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项目申报 > 申报政策

贵州省各市(州)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3-12 13:45:03  点击: 90次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指标2个,全部作为竞争遴选项目申报。请各市(州)从2025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储备库中择优推荐1个申报,超额不予受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申报指标2个,农业产业强镇:申报指标8个,均为基础性指标。从2025年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库中择优竞争8个作为基础性指标推荐申报。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5〕2号)要求,为更好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和撬动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汇聚,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5年继续统筹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贵州农业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重点

2025年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瞄准农业全产业链开发为重点,统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任务资金,重点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聚焦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猪、淡水养殖、天然橡胶、棉花、食糖、乳制品、种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品类。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兼顾带农效果明显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新产业新业态。项目申报区域应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农产品主产区等规划以及农产品发展规划布局,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逻辑。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强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引领带动粮油等重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延长产业链,提升仓储冷链物流、产地加工设施、市场品牌销售水平,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规范和引导社会投资有序参与项目建设,突出联农带农成效,细化实化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县域,以规模种养为基础,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创新科技集成和联农带农机制,着力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引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布局在县域内,区域范围涉及2个及以上乡镇,不得整县或跨县建设。


(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立足全省,聚焦一个优势特色品种并突出重点县市,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散”转变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所选产业应是省级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已列入省级“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优先支持范围。主导产业省内全产业链产值应达到100亿元及以上。


(三)农业产业强镇。立足乡镇,发挥乡镇上联城市、下接乡村的纽带作用,聚焦一个农业主导产业,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主导产业应明确为1个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应达到1亿元(脱贫县放宽至0.3亿元),主导产业加工业产值与主导产业农业产值之比应大于1.6:1(脱贫县不作要求)。每个县年度推荐农业产业强镇不超过1个,城关镇、开发区、街道办事处不得列入推荐范围。


项目所选主导产业应发展基础好、农民积极性高,且落实到具体品种类别,不得笼统按粮食、果蔬、畜禽、水产等综合大类申报,休闲农业不得作为主导产业。近两年发生重大农业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严重挤占挪用涉农资金等重大财政资金违纪违规事件,被省级及以上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或财政等部门通报的县市,均不得纳入申报范围。

贵州省各市(州)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二、申报指标

(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申报指标2个,全部作为竞争遴选项目申报。请各市(州)从2025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储备库中择优推荐1个申报,超额不予受理。


(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1.申报指标2个。2025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基础性指标分配我省2个,全部作为竞争遴选项目申报。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要求,并结合各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际,项目应合理布局、适度集中,布局覆盖区域不超过两个地级市,有条件的可集中在一个地级市,其中,集中在一个地级市实施项目全产业链产值应达到100亿元及以上,布局在两个地级市实施项目全产业链产值之和应达到100亿元及以上(原则上单个地级市全产业链产值不低于40亿元)。当前仍在实施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不得申报。


2.续建指标3个。2022年贵州高原夏秋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2022年贵州山地冬闲油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2023年贵州“黔六味”道地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


(三)农业产业强镇

申报指标8个,均为基础性指标。从2025年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库中择优竞争8个作为基础性指标推荐申报。


三、资金支持

对批准创建或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分年分类给予奖补支持。


(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竞争遴选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原则上每个奖补资金总额1亿元,按照批准建设、通过第一次绩效评估和通过第二次绩效评估分别奖补0.3亿元、0.3亿元、0.4亿元。奖补资金主要支持现代化规模化种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


(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竞争遴选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原则上每个奖补资金总额2亿元,按照批准建设、通过第一次绩效评估和通过第二次绩效评估,分别奖补0.6亿元、0.7亿元、0.7亿元。奖补资金主要支持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上中下游各环节横向协同、纵向贯通、融合发展,重点围绕种养生产、加工流通、品牌营销、质量标准、科技服务、联农带农等环节领域,建强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水平。支持的项目区域要合理确定在集群中的功能定位,促进各功能区合理布局、有效衔接,防止“小而全”或“各自为战”。


(三)农业产业强镇。通过审查的农业产业强镇,原则上每个奖补资金总额1000万元,按照批准建设、通过绩效评估,分别奖补300万元、700万元。奖补资金主要支持发展镇域主导产业关键薄弱环节,提升标准化种养、产地加工等设施装备水平,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拓展营销渠道,促进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统筹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强村,因地制宜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充分挖掘农业产业、乡村资源、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各地可结合实际创新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收益分红、股份合作、带动就业等方式切实让农民受益,切实发挥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带动农民增收作用。积极创新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和社会投资参与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竞争力。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不得“撒胡椒面”,不得搞平均分配;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市政道路、农村公路,不得用于一般性支出、列支管理费和项目咨询、论证评审费,原则上不得用于购买一次性生产资料、建设旅游项目设施;不得用于“三保”和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对挤占挪用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的,一经发现,以后年度不再安排资金支持,并予以通报。


四、申报评审

各市(州)应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申报项目,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将采取竞争遴选的方式推荐上报。


(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5年纳入储备库管理的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向所在市(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提出建设申请,经市(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审核遴选后,报省农业农村厅。


(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25年新申报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由省级组织申报,相关县级农业农村局组织申报主体按照要求申报,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向所在市(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提出创建申请,经市(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审核遴选后报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贵州高原夏秋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2022年贵州山地冬闲油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2023年贵州“黔六味”道地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相关县级农业农村局组织申报主体按照要求申报,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向所在市(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提出申请,经市(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审核遴选后报省农业农村厅。


(三)农业产业强镇。2025年纳入储备库管理的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向所在市(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提出创建申请,经市(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审核遴选后,报省农业农村厅。经省级推荐的项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抽取50%左右比例的项目采取答辩等方式进行复核。


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组织开展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评审、择优遴选并报请省人民政府同意后,向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呈文申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积极谋划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省级将统筹项目申报和建设管理,建设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库。


(二)按时报送材料。请各市(州)按照上报要求,于2025年3月6日前将申报材料(盖章纸质材料一式四份、盖章PDF版、Word电子版)一并报送省农业农村厅,超期不予受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项材料包括产业园建设方案、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方案、产业园建设基本情况表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分项材料包括产业集群建设方案、主导产业基本情况表、项目建设县(市、区)基本情况表、资金使用分配表以及2022年和2023年批准建设、2025年延续支持的产业集群续建方案等;农业产业强镇分项材料包括建设申报表、建设方案和相关附件证明材料。



农业类、科技类、技术类项目申报,专项资金申报,成功立项,政府资金申报项目,国家项目申请,材料撰写前期准备,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促进专项,10余年申报及研究经验,帮助您快速掌握项目申报政策、撰写报告、推动各项流程有序进行等一条龙咨询服务!详细请免费咨询:400-666-8495

上一篇:新疆2026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储备申报指南
下一篇:2025年厦门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