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讲了范县陆集乡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本章节在其基础上提出农村产业发展对策,首先需要从更新经营理念、强化特色经营、创新经营模式、实施激励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引培专业人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切实推动陆集乡农村产业良性发展,使农村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一、更新经营理念
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坚持学习,保持空杯心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本领域的成功企业学习,向其他领域的成功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认识,让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有机融入企业经营中,助力企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更新经营观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大胆实践,不惧怕失败,只有不断实践,才能让新的认识取代旧的认识,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二、强化特色经营
区域特色经营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一方面由分管农业的领导牵头,抽调人员,组建调研专班,对本地特色经营项目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大范围调研,确定适合本地发展的产品,如大棚瓜果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特色采摘园、黄桃种植等;另一方面要从多渠道了解类似区域的特色产品,组织调研专班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沟通交流、研判分析,确定产品,试点推广,为本地特色经营提供充足样本。二是宣传特色经营。陆集乡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只能深耕特色经营,通过利用“三微一端”宣传其他地区特色经营纪录片、召开特色经营专题会议等方式,让本地致富能人积极参与,大胆探索,敢于开辟特色经营新道路。
三、实施激励政策
1)注重奖补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奖补措施,对年度效益好的企业,根据总产值大小、拉动就业人数、社会影响力、消费者满意度等多种因素,给予不同程度的现金奖励,激发本地经营者干事创业热情。
2)提供技术指导。畅通企业与政府沟通渠道,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专人定期上门沟通,了解企业诉求,可根据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通过农业部门联系相关专家,预约时间现场指导,为企业纾困解难。
3)实施人才引进。通过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方式,将企业所需人才向社会发布招聘公告,通过限定学历、专业、工作年限等,选聘优秀人才,和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签订就业合同,每月给予补助金,提高人才收入,让人才“留得住”。
4)提供资金扶持。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要结合上级部门,了解现行的资金扶持政策,建议向滩区重点倾斜,加大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实施贷款贴息或降息,解除经营者的资金困扰。
四、创新经营模式
1)坚持市场导向。有学者说过,“市场自己会说话,市场永远是对的,凡是轻视市场能力的人,终究会吃亏的”,只有遵循市场规律、了解市场趋势、符合市场方向,才能使企业在战略上取得优势[7]。这就要求企业以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和产品分析,强化市场导向的营销管理,避免闭门造车,降低试错成本,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可以结合当前热门的休闲项目,将农家乐、采摘园等引入本地,借助本地资源优势,满足更多群体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2)拓宽销售渠道。一方面做好直播带货,推行“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短视频”全渠道矩阵销售模式,举办“直播促销”等线上专场直播活动,将本地香瓜、绿宝、西瓜、黄桃、花生等特色农产品进行网络直播销售,也可以通过热门公众号推文等方式,助力陆集乡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做好线下展销,积极参与各地举办的展会,携带本地特色农产品,扩大本地农产品社会影响力;也可以通过中心广场或购物广场的LED屏投放广告,循环播放产品的短视频,让更多人成为产品的潜在客户。
3)强化宣传推广。“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几年前这句广告词家喻户晓,很多人可能没有买过产品,但是听到这个广告词,每个人都知道,假如真要选购类似产品的时候,脑白金可能会是客户的首要了解对象,这为企业占领市场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势。由此可见,对于产品而言,质量好固然重要,但是必要的宣传能助其快速占领市场。要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重点使用当下热门的新媒体方式,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联系专业团队,制作宣传视频,让更多人了解产品、认可产品。
4)抓好售后反馈。售后是整个销售环节的末端,同时也是连接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桥梁,一味地追求销售,不看重售后,势必会导致部分客户流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只有掌握售后反馈情况,才能更清晰地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8]。可以通过张贴问卷二维码等方式,让客户参与进来,通过体验产品发表自身的看法,也可以通过反馈有奖等激励方式,调动客户参与的积极性,为企业提供一手客户体验信息,便于企业及时跟进提升,持续提高产品品质,吸引更多人购买产品。
五、培养专业人才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是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乡镇,应加强与上级人社部门沟通,了解人才培养政策,广泛宣传动员,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这样也能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同时,可以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本地人才需求,建议人社部门多开展一些实用技术培训,特别是要侧重对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进行特色种养殖技术、管理技术、经营模式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够适应农业产业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型职业农民。
六、规范平整土地
一方面借助政府资金。可以根据土地管理相关政策,若能申报上级资金,积极申报;也可以将土地平整纳入乡级谋划项目,统筹乡级资金,逐步实施项目。另一方面借助村集体经济资金。每个村都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召开平整土地会议,针对不平整的地块,拉出具体位置、面积、户名单,各村根据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逐步平整土地,便于土地规模化流转。
七、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修好农村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由此可见农村道路对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深入调研道路畅通状况,对于交通运输主干道、生产生活道路,及时修通、修好,若出现损坏问题要及时修缮,让便捷的道路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石。二是配置水利设施。根据生产活动状况,及时维修损坏的水利设施,合理配置水利设施,解决农业用水难题。(作者:于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