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模式下百山祖国家公园既有建筑更新研究

本文结合近期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百山祖国家公园内清凉亭保护点的建筑实践,初步探讨在EOD模式下的国家公园既有建筑更新的设计策略。


一、概念内涵:EOD模式与国家公园

1.1EOD模式

EOD(Ecology-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是以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区域发展和建设理念。其本质是通过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底。以往生态优化的过程更加倾向于保护,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利用不足,生态治理投入大、周期长、收益少,生态产业陷入资金困局。而EOD模式通过对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开发的融合,能有效突破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的瓶颈,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循环。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忽视了生态环境。城市范围的无序蔓延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带来了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学者霍纳蔡夫斯基提出了以生态为导向的开发模式,通过将区域生态价值与土地开发政策相结合,将生态环境置于优先的发展地位,利用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的发展。生态导向发展的理念提出后逐渐由单纯的生态保护拓展到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势来引导土地开发的生态导向发展模式。2016年,我国开始探索结合环境治理与经营的发展模式,政企的目光广泛聚焦于EOD,探索生态设计复制和推广的可行性。

EOD模式下百山祖国家公园既有建筑更新研究


1.2 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的设立划分是为了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在小范围内适度开发来达到大范围内生态保护的效果。国家公园相对于自然公园和保护区而言,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关键区域中居首要地位,保护强度与保护等级最高。国家公园的建设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生态系统的同时,也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民生的重任,是两山理论的切实践行,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也为生态友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机遇。


国家公园内的既有建筑更新设计是体现国家公园代表性、阐释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最直接的物象表达,它的设计原则与手法将对日后在国家公园影响范围内的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其次,由于国家公园力求最大化地减少人为活动的干预,对于国家公园内建筑改造与更新可供借鉴的案例寥寥无几,并且这一地段本身在生态、人文与工程上具有多重特殊性,在这一地段进行建筑设计本身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研究意义。


二、策略方法:EOD模式在国家公园既有建筑更新中的应用

2.1 国家公园环境为EOD模式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国家公园作为国家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景观环境最独特、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之重器”,具有天然的自然生态禀赋优势,为EOD模式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7]。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2022年12月30日最新推出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中明确了国家公园建设的发展目标,实施进程与工作机制等主要内容,为实施EOD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2 EOD模式应用于国家公园既有建筑更新的必要性

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起步较晚,对于国家公园既有建筑更新的探索经验不足,EOD模式的应用切合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与治理属性,填补了该设计领域的理论空白。国家公园的发展也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空间品质提升的内容,并且存在着国家公园建设与带动产业发展割裂的问题,仅仅依托工程手段难以满足国家公园建设的需求。引入EOD模式,依托国家公园的自然环境与特色资源,利用生态文化设施,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环境优势,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双赢。


2.3 EOD模式在国家公园既有建筑更新中的应用机制

2.3.1利用优越生态基底

利用国家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将环境效益与资源合理利用联动结合,坚持在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利用资源,以生态为基,构建生态发展体系,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


2.3.2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探索国家公园周边特色产业,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通过绿色发展和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2.3.3建立完善保障体系

EOD模式内容涵盖生态、产业、工程、运营等方面,涉及的行业专业跨度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模式。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一套在国家公园既有建筑更新中的运作机制,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确保每一个环节有所依据。(作者:栾清扬)




上一篇:EOD理念引导下城市重点生态地区规划实施及路径策划

下一篇:EOD模式下国家公园内既有建筑的更新提升策略(附案例)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