱胎于顺丰物流体系,顺丰为公司提供了极其丰厚的测试场景和明确的应用市场,笑到最后的物流无人机企业大概率是由场景巨头孵化而出的。低空空域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与想象空间,拥有比地面交通方式更为广阔、多元的产业与应用前景。


3.3 完善低空经济在物流产业的行业规范

政府部门要鼓励行业协会、低空领域龙头企业、低空经济专家积极参与低空经济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军地民协同,共建低空生态圈。充分发挥低空经济先行优势,在制定低空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相关规范等国际标准方面抢占先机,不断提升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此外低空经济是新业态,在实践活动中往往无相应法律法规可依,容易导致行业乱象,需要尽快在结合实践活动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4 加快培育和引进相关产业人才

(1)充分吸引各类航校毕业生、空军退役飞行员在通航行业就业,整合飞行人力资源,建立飞行人才库。鼓励低空领域龙头企业加强与中国民航大学等专业高校在教学研究、人才培养、专业培训等方面加强协同,培养更多的低空领域专业人才;

(2)鼓励物流行业加强内部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需求。


3.5 加快产业“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力度

(1)充分发挥国内无人机产业集群优势,鼓励无人机生产制造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无人机产品的国产化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并从政策支持、人才引进、财政扶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鼓励本土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鼓励无人机、eVTOL等各类飞行器生产制造企业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对产品进行电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强降噪技术研发,重视环境保护,对城市空中交通发展中的优秀eVTOL、无人机产品给予适当支持。低空经济在物流产业发展的根本支撑是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将进一步拓展低空经济在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有力推动物流产业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


四、结束

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重要意义。低空经济可以提高物流产业交通效率和安全性,降低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要推动物流产业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市场发展、政策环境、区域协同等方面多措并举。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空经济作为复合型产业,要坚持“应用为王、政府为主、技术为底”。要多方参与、区域协同、城城联合,真正让低空经济在物流产业的应用场景遍及全国。既要重视体制和管理创新,更要重视科技创新,包括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应用场景的创新、营销模式的转换等,也包括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作者:张永康)




上一篇: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更新:策略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索

下一篇:从资源优势到产业高地:河北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