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举措,体现了空间尺度上城乡关系的融合和产业尺度上三次产业的融合。中机院重点研究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和模式、在西藏构建田园综合体的意义和可行性、制约因素以及实践建议。田园综合体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打造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三位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在西藏构建田园综合体对于激活农村活力、推进农牧业高效发展和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农业基础、旅游资源、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和需求潜力等因素,可以选择位于藏东地区的林芝市波密县作为田园综合体试点。西藏构建田园综合体的制约因素包括缺少顶层设计、农村市场主体发育滞后和高级生产要素供给不足等。最后,提出西藏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的实践建议。
2012年田园综合体的第一个项目“田园东方”在江苏无锡落地。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18个省市陆续开展田园综合体的试点工作。随后,河北、山西、内蒙、江苏等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田园综合体发展政策。田园综合体是将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一种有益探索,对于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1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特点与模式
1.1 田园综合体的内涵
所谓综合体,是指将两种以上不同结构原则相互结合所构成的聚集体,通过功能整合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田园综合体是在城市综合体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在新田园主义背景下借助科技创意和资本运作的力量,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和“三产”(现代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3]。
1.2 田园综合体的特点
第一,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将创意融入田园生态。田园综合体建设强调以农业为基础,融合文旅、社区等符合形态。所谓的“以农业为基础”,并非是将传统农业简单地加以搬迁或者整合,而应当是将创意融入现代农业,构建起科技含量高、新鲜创意多的新型农业体系。一方面,可以与农业研究所等机构建立新产品开发协议,不断研发新品种;另一方面,将现代元素融入现有产品当中,通过规划布局、产品混搭、创意挖掘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第二,将社区融入乡村生活,是对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尝试。与旅游综合体不同,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目标之一是就地实现城镇化。世界主要国家的城镇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等阶段。在城市,人口向城镇的过度集中既不符合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也不符合西藏当前的发展现实。在农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凸显了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短板。城市病来源于过度集聚,而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则来源于人口的过度分散。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公共服务完备的田园综合体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第三,将空间尺度上的城乡融合与产业尺度上的三次产业融合相结合。空间尺度上看,田园综合体体现了新型的城乡关系,改变了以往“以城统乡”的乡村附属观念,建立起“城乡融合”的平等关系,将乡村作为农副产品的生产者、生态环境的提供地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产业尺度上看,田园综合体要实现“现代农牧业+加工业+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是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升级版。
第四,以人为本,体现人们对乡村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景。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是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和田园生态的“三生”有机统一,打造出一套“农业+旅游+社区”的完整生态圈,反映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割不断的乡愁”。这与“特色小镇”的定位存在差异,后者强调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形成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2016年7月)。
第五,田园综合体试点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在田园综合体商业模式中,有一半需要因地制宜地创新个性化内容来发展,而另一半则按照模块化的共性内容来安排。共性主要表现在以“融”为关键、以“产”为基础、以“游”为驱动、以“文”为灵魂和以“人”为根本,生动体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愿景。
1.3 田园综合体的主要模式
代表性田园综合体模式如下表1所示,2017年设立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共计26个,省级田园综合体共计10个。其他较为成功的田园综合体实践还包括:成都新兴镇和福洪镇、四川德阳孝感镇、江苏昆山千灯镇、山东青岛张家楼镇、北京延庆张山营镇、兰州榆中县和呼和浩特清水河广东韶关风度田园等众多田园综合体等。总之,尽管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导致每个田园综合体的特色定位和具体展示形式各异,但都符合田园综合体的上述定义和特点。
表1 国内代表性田园综合体模式
2 西藏构建田园综合体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2.1 构建田园综合体的意义
第一,构建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主要载体。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存在不对等的关系,生产要素的单向流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非均等配置、政策和体制的城乡差异等。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实现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但是,如何打破城乡之间的“中心-外围”结构,推动更多的、优质的生产要素流向农村、流向农业,则面对着巨大的困难。一些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诸如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之类的政策,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业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新华网,2013年12月24日),才能真正打造出农业农村的吸引力,全面激发出农村活力。而构建田园综合体则为这一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载体。
第二,构建田园综合体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进农牧业高效发展的新模式。田园综合体是我国农业转型的需要,田园综合体试点目的是延伸农业产业链,为农业综合开发和“三农”发展探索出路[4]。目前西藏农牧业发展存在瓶颈,土地利用效率低、产业融合程度低、农牧民收益水平低等。田园综合体的推广有利于盘活农牧区的限制资产,包括土地、房屋、劳动力等,有利于通过产业融合提升农牧业的附加值。这种融合并不是若干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精准定位和创意营销,将业态一层层建立联系和组合,构建一个有机融汇的生态场。
第三,构建田园综合体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的新路径。2018年西藏自治区的统计公报显示,西藏乡村人口236.75万人,占总人口的68.86%。现阶段,传统的农业产业园区、休闲观光区等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于“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理想生活的追求,构建田园综合体是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的新路径。田园综合体不同于旅游度假村,后者的目的在于发展旅游产业,而前者则是将农业文旅社区的融合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模式探索。
2.2 构建田园综合体的可行性分析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筛选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产业基础、需求潜力、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等因素。
第一,田园基底要素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现代农业是构建田园综合体的立足之本,农牧业发展的规模和多样性成为田园综合体构建以农业为核心的田园生态场景的基础。以位于藏东地区的林芝市波密县为例,其“五色”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农业基础。“绿色”茶叶产业,截止2017年底,累计引进投资近5亿元开展茶叶种植项目,完成茶叶种植73.4 hm2;“红色”草莓、樱桃产业,种植了草莓1 hm2,累积产业达2 000余Kg;“褐色”松茸产业,依托“波密松茸”大品牌,2017年全县松茸产量达27.35万Kg,产值3 249.57万元;“黄色”天麻产业,引进千金方投资5 000万元合作建厂积极开展天麻种植及加工产业;“黑色”藏猪产业,将藏猪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发展藏猪养殖及加工。
第二,有浓厚的旅游和文化资源作为支撑,以丰富田园综合体的生态场景。田园综合体的特色是“田园”,关键在“综合”,将旅游文化资源与现代农业完美融合,这就要求试点地区具备一定的旅游产业基础和文化资源禀赋作为支撑。波密县立足“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区域旅游中心”的总体定位,旅游、文化及相关服务业快速发展。波密县共有收费旅游景点3家、酒店79家、家庭旅馆241家、饭店395家,年度游客接待量由2013年的18.95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76.6万人次,旅游收入由6 000万元增加到6.7亿元。可见,农牧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以波密县为代表的地区构建田园综合体试点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第三,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地缘优势作为基础。良好的经济基础为田园综合体的运行提供足够的消费潜力,而地缘优势则决定了消费流的可持续性。一方面,波密县的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2013年增长了61.36%;另一方面其具有显著的地缘优势。波密县是318国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海拔在1 900~2 300 m之间。以位于波密县西北部的易贡乡为例,其处在易贡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心,是藏东南著名的景区,距离波密县城约一小时车程,处在保证核心消费群体自驾游的有效半径之内。以易贡湖为中心的区域气候宜人,被称为“西藏江南”,著名的易贡藏布河流经这里,境内有西藏自治区著名的茶厂——易贡茶厂,其生产的珠峰绿茶以高山雪水浇灌,畅销各地。
3 西藏构建田园综合体的制约因素
3.1 西藏构建田园综合体缺少顶层设计
自2017年初“田园综合体”概念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之后,财政部于2017年5月24日发布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计划确定试点省份18个,每个省份确定试点项目1~2个,国家级试点周期规划为3年。自此,“田园综合体”概念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在政府层面运作、获得财政资金的支持,并在河南、四川、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陆续落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再次提到,要“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但是,在《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并未提到关于田园综合体的相关内容。可见,在西藏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尚缺乏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
3.2 农村市场主体发育滞后限制了田园综合体的落地实施
就田园综合体的实践来看,其落地实施是由政府支持、由地方企业主导、农村集体经济和农牧民的参与才得以实现的。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不仅是现代农牧业、加工业和文化旅游业的三产融合,更需要新兴仓储、物流、工商、交通、金融和通讯等产业作为支撑。目前西藏农村市场主体发育滞后,构成了制约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一大障碍。大多数乡镇的村集体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村民经济收入中占比不高。以林芝市波密县为例,今年市县两级政府投入1 503.5万元资金新建村集体经济18个,实现全县46个行政村均有不同规模的村集体经济,但很多项目仍处在起步阶段,尚未产生经济效益。此外,农牧民习惯于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商业意识淡薄,从事传统农牧业生产的所得多用于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乡镇企业发展严重滞后,存在着规模小、分布散、效率低的问题。
3.3 高级生产要素供给不足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有机农业等先进技术和运营管理、方案策划、资本运作等高级人才的需求很大。技术方面,需要通过引进相关科研机构为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提供支撑;人才方面,除了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多渠道引进产业技术人才之外,一定要有农牧民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的参与。中央文件强调“田园综合体建设应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能否真正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2]。这里所指的农民,既包括经过再培训的当地农民,也包括愿意从城市回归农村的新农民。
4 西藏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的实践建议
4.1 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多部门协作推动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
将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作为乡村振兴规划的内容之一,在有条件的地方选取2~3个试点进行田园综合体建设,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共同协作的方式,形成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利用撬动思维,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投资合作的模式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5]。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在严控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则下,必须利用撬动思维,利用有限的财政投入探索与社会投资合作的模式,如先建后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PPP等手段。协调国土规划、旅游文化、农牧业、园林、水利等多个政府机构,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
4.2 探索多主体合作的商业模式,切实保障农牧民参与的利益共享
田园综合体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运营管理模式,采用自营+联营+销售的商业业态。依托农业供应链的农事体验、田园观光等可以采用自营业态,依托文旅供应链的民宿、文创、演艺等和依托物业经营供应链的社区服务类商品可以采用招商联营业态,农牧产品、特色手工艺产品、文创产品等可以采用销售业态。通过构建“政府+社会资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的运营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盘活存量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应切实保障农牧民参与田园综合体运营的利益分配,引导农牧民利用土地、房屋、劳动力等要素积极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以租赁合作、股份合作、生产合作和劳务承包等方式建立农户共建共享机制。
图1 多主体参与的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
4.3 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职业化的运营主体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在“精”而不在“多”,要重视项目建成后运营的可持续性,项目运营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职业化的运营主体[6]。首先,必须有与资源结构和空间商业环境相吻合的“产业植入模式”。“田园”是消费环境,“综合体”是盈利主体。好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中,除了农产品直销外的其他多元商业业态的收入,应占到总收入的65%~70%。可行的商业策划案要有接地气且可落地的“消费链”设计,其核心是要在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能够满足特定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结构(包括消费者需求细分、消费者需求定位、产品内容设计、消费时间链构成等)。其次,必须由职业化、高素质的运营主体来运作[7]。空间商业环境分析、产业植入策划、消费链及休闲产品设计等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由具备商业策划经验的专业机构来完成。目前出现一个误区就是,没有把“田园综合体”作为商业化水平较高的项目来看待,忽视商业层面的策划,而是让搞绿化环境设计的或者房屋建筑设计的机构来主导,其结果必然缺乏商业的可持续性。同时,可建立职业培训学校,专门对当地农牧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教育,使其具备从事田园综合体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来源:禄树晖 宋爽)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