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西乡县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思路与策略

上一节我们讲述了汉中市西乡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本章节将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基地建设为支撑,转变产业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思路与策略,包括科学规划布局、培育新型主体、推行绿色规范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加强技术服务保障、加大品质监管力度、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等,以推进西乡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高质量发展思路

以基地建设作基石,将开拓营销市场视作动力,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借由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构建集种植、加工、营销、研发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全新格局,促使中药材产业从以种植为主的初级产品输出模式,向种植、加工、营销、研发协同发展的精深开发模式转变,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将中药材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县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夯实“医养在西乡”的发展理念。

汉中市西乡县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思路与策略


二、高质量发展策略

2.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自然环境条件与中药材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布局。确定优势品种的同时,做好中药材基源认定工作,用科学的数据为中药材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以发展香橼、大黄、银杏、附子、元胡、艾草、天麻、杜仲等品种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中药材产业从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

2.2培育发展新型主体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良种引进及选育、质量监控技术体系、中药材育苗、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加工企业等进行扶持。大河镇总结历年发展经验,推行“党委+村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原有4000亩中药材的基础上,2022年申报1100亩大黄种植项目,分别由龙池窝坝村、龙池村等7个村引领发展;2023年申报2070亩中药材种植项目,其中引进3家企业发展820亩,8个村集体带动农户发展1250亩;2024年预计申报2000亩,通过三年时间累计发展大黄、杜仲、天麻等中药材10000余亩。为破解发展瓶颈,大河镇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班,坚持党建引领,龙池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流转800余亩土地,动员150余户种植中药材,突出合作社带动,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收购农户药材、吸纳剩余劳动力务工,并逐步将中药材生产纳入当地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促进全镇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2.3推行绿色规范生产制定和推广中药材生产技术标准,培育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及仿野生模式,如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采用间作、套作方式,林下种植,提高药材品质。

2.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学习中医药产业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推进措施等,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洽谈招引医药龙头企业就中医药种植基地、加工园区等产业领域投资合作,打造西乡县医药产业产学研游基地和中医药产业现代加工园区,力争引进1个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带动全县中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

2.5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重视中药材的品牌建设,提升“汉八味”品牌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逐步完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建设。

2.6加强技术服务保障制定“人才振兴计划”,通过设立奖学金、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吸引和培养一批中药材专业人才,邀请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指导开展中药材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规范化栽培、生态化种植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加强中药材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本土的中药种植、加工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2.7加大品质监管力度加强中药质量源头管理,从种植全过程进行抽检,防止农残、重金属超标,建立“从地头到患者”中药质量全程溯源体系,坚决打击各种违法、制假售劣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

2.8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激励中药材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中药材特色小镇,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开展养生体验活动,优先打造艾产业链条,发展艾草康养与治疗,提升产业的综合效益,同时拓展多元价值功能,创新发展思路,促进中药材资源循环利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西乡县在中药材方面的优势,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增强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药材提质增产增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作者:周跃军 周显兵 胡德勇 侯小伟 李小谊 王江虹)




上一篇:汉中市西乡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下一篇: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专项债项目申报流程、要点、支持范围及材料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