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空心化”问题加剧, 随着乡村人口外流, 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呈现“不减反增”的局面, 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 亟需深入开展“空心村”综合整治。基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空心村”综合整治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成果, 中机院以山东禹城市伦镇杨桥社区为例分析了“空心村”综合整治工程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杨桥社区位于伦镇西南, 涉及袁营、军屯、丁庄、石虎宋、洼孙、河北张、杨桥、河口赵、朱王、秦庄、河口李11个村的整治与合并, 计划安置4536人。杨桥社区一期工程计划安置朱王、河口赵、河口李、杨桥、秦庄5个村庄, 涉及人口489户, 共1500人。基于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研, 掌握了村庄的空心化程度和宅基地利用格局等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测算了村庄土地整治的潜力。如表1所示, 一期工程所涉及的5个村庄宅基地利用率较低, 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废弃宅基地较多, 是典型的“空心村”。5个村废弃、闲置宅基地宗数和面积分别占宅基地总宗数和总面积的平均值为29.72%、28.45%。5个村庄的整治潜力平均达到565.83亩, 整治增地率达到24.17%。
依托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杨桥社区在11个村庄的中心区域进行选址, 便于居民出行及农业生产。宅基地复垦还田遵循表土回填与土方平衡, 复垦方向为农用地时需回填表土, 回填厚度不小于20 cm, 复垦为耕地的应达到30 cm以上, 使土层厚度达到要求, 并降低田面坡度。同时, 项目区还推进实施了土体营造、土层复配、土质改良“三位一体”的工程技术方案, 即第一层填充“空心村”拆迁产生的废弃砖、瓦和水泥块等建筑垃圾, 填充深度为0.3 m, 用履带挖掘机碾压6次;第二层填充墙土、院落土等石块砖块较少的农村土壤类型, 填充深度为0.35 m;第三层根据不同土层复配方案设置4个类型, 分别为院落土、院落土与坑塘底泥复配、院落土与沙复配、盐碱土与沙复配, 填充深度为0.35 m。复垦的耕地与原有耕地统一流转给农业企业, 实现规模经营。农户获得租金的同时也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可以继续从事非农业生产, 获取更高的收入 。
“空心村”土地整治的核心是土地用途置换和空间格局优化。杨桥社区的建设在功能导向上强化统筹区域城乡用地的“一整三还”, 即依托村庄整治增地, 实现农村土地整治还田、还林、还园 (建设) [23]。此外, 杨桥社区建设充分考虑了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三方面因素, 通过新型社区建设、宅基地复垦还田, “空心村”综合整治工程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 还优化了农村“三生”空间格局, 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