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问题及路径

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的发展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运用数字技术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赋能;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打造红色乡愁产业;做强红色文创产业,延伸红色价值链,以供参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问题及路径

一、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红色资源管理碎片化,缺乏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

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需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和利用。以江西为例,虽然红色资源总体数量大、遗址类别多、分布范围广,但红色资源多是孤立而碎片化呈现,只能点对点逐个了解,缺乏系统规划和整合。此外,基层红色文物的管理权属混乱,有的划归民政部门,有的划归文管部门,还有的划归当地乡镇或村委会管理。多头管理,责任协调不清,不利于红色资源的整体开发和产业化利用。


1.2 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存在极化现象

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以江西为例,在红色资源丰富、名气大的井冈山和瑞金市,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支持多,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好,红色资源的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红色产业聚集态势。而在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普遍存在干部、群众“等政府,靠项目”,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保护经费短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1.3 红色资源延伸价值开发不足

现有的红色资源主要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于研学、培训或发展红色旅游,虽然传播了红色精神,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更多倾向于对红色资源的文物化利用,对于红色资源的延伸价值开发和利用缺乏深入研究,红色产业形态较为单一,产业链较短,产业附加值低。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路径

2.1 加强顶层设计,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

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加强红色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开发。要加强对红色文物、红色遗址遗迹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相对偏远地区的红色资源检查、修复和保护工作,对基层红色文物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督查管理,明确各方责任。要加强对革命历史、革命事件的征集整理,通过对革命人物的后人进行采访、对红色史料进行收集研究,深度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历史故事,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细节、过程、价值进行提炼、整理、还原和记录,丰富革命人物的光辉形象,增强红色历史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性。


要根据革命文物、革命事件发生的时空变迁及其蕴含的红色精神价值内涵,加强顶层设计,将革命老区全域范围内的红色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进行有机串联,实现系统性开发利用。尽可能利用人们耳熟能详的红色知名品牌带动知名度相对较弱的红色资源,将单个的“红色景点游”转变为革命老区“全域游”,共同塑造红色品牌形象,按照不同的主题,结合红色资源的空间关联性,规划设计红色主题教育与培训、红色研学和红色旅游路线,对红色资源利用进行一体化设计。


2.2 运用数字技术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赋能

我国已经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技术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利用数字技术对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与保存。对红色遗址遗迹、革命文物等物化文化资源可运用三维扫描和数字重建等技术采集其空间三维信息和色彩纹理信息,搭建三维数字化模型。对于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红色文献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可采用拍照、制作音频、视频等方式存档。将这些数字化的红色资源形成红色资源数据库,为红色资源后期的管理、修复、研究和再利用提供支撑。


二是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革命老区红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数字技术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型网络媒体的交互融合,要充分利用直播云探馆、沉浸式情景微课堂、党史教育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打通红色资源共建、共通、共融、共享渠道,形成红色文化传播合力。

三是运用数字技术提升产品和服务体验。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3D影像技术、VR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等前沿科技手段,打造红色文化网上虚拟展览馆和红色文化数字体验馆,给消费者提供交互性和体验感更强的沉浸式红色旅游。还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建设红色智慧景区,根据游客特征与偏好,提供景区门票、酒店餐饮住宿线上预订、交通导航、旅游路线推荐、景区智能导游导览等服务,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2.3 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打造红色乡愁产业

红色资源作为革命老区特殊的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革命历史资源,是革命老区最大的特色资源。在国家大力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积极发挥红色资源的引领作用,将红色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与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革命老区可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以建设红色特色村镇为抓手,大力发展红色乡愁产业,促进红色资源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探索红色资源的市场化开发途径,鼓励社会力量提取红色文化元素,例如,将红色文化元素与陶瓷、木雕、剪纸、刺绣等乡村传统工艺和农业生产体验相结合,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娱乐、乡村康养度假等业态无缝对接,大力发展红色餐饮、红色民宿、红色民俗体验、红色耕读体验、红色拓展训练和红色演艺产业[8],延伸拓展红色产业链,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系列产业。在壮大红色乡愁产业的过程中,助力乡村生产要素集聚和在地化市场形成,以红色乡愁产业引领带动形成乡村产业集群,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4 做强红色文创产业,延伸红色价值链

在红色旅游发展较好的景区,实施游客、创客双驱动战略,由县政府牵头兴建红色文创产业园,引入文创工作室,通过制定优惠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吸引陶瓷、竹编、设计、书画、影视、游戏等关联性强的文创企业入驻兴业。鼓励文创企业结合红色遗址遗迹和红色精神,提炼红色素材,开发红色工艺产品、红色影视作品、红色动漫、红色VR游戏等产品,拓展红色资源利用的广度、深度,做强红色文创产业,加强红色资源价值链的拓展与延伸。


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资源是革命老区最宝贵的资源,具有独特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不仅是革命先辈留给老区人民不可多得的物质财富,更是不可复制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对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资源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的基本原则,不仅要保护好,更要传承好、利用好、开发好红色资源。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红色产业的发展模式,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革命老区要注重保护和传承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讲好红色故事,创新红色资源的传播利用方式,做强红色文创产业,加强红色资源的活化与传承。要继承和发扬红色传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红色资源为核心资产,打造红色品牌,拓展和延伸红色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红色文化游与绿色乡村游融合发展;做强红色乡愁产业,拓展“红色资源+”多业态共生发展模式,助力革命老区振兴。(作者:张雅燕)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范县陆集乡农村产业发展对策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发展历程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