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不仅有助于革命老区保护红色文化遗产,也有助于其传承红色精神、繁荣乡村文化,更有助于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振兴。革命老区要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助力老区振兴。
1 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是革命先辈留给老区人民不可多得的物质财富,更是不可复制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实行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对于革命老区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蕴含着独特价值。
1.1 有助于保护红色文化遗产
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有着包括革命遗址、革命历史文物、红色故事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是革命先辈留给老区人民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实行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通过将红色资源与经济利益相联系,可以引起更多人对其价值和重要性的关注,从而激发老区人民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其积极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可以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红色产业,为红色遗产提供经济支持,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复。
1.2 有助于传承红色精神,繁荣乡村文化
发展红色产业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视,追随革命先辈的足迹,重温艰苦岁月,探寻生命的真谛,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净化和放飞心灵成为新时代人们的选择。通过开发红色资源产业,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文化产品和旅游体验多元化的需求,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繁荣。同时,老区人民在发展红色产业的过程中追寻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历史,会进一步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实现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1.3 有助于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振兴
革命老区曾是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帮扶对象,现在是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监测地区。革命老区地理位置一般较为偏僻,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力量和创新人才不足,发展理念较为落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对红色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如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吸引游客,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还能促进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此外,红色产业的发展还会推动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从而为革命老区赢得更多投资机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革命老区投资兴业,进而形成革命老区产业兴旺、生态振兴和人才振兴的正向循环。
2 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历程
2.1 红色资源产业化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
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了大量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文物,红色资源极为丰富,但因为经历了战争创伤,红色资源损毁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后,老区政府陆续展开对革命纪念建筑物的修复工作,但由于长期以来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滞后,红色资源的修缮保护工作总体推进缓慢。以共和国的摇篮——江西省瑞金市为例,20世纪50年代,当地以叶坪、沙洲坝、乌石垅为重点,修复了革命纪念建筑18处。此后,由于地方财政经费不足,红色资源的修复工作举步维艰。直到80年代末中央和国家部委(局)陆续前来寻根,一大批革命旧址和文物才得到系统性的维修保护。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正处于萌芽期,以革命遗址修复和革命文物保护为主,对红色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建立红色教育基地,以旧址参观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2 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阶段(2000—2010年)
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红色旅游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专题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革命老区加强与外界联系、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自此,全国掀起了红色旅游热潮。与早期的参观接待型红色旅游相比,红色旅游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红色旅游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普遍存在旅游形式单一、旅游景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2.3 红色资源产业化快速成长阶段(2011—2015年)
201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国家对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县给予重点扶持”[4],把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上升到国家层面。201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在一系列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政策推动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走上了快车道。革命老区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开始探索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和古色旅游相结合的复合型旅游形式,努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产业体系。
2.4 红色资源产业化转型升级阶段(2016年至今)
随着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不足等问题凸显,为了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我国自2016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国家级政策文件,对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规范和引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支持老区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先支持老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补助资金进一步向老区倾斜……”“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等政策内容。202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引领下,革命老区以发展红色旅游为核心,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和绿色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同时加强了数字技术在红色资源的采集、储存、展示和传播等环节的应用,积极推动红色产业数字化转型。
以瑞金为例,瑞金市在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同时,加强了绿色和古色资源的挖掘利用,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客家文化和特色乡村资源,形成“红色旅游+乡村康养度假+研学培训+休闲观光旅游”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复合型旅游。同时,瑞金市尝试通过增设AR导览系统、VR游戏等创新展陈方式,提供沉浸式场景化红色体验。(作者:张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