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对“三农”工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最大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而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推动“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必然离不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参与和支持。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是一个乡村实现动态发展的积累过程,乡村发展过程中的转型需求和阶段共同决定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效果,源源不断地驱动土地全域综合整治的步伐。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之间是互馈互促的关系。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
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新时代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对“山水林田湖草”实现全面综合的整治,是从单一的土地整治走向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的综合整治,即实现乡村的“资源—环境—生态”三位一体的综合整治。在农用地整理方面,集中连片管理耕地,完善配套农用设施,改良耕地土壤,做到增地优地节地活地;在建设用地整理方面,治理人居环境,配齐水电路网,配套相应的文体卫养老设施,做到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在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稳定生态系统,强化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做到乡村宜居生活;真正实现“要素—结构—功能”的全面转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土地作为核心要素,带动乡村人口、资本和技术等多维价值的提升,借助乡村人口流动推广配套基础设施,释放乡村劳动力价值,增强乡村发展韧性。其中土地要素的集中连片化管理破解了土地碎片化的难题,为土地规模化与新型化经营创设条件,加快促进资本下乡的步伐。同时,新型经营主体将先进技术和服务引入乡村,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延长农业生产经营链,实现多元化乡村新业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对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结构的优化,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基,全面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农地确权工作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随着乡村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的就业吸引、生态保护、生产增值和文化多样等功能均显著增强。多样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由高产向高质发展,安全、优质、绿色和特色成为农产品发展和追求的新方向,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人地、居业和城乡关系。
在新型城乡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通过“要素流动—结构调整—功能转化”的路径实现人地关系再协调。通过人口流动和技术下乡有效促进生产要素间的流动,带动配套设置和多样产业的结构调整,提升要素价值,拓展发展潜力和空间,丰富乡村转型后功能的多元化,增加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城乡联合的基础上,为城市资本找到更好的流向,增加新的增长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乡村振兴驱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囊括了其实现的五大目标,具体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离不开产业用地的配置、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离不开生态用地的建设、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离不开农业用地的规划,这恰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建设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三方面一一对应,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从本质上可以驱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步伐。当前,乡村转型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人减地增、耕地撂荒、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亟需解决,而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大力提倡的战略,成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驱动力、支撑力和最终目标。正是乡村转型过程中问题的出现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创造现实需求。乡村振兴战略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流向乡村,为整治过程的顺利开展创设了条件。因此,在土地整治由单一整治走向综合整治,由局部整治走向全域整治,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驱动下达到土地整治拓深扩面和提质增效的目的。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