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题研究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11-15  点击: 5479次
从各地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体现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方方面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也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通过“土地整治+”的创新实施模式,对“山水林田湖草”实现综合治理,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延续乡风传承,优化农村土地格局,发展特色产

  (一)“城乡一体”发展模式——规划高效用地,建设郊野公园
 
  该模式应用于城镇近郊区,结合乡村自身发展需求,整治以“低、散、乱”为特征的低效用地,加快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保留城市周边稀缺的耕地。浙江温岭市横峰街道通过农房集中规划、产业园区集中构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等手段推进整治工作,实现产业转型、环境宜居的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乡融合一体化进程。
 
  (二)“现代农业”引领模式——提升乡村改造,推广现代农业
 
  该模式应用于现有中心乡村和继续保留的普通乡村,整合现有农地资源,加快土地要素流转,推进农房集聚,实现“一户多宅”,推到农地占用所建违法建筑,发展保质保量的绿色农业。湖州市南浔区旧馆镇拆旧立新、集中规划管理,盘活宅基地,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实现村民齐聚、耕地连片、产业聚堆,将之前落后村庄建造成干净整洁的精品村。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实行“农业规模化、工业园区化、社区聚集化”三化并行,发展极具特色的高效化的生态都市农业。
 
  (三)“乡村旅游”带动模式——保护特色资源,助力乡村旅游
 
  该模式应用于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丰富的乡村,延续乡村现有底蕴,借助新时代生态理念修复环境,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浙江省松阳县象溪镇施行拯救危房、拆违控违、护水治水等举措,改善以往“穷山恶水”的印象,打造具有人文情怀、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获评国家级3A景区。
 
  (四)“合村聚类”规划模式——维护生态环境,规划乡村布局
 
  该模式应用于山区较为陈旧的乡村,响应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号召,集约利用、盘活和修复土地,建设村民集聚区,进行废弃宅基地的复林和复耕工作。浙江省的台州市和丽水市实施“百村万户”的大型生态移民工程,在保证耕地和林地所有量的前提下高山移民,保证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躲避地质灾害,做到生产要素与村民同步移动,全面实现生态退村和退耕。
 
  (五)“农田整治”保护模式——展现农田景观,提升耕地质量
 
  该模式应用于存在大规模农田的乡村,为严守耕地红线,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展现规模化农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农田整治”保护模式在生态改善的前提下,优化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进一步强化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富里片区开展万亩水田垦造,提升耕地质量,打造“水田垦造、土地流转、产粮基地、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综合项目。
 
  (六)“产业生态”融合模式——统筹多元产业,促进要素多元流动
 
  该模式应用于一二三产业势均力敌的乡村,为了发展生态农业与产业融合新模式,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为建设“两富+两美”的现代化浙江贡献力量。浙江省德清县东衡村致力于“多规合一”、统筹多元产业和生态耕地发展,节地建设矿地村庄,复垦水田,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打造农业观光园,实现互利共赢。
 
  从各地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体现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方方面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也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通过“土地整治+”的创新实施模式,对“山水林田湖草”实现综合治理,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延续乡风传承,优化农村土地格局,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乡村。增强村集体及村民的自主管理能力,引入整治项目,提升基层脱贫攻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早日实现精准脱贫。

 
    中机院深耕研究与规划领域近 20 年,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核心业务,提供全链条专业咨询服务。业务涵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项目策划与申报、实施方案编制,以及跨区域流转指标运作等核心板块,同时联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为客户量身定制涵盖土地整治与乡村发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全域土地综合利用相关需求。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