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探索现阶段乡村振兴推动下的乡村产业规划
中机院www.reportway.org文章以现阶段乡村振兴推动下的乡村产业规划为研究对象,首先简单介绍了乡村振兴推动下的乡村产业规划发展内涵,随后分析讨论了乡村振兴推动下的乡村产业规划流程,最后在分析乡村振兴推动下的乡村产业规划项目实施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乡村产业规划发展措施,以供参考。

乡村产业规范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做好产业合理规划,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引导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顺利实现乡村振兴。因此有必要对乡村产业规范发展作积极的探索,这对于推动乡村展振兴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乡村振兴推动下的乡村产业规划发展内涵
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赋予了乡村产业规划发展新的内涵,需要明确城乡规划服务的方向,综合做好规划统筹。当前乡村产业规划内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美丽山水”,这是乡村产业规划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充分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二是“美好生活”,主要通过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使乡村生活得到更好的改善。三是“美丽经济”,这是连接上述二者的关键环节。“美丽经济”的基础为现代化农业产业,在此基础之上,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一步衍生出更多产业,比如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丰富的产业形势。上述产业在发展方面,以城市居民对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向往、乡村生活体验、亲近自然等需求为重要驱动因素,成功通过乡村产业与城市连接在一起,引导城市经济、人才流入乡村,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1]。
2、乡村振兴推动下的乡村产业规划流程分析
2.1 分析产业发展背景
在进行乡村产业规划发展前,需要充分了解认识乡村产业发展背景,把握乡村现有的资源,明确乡村所具备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才能保证后续乡村产业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这就需要通过在前期做好调研,分析乡村产业发展背景,主要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乡村经济地理区位优势、人口分布情况、土地资源利用况、乡村主要产业、乡村自然资源等,还应了解村庄历史沿革以及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等相关内容。
2.2 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
在开展乡村产业规划时,需要综合各种情况,针对村庄怎样进行项目产业选择,需要以产业发展背景分析内容为依据,做好详细的产业发展可行性论证,在论证过程中激发产业规划人员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再思考,从而初步确定村庄产业发展的规划思路与定位,在此基础上,还应确定村庄产业具体发展模式,明确乡村产业发展主导产业,从而为后续乡村产业分区规划提供良好的方向指导。
2.3 分区设计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飞速的发展,已经逐渐打破了多数乡村封闭式格局,农村在发展方面,也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在产业发展上开始走向多样化发展道路。比如当前在乡村产业经营方面,已经从原本的小作坊式生产经营转变为网店经营,这些新的变革无疑会减少乡村产业规划发展的阻力,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因此在实际进行农村产业规划时,需要结合实际,做好村庄产业空间合理布局,针对乡村产业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估,结合乡村区位优势,充分借助国土利用空间关系,确定乡村产业项目发展功能分区。
2.4 实施产业项目指导
首先针对第一产业,应基于“永续农业”理念,充分借助乡村天然资源,因势利导,不对乡村先后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破坏式开发”,二是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凸显乡村产品“绿色纯天然性优势”,才能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优势。
其次针对第二产业,应注重解决乡村资源向导性问题,在开展乡村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做好乡村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乡村资源可持续开发同时,逐渐减少对乡村自然资源的依赖,引入高新产业,推动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对乡村产品的二次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延长乡村产业链。
最后针对第三产业。应在保留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在产业规划过程中,应着力突出乡村丰富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保健养生产业等。与此同时,加强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引入互联网+、O2O模式等,丰富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3、乡村振兴推动下的乡村产业规划项目实施遇到的问题
3.1 难以充分适应市场发展规律
现代乡村产业项目规划,前期需要大量投资,且市场机遇期较短,难以在短时间内回收成本。与对应的是,很多乡村村镇干部深度产业规划情况认识不足,不会选择项目空间,项目审批不确定,已是当前困扰村庄和企业的难题。同时,在规划空间管制与专业部门彼此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导致乡村项目周期被无限期拉长,难以使用发展规律,导致企业错过市场机遇,造成大量损失。
3.2 难以充分适应阶段发展特点
当前乡村用地分类、供地方式等较为简单,且空间管理不够规范,难以满足现代项目产业规划需求。因此还需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标准,做好政策辅助支撑,丰富供地方式。另一方面,在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初期,农地规模通常比较小,往往不能满足农业基地相关设施建设用地需要。
3.3 难以充分适应用地指标瓶颈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乡村农业人口大量流失,但乡村建设用地却在反向增长,收拢乡村建设用地指标,推动城镇建设发展已是趋势,而在乡村产业项目规划发展过程中,很难获得新增用地指标。因此还应注重做好乡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科学合理分配,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做好乡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乡村产业规划更好的落地实施。
4、乡村振兴推动下的乡村产业规划发展措施
4.1 提升项目落地效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首先,在乡村产业项目规划编制阶段,应从空间层面入手,做好预先整合。针对空间利用简单的乡村地区,实现开发边界、永农界线等空间控制线的多规合一,更好的把握生态底线空间,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强乡村产业规划发展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制作发放通俗易懂的乡村规划成果手册,让广大乡村群众认识到产业规范发展利好,积极配合响应工作另一方面,针对用地指标与空间管控,需要注重探索二者相结合的灵活管控方式,除永久基本农田、水功能区等强制性空间外,允许部分普通农田和林地在村内进行合理空间转换,针对乡村农地整理程序,应做好进一步简化,还应注重强化农地质量的后期监管,提高乡村空间管理审批效率,促使乡村产业项目快速落地。
4.2 积极探索多样化土地利用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孵化发展
一是坚持乡村农业产业设施用地“专地专用”,严禁用于房地产开发,为产业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二是加大乡村农业产业建设用地支持力度,适当放宽设施农用地比例限制,将农产品二次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等纳入到农业附属设施用地范围之中,为乡村产业规划项目实施提供更多建设用地。三是立足于现有乡村产业,加强产业孵化、培育力度,做注重多元土地协同利用,针对乡村集体建设用地中掺杂国有土地情况,可以考虑将国有土地使用权给予农村集体,加强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整合,从而为乡村现代农业基地、特色手工业等的产业孵化和培育提供充足的建设用地支持。四是针对存量建设用地,还应进一步提高利用率,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措施,比如针对积极进行农村闲置用地整合,并用于发展乡村新产业的企业,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奖励。积极探索房屋使用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分开模式,赋予房屋使用权转让的权利,从而为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的建设用地支持[3]。
4.3 加强乡村区域协同,助推产业规划发展
首先,在乡村区域协同方面,不仅要立足于村庄与乡镇规划层面,还应进一步扩大范围,从县市总规(分区规划)入手,进一步加强更髙层面的区域发展网络协同发展。针对发挥引擎作用节点村庄,应注重加强区域设施保障,促进不同区域实现功能衔接,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在乡村片区中一些村庄,可以进行超出村庄需要服务片区功能的设施设置。例如在乡村电商产业项目发展中,针对一些具有天然地理区位优势的村庄,需要加强物流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又如在处于乡村旅游产业核心位置的村庄,应加强乡村片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交通集散中心等设施建设,更好的助推产业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在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为乡村产业规划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因此在乡村产业规划发展方面,需要抓住机遇,认识到当前产业规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产业规划发展措施,从而更好的振兴乡村产业,推动乡村建设实现稳定顺利的发展。(作者:李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