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浪县依据省、市产业布局,提出打造全省绿色农产品优势区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古浪县特色优势农产品、特别是绿色农产品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绿色农产品占比偏低、产品集中度低、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和不足。在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在特色农业规模和产品绿色转化上下功夫;瞄准县内外市场和消费需求,在销售营销上求突破;紧盯品牌建设,在提高产品知名度上做文章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县推动绿色农产品发展,集聚起规模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提供思路。
十四五时期,古浪县贯彻落实省、市规划部署,有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全省绿色农产品优势区、全省生态治理示范县和河西走廊乡村振兴样板县。特色优势产业呈现多点并发态势,特别是绿色农产品开发,积累了一定基础,取得了成效,但问题和不足也比较突出,与省市产业发展要求和县上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政府层面强化投入引导,各类生产主体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从生产、市场、品牌建设等多个环节协同发力,快速集聚起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发展的综合优势。
一、绿色农产品开发优势
(一)政策优势
古浪县集聚起政策与机遇叠加的优势。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和八步沙林场,作出了重要指示,成为了鼓舞全县不断进取的发展机遇。八步沙三代治沙人群体“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精神是推进全县不懈奋进的不竭动力。2021年,古浪县被列为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上下凝心聚力、鼓足干劲,持续不断建设生态文明,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对接省市产业发展要求,坚持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产业定位,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古浪。
(二)地域优势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理环境包含山、川、沙三类土地要素。南部山区气候冷凉、病虫害少。灌溉用水为祁连山冰雪融水、山泉水,纯天然、无污染。北部沙区日照充足,地势平坦,自然环境优势明显,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土地是农业之母,特别是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十余万亩新开发的处女地是当地农业绿色发展可利用的优势土地资源。2019-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7万亩,2022年将接续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水是农业之基,2020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黄花滩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项目4504万方取水许可,彻底解决了长期制约古浪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近年来,古浪县配套新建了五十多座调蓄水池,持续完善黄花滩移民区、引黄灌区、河灌区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水源工程和水资源配置保障能力,推进县域内水系连通和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形成了促进农业长期高效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基础优势
古浪是传统农业大县,特别是农业从业人口占比高,绿色农产品开发有一定基础。20世纪90年代,古浪县先行一步开展绿色农产品(食品)开发工作,最知名的是古浪天源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借助古浪南部山区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建立小杂粮生产种植基地,建设固定生产车间,常年加工生产。开发“金瓜银豆”小杂粮系列熟(炒)产品和手工挂面,知名度较高,产品远销全国。同时,古浪县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其中,该县早期的无公害农产品主要有猪牛羊肉、蔬菜、马铃薯等,绿色安全食品主要是面粉、小杂粮熟(炒)产品、手工挂面等初级加工品。
二、绿色农产品开发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借助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扶贫产业促脱贫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单一的种植状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健康农产品需求,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2],推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和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
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当前,绿色农产品已经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路先锋,引领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方向。古浪立足地方实际,紧盯政策机遇,对接省市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农业优先型和工业主导型的产业发展定位,制定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3],推进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8+N”特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其中“8”指的是近几年来古浪县推进发展的牛羊猪禽菜果菌草八个产业,“N”指的是马铃薯、药材和古浪香瓜等地方特色产业)。
(一)建设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建成省级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依托黄花滩移民区五道沟、六道沟日光温室精细果蔬基地,以甘肃勇馨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古浪分公司为龙头企业,现有果蔬种植规模共3609座7218亩日光温室,以核心示范区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6218亩,涉及西靖镇、大靖镇、黑松驿镇、黄羊川镇等10个乡(镇)。2020年4月,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确定为生产基地。2021年,省级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已通过省级验收,并将接续创建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
2.创建省级畜牧(牛羊)现代农业产业园。
紧抓伊利集团奶业基地建设机遇,引进龙头企业金宇浩睿,建设6万头生态奶牛产业园,并持续扩大投畜规模,进一步建设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现有牛存栏量包括奶牛达11.1万头。全县养羊业已经具备规模优势,羊存栏量稳定在200万只以上,稳居全省前列。
其他种养特色产业也具备一定规模。2021年,全县禽存栏量188.22万羽,猪19.2万头。蔬菜13万亩,优质饲草30万亩,马铃薯7.3万亩。入棚食用菌袋栽470万袋、畦栽76万m2.此外,还依托永丰滩、海子滩、定宁、民权等灌区乡镇,建成12个市级农业产业园,生产能力正在规范提升。
(二)建成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该县从事种养业生产端的有傲农、勇馨、中天羊业、海升集团、金宇浩睿、顶牛等;从事农产品加工端有浪美、达康、甄程、天源、伊禧堂等;从事牛羊交易的森茂、国茂,从事蔬菜流通的长隆等,农产品交易量初具规模。
其中,伊禧堂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甘肃省著名商标”等荣誉。手工拉面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甘肃名牌产品”、“甘味”荣誉称号,荣膺多项农业博览会金奖。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000 hm2.产量3000 t。古浪天源农业产业有限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始建,是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甘肃省重点粮食贮备企业,省市科技型企业。生产的“红秃头”功夫拉面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红秃头”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20年,“红秃头”功夫拉面荣获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1年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名录。
(三)重视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
古浪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强化质量安全监管,重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目前,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完成了零的突破。根据古浪县农业农村局2021年统计数据,古浪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获得认证企业20家,产品84个,认证面积12485 .86 hm2.认证数量1050000个(头、只)。其中绿色食品14个企业、73个产品;2个企业、6个产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2个企业的沙葱等3个产品已进入有机转换认证期;地理标志农产品有2个企业的2个产品,即古浪红光头小麦和古浪香瓜。
(四)推进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
古浪县利用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省内外农业博览会、全省蔬菜产业现场会等平台,组织企业参会,开展多种形式营销促销、宣传推介活动,不断培育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发打造了“原味古浪”“八步沙”、牛、羊、溜达鸡、肉苁蓉、枸杞、蔬菜等区域公共品牌。古浪伊禧堂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伊禧堂”手工拉面、甘肃甄程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牛羊肉、天源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红秃头”功夫拉面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
(五)探索产业化生产经营新模式
古浪县依托县乡(镇)扶贫公司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基地+企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在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中的优势,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在省级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中,培育扶持基地龙头企业甘肃勇馨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古浪分公司,对接带动7家专业合作社。甘肃甄程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通过创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四统一分合作模式,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吸引农户从事种植、养殖、生产、销售、推广为一体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22年,古浪县贯彻省市链长制工作要求,建立起古浪县产业链链长制,聚焦产业链前端、中端、后端,常态化要求、制度化推进奶产业链、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工作。正在建设云上乡村农业资源交易平台,借助数字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全链条一体化推进农业供需互动,提质增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六)创新农产品销售新形式
1.建设面向全县的绿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古浪县以展销中心为平台,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在本地市场借助“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促进销售。通过市场、线上、订单等销售方式,促进大宗特色农产品销售,深化与天津蓟州区、北京新发地、陕西恒润、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对接合作,发展订单农业,为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户稳步增收提供种植保障。
2.尝试网上直播带货新模式。通过县长(领导)直播带货、网红直播销售等形式,有力地拓宽了古浪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了古浪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存在的弱点和不足
古浪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居民收入多年来处在全市末尾、全省靠后的位次,是多年的经济弱县。虽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了脱贫摘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大力发展“8+N”特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但全县经济总量仍然不够大,排在全市第三位。
(一)特色农产品规模有待突破,农产品绿色占有率偏低,优势尚未集聚凸显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肉羊养殖具备一定规模,但种羔羊主要依赖外地市场。成品以活体等初级产品销售为主,没有特色,缺乏优势。现有获批的绿色农产品在全县同类农产品中占比偏低,有待集聚优势,实现突破。
(二)产品集中度不高、附加值低,产量不稳定,产业链有待延伸
优势农产品生产主体较分散,集中度不高。加工度低,产业链不长,附加值偏低,具备规模的羊产业多以活体售出。龙头企业偏少,基地、园区建设刚刚起步,产量尚不稳定。现有绿色农产品也以初级产品居多,亟需实现生产加工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比如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的四家企业,主要产品都是手工挂面,有待扩大产能,提高产品集中度知名度。列入全省知名品牌名录的绿色产品产能也有待提高。红光头小麦系列产品、沙葱等原生态特色产品品质高,但对种植自然环境依赖度高,产量不稳定,有待通过技术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个别企业认证的产品,因生产经营等原因,获得认证后未能续展。
(三)知名度低,销路窄,品牌尚待宣传打造
古浪县是全省牛羊养殖大县,但牛羊种畜和成品主要依赖外地市场。种畜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大进大出养殖现状,市场风险高。牛羊肉产品知名度低,与产出规模不相匹配,与环县、靖远等其他兄弟县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优势差异化产品少,缺乏特色,销路单一,品牌建设也亟需提升。
四、对策建议
(一)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特色农业规模和产品绿色转化上下功夫,集聚起绿色农产品发展的规模优势
凝聚地方发展优势,克服制约因素,突破瓶颈,努力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凝聚力量培育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特别是移民区十余万亩新开垦处女地得天独厚的优势,引进开发高品质、差异化绿色农产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移民区在取得用水许可后,在建设蓄水基础水利设施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推进创新变革,引进推广水资源节约净化灌溉新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清洁化。持续加大投入,稳定扩大产业奖补资金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扩大优势农产品存量和增量,提高绿色转化率、占有率,在绿色、特色、品质上下功夫,不断提质培优增效,扩大产能。
(二)瞄准县内外市场和消费需求,在销售营销上求突破,集聚起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市场优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开拓省内外市场,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产销对路、供需匹配,不断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发挥高质量绿色优势农产品的自身营销功能。完善农业保险,提高农户和各类生产主体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紧盯品牌建设,在提高产品知名度上做文章,集聚起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品牌优势
政府发挥牵头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绿色农产品生产主体发挥主体功能,强化龙头企业引进培育,重视品牌打造,借助各种渠道和平台加强企业和产品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让古浪绿色农产品品牌唱响甘肃,走向全国。(作者:高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