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题研究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后续工作步骤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后续工作步骤

来源:原创  时间:2025-11-17  点击: 30次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在编制完成后,会进入一个环环相扣的实施流程,其后续步骤可以清晰地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下面的流程图能帮你直观地把握全过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在编制完成后,会进入一个环环相扣的实施流程,其后续步骤可以清晰地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下面的流程图能帮你直观地把握全过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后续工作步骤

方案审查与报批

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后,并不会立即执行。它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批准程序,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合规性。

初审与公众参与:通常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初步论证。最关键的一点是,方案必须充分征求所涉及群众的意见,并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的同意。这是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社会基础。

逐级报批:初审通过后,方案会报送至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最终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这个过程确保了方案符合省级层面的技术标准和政策要求。

“三区三线”调整:如果方案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或生态保护红线等“三区三线”的局部优化调整,尤其是达到一定面积规模时,审批程序会更加严格,可能需要省级部门甚至自然资源部组织实地踏勘论证和备案。


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

一旦方案获得批准,就进入了实质性的组织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强调规范操作和多主体协同。

责任主体与实施模式:县级人民政府是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统筹推进。具体的子项目则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归口管理,依法依规履行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程序。鼓励探索项目整体立项审批的模式,以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公众参与:在实施过程中,鼓励当地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并搭建平台引导村民参与监督和管理。

风险防范:实施过程中需严格落实风险评估论证制度,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不得强迫农民“上楼”,对承载地方传统文化的特色村庄要坚决保留。


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分为子项目验收和整体验收两个层次,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达到标准。

子项目验收:遵循“竣工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由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已完工的子项目进行验收。

整体验收:当所有子项目都通过验收,并且相关的数据(如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地类变更等)已更新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后,方可申请整体验收。整体验收通常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重点核查耕地数量是否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建设用地总面积是否不增加等核心目标的达成情况。


后期管护与成效评估

验收通过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长期的管护和持续的评估是保障整治成果持续发挥效益的关键。

后期管护: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和管护期限。例如,农用地整理项目需要做好地力培肥和种植监管,垦造水田类项目的后期管护期限通常要求不少于6年。

数据更新与权属登记:验收后,所有因整治引起的地类、权属等信息变化,都必须及时在国土变更调查和不动产登记系统中进行更新,确保“图-数-实地”一致。

绩效评估: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定期组织成效评估,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奖励(如补充耕地指标),并以此作为政策优化和未来决策的依据。


核心环节与关键原则

不难看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后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其中,规范的程序、公众的参与、严格的底线管控和长效的管护机制是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功、真正惠及乡村和农民的基石。



    中机院深耕研究与规划领域近 20 年,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核心业务,提供全链条专业咨询服务。业务涵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项目策划与申报、实施方案编制,以及跨区域流转指标运作等核心板块,同时联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为客户量身定制涵盖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全域土地综合利用相关需求。
上一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历程、资金来源、谋划要点及案例
下一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县域商贸物流体系如何协同?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