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内蒙古正业高科技循环农业产业观光园规划

  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内蒙古正业高科技循环农业产业观光园规划为例,从循环农业角度,阐释了该园区的设计思路、规划原则及规划布局,该园区以生猪养殖为循环核心,形成粪污处理—蚯蚓养殖—有机肥生产—有机肥还林的循环模式,输出猪肉、林业经济及蚯蚓粉等绿色生态产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该园区产业链规划展现了种养加、科工贸一条龙的大农业宏图,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等效益的协同发展。


  1 园区概况

  内蒙古正业高科技循环农业产业观光园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大红城乡榆树沟村。园区距新区县城 30 公里,占地 1500 公顷,地理坐标处于北纬 39°58'~ 40°41'、东经111°26'~ 112°18'之间,北临呼和浩特市区、土默特左旗,西连托克托县,南接清水河县,东与凉城县、山西省左云县毗邻。该区域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干旱、多风、寒冷、日光充足、温差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时短而温热,年平均气温在 6.2℃左右,历年平均降水量为 392.8 mm。园区属于内蒙古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多样,兼备山、丘、川,素有“五丘三山二分川”之说。


探究内蒙古正业高科技循环农业产业观光园规划


  2 园区设计思路和规划原则

  2.1 设计思路

  内蒙古正业高科技循环农业产业观光园以生猪养殖为循环核心,发展集饲料加工、粪污养殖蚯蚓、粪污还林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即利用蚯蚓粉和林业及林下经济的榨油饼粕、枝叶等,混合生产有机猪饲料,喂养生猪 ;生猪的排泄粪污经发酵,实现固液分离,之后养殖蚯蚓,经发酵后的低毒尿液再混合入水中,浇灌林业及林下经济带。整个产业园区的产业链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形成物质循环利用链,最终实现对环境污染零排放。


  2.2 规划原则

  园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山、丘、川兼备的多样化地形地貌。将整个园区的土地进行梳理,根据自然地貌特点,对园区进行综合规划利用,以保持园区自然资源的生态完整性 ;园区通过植入高科技,实现节能减排,突出现代化农业产业的高效经济产出,并以高科技展示馆为窗口向外示范现代化农业,带动地区现代化农业发展。


  2.2.1 以保持土地资源完整性为基础

  园区规划建设以保持自然资源的完整性为基础。开发利用过程中,因地制宜,尽量保持原自然生态环境的地形地貌,减少对资源的破坏作用。在沟谷地带建设蚯蚓养殖、有机肥生产基地 ;地势平坦区发展药材百草园区、经济林苗圃区 ;坡度在 25 度以下的山坡地段,开发种植经济林 ;坡度在 25 度以上的山丘地段规划为生态保护区 ;8个育肥场和 1 个种猪场距离较远,起伏的地势和经济林区形成养殖场的自然隔离带,利于生猪疾病预防和控制。总之,在保持土地资源完整性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资源。


  2.2.2 以高效节能减排为立园之本

  园区以节约能源、循环高效利用资源为根本(见图 1)。首先,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能源为整个园区提供动力能源。其次,园区对所有资源尽可能实现循环利用。园区通过生态链的整合互动,将各个产业连接起来,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林业和林下经济为生猪养殖区提供饲料 ;生猪养殖与蚯蚓养殖形成小循环,并为林业及林下经济区提供有机肥料。通过这样的设计模式,生猪养殖的粪污、林业及林下经济区的副产品及枯枝落叶得到有效利用,对环境实现污染零排放。第三,园区林业和林下经济区采用水窖收集雨水、滴管灌溉模式。整个园区尽可能做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综合利用资源,以降低成本。

探究内蒙古正业高科技循环农业产业观光园循环农业产业链构建模式

图 1 循环农业产业链构建模式


  2.2.3 以高效经济产出为宗旨

  园区突出现代化农业的高效经济产出。没有高效经济产出的生态经济是不可持续的 [8.9]。园区选择种植产出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林及林下经济植物,输出时令水果、果酒、果饮、果酱、食用油、有机中药材等有机绿色产品,并为市政园林景观建设、生态建设提供园林景观苗木 ;生猪养殖区输出生态猪肉,蚯蚓养殖区输出有机蚯蚓粉产品。据市场调研显示,这些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经济产值远比传统农业种植收益高。


  2.2.4 以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为战略

  园区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以观光游览、技术培训、科普宣传为助力,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园区的主要收益是依靠生猪养殖和林业经济带来的高效经济收益 ;同时利用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植物的花期和果期,开展观赏和采摘活动,观光采摘者可以感受到置身于花的海洋、体验果品采摘的乐趣 ;此外,利用高科技展览区搭建技术培训和科普教育平台,对农民、技术人员等开展培训,为学生、社会群众、社会组织等开展科普宣传、循环农业产业链规划模式,以及种养加一条龙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方面的教育。


  3 园区规划布局

  园区以设计思路为导向,以规划原则为指导,占地 1500 公顷的内蒙古正业高科技循环农业产业观光园区主要规划布局以下几个分区 :高科技展示馆、生猪养殖区、蚯蚓养殖及有机肥生产区、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区、有机饲料加工区、生态建设区等。园区内部各产业之间高度关联,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3.1 高科技展示馆

  为突出产业园区的示范性、带动性、科普性与观光性,设立高科技农业展示馆,主要开展科普教育、农事培训、观光旅游等,规划面积 7 公顷。首先,建设沙盘模型。展示产业园区的地形地貌、农业产业布局,以及水窖与滴灌、喷灌组成农业灌溉系统;其次,建立生猪养殖区的远程视频监控室,通过监控室直接可以看到标准化养猪的成套技术,以及各个猪舍、消洗中心的运行状况 ;第三,建立林业种植及深加工生产工艺仿真及科研基地。展示经济林的育苗、栽植、生物防治、机械采摘及深加工等全过程,并进行科学研究,推进产品更新 ;第四,展示各种高科技农业栽培技术。建立无土栽培展示区、立体农业展示区。通过高科技展示区窗口向参观者和游客展示现代化循环农业的产业结构、运行模式,以及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等高科技农艺,展现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和现代高科技农业的魅力。


  3.2 生猪养殖区

  园区规划建设集种猪、生猪养殖于一体的现代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占地面积 45 公顷。建立 9座猪场,其中,育肥场 8 座,存栏育肥猪 11200 头;种猪场 1 座,存栏种猪 6000 头。9 座猪场年出栏 15万头生猪。园区生猪养殖采用标准化饲养规程和成套技术,并配套建设猪饲料加工厂,利用粪污养殖的蚯蚓、林业和林下经济区的副产品生产的榨油饼粕及枝叶等有机饲料源,最终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绿色生态猪肉。我国人均猪肉的消费量从过去的23 公斤 / 年上升到目前的 40 公斤 / 年,猪肉市场的成交量从 619.4 万吨到 2501.5 万吨 。未来绿色生态猪肉市场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3 蚯蚓养殖及有机肥生产区

  在园区沟谷地带,建立有机肥发酵及蚯蚓养殖基地,占地面积 1 公顷。利用猪粪污与林下经济区的菜叶等按适当比例混合发酵,实现粪污固液分离,发酵液直接施入田地;固体粪渣养殖蚯蚓,用添加蚯蚓粉的饲料喂禽畜,生长速度快、泌乳期长、抵抗力强 。园区利用蚯蚓和蚯蚓干粉饲料喂养生猪,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此外,猪粪渣可以生产颗粒有机肥,培肥园区地力。蚯蚓养殖及有机肥生产区建设不仅解决了生猪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变废为宝,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3.4 林业及林下经济区

  林业及林下经济区是园区的重点规划项目。林业和林下经济区规划面积 1440 公顷,并配套加工生产线,占园区总面积的 96%。首先,种植木本油料植物元宝枫和文冠果各 300 公顷。在土地锐减、食用油市场不足的情况下,开发浅山种植油料,取代豆类、亚麻、油菜等草本,已成为解决食物油严重不足的主要途径和发展趋势。且文冠果和元宝枫具备叶奇、果香、枝瘦等观赏特征,可成为市政园林景观树木。其次,种植“钙果”欧李 400 公顷和林果 100 公顷,欧李果实的营养价值高,钙含量居于所有水果之首 。第三,种植园林观赏和乡土野生花卉苗木 270 公顷,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市政园林建设、河道修复、荒山荒坡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苗木。第四,种植药材百草园 70 公顷,园区中药材种植可形成观赏性强的地被景观,如苦参、板蓝根、枸杞、沙棘、菊花、玫瑰、芍药、桔梗等,同时为市政园林建设提供地被景观花卉苗木。


  3.5 有机饲料加工区

  园区坚持生猪绿色养殖的理念,有机饲料是绿色养殖的基础。园区每年定期修剪欧李、柠条等枝叶,经发酵的欧李、柠条营养价值很高,是育肥生猪的优质饲料源,配以元宝枫、文冠果等木本油料种子的榨油饼粕和蚯蚓粉有机饲料添加剂,生产有机猪饲料。确保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绿色有机猪肉。


  3.6 生态建设区及基础建设

  园区约有 4 公顷土地坡度较大,难以利用。针对这部分土地,播散油菜籽,其目的不是收获,只是为了绿化荒坡荒山。此外,为了护坝固坡、绿化沟坝,栽植大量根系发达的柠条。生态建设不仅为整个产业园区创造了良好的优美环境,而且山丘上靓丽的黄色油菜花构成一道风景线,拉动产业园区观光旅游和示范建设效果。此外 , 园区有大约 3 公顷土地主要用于园路建设 , 以及光伏能源基地建设。


  4 效益分析

  4.1 生态效益

  内蒙古正业高科技生态农业循环产业观光示范园区建成后,将会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带动周边地区环境治理,加速区域整体风貌治理工程 ;同时,随着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推广应用,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引进应用,空气将更加清新,环境更加优美,调节大气候,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园区建成后,为项目区及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为更好地利用开发资源、保护资源、生态美化,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意义现实而深远。


  4.2 经济效益

  内蒙古正业高科技生态农业循环产业观光示范园区以生态休闲农业、农林兼作、种养结合建设为主线,以农业观光旅游业为助力,突显农业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特色体验。实现了农业功能的多元化,比传统农业获取更好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以林果业种植为例,成年欧李亩产量 1000 公斤,2000 亩欧李生产 0.2 万吨,生产果酱、果醋、高钙营养粉的直接经济效益实现年销售收入 240 万元(含税),间接效益提供就业岗位 100 个,农民人均增收 5000 元。由此推算,整个园区的经济效益更高。

探究内蒙古正业高科技循环农业产业观光园规划

表 1 园区果蔬中药材经济收益


  4.3 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将产生巨大社会效益。首先对内蒙古干旱地区农业发展起到农业科技示范作用,对教育文化事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科技人员将进一步得到培训,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将有很大提高。其次交通、旅游及其他产业将会得到发展,将给项目区带来一个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第三,向市场提供有机绿色无公害的蔬菜、瓜果产品,丰富了农产品的市场供应。第四,旅游业将带动周边服务业,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区、镇财政收入,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长期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碎片化经营模式,导致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生态问题严重,“三农”问题堪忧。新时期土地确权制度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亟需推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并透过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对外宣传,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该文以内蒙古正业高科技循环农业产业观光园为例,阐释大农业背景下的农业产业设计思路、规划原则及规划布局,园区农业产业链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展现了科工贸大农业一条龙模式经营,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收益的共赢,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现代化农业推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者:曲瑞芳 杨永梅)




上一篇:存量产业园区面临问题与升级路径探索(附案例)

下一篇: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思路——以武汉市长轩岭街为例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